市场上的资金似乎愈发紧张,上调存准金之后,银行间利率也再度飙升。不过民间似乎总是另一番景象,一位做画廊的朋友说:哪里有没有钱的样子,那些做房地产的还不是一张接一张的画买,几千万的张大千的画啊。
同样的,虽然股市疲弱不堪,基金募集困难,但银行理财产品却“财源滚滚”,普通个人产品几天之内募集上亿都很常见。连我去看房子,房产中介得知我在金融行业工作,都问我,那些利息很高的理财产品可不可以买?
我知道她指的是那些写着1个月利息3.2%,9个月利息4.6%(均为年化)之类的产品,的确,在银行存贷比压力下的如今,银行其实是被动的用各类方式吸引存款,甚至是赔本赚吆喝,当然,长远来看,这些存款都会带来收入,并不吃亏。同时,对投资人来说,也确实是有利可得。
把钱存银行,在高通胀背景下,永远是在缩水,寻找更好的途径是必然。股市没有赚钱效应,楼市也不适合炒作,银行从中分一杯羹很是自然。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投资市场只能做多,但银行产品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做双向交易,使得不少产品能够在波动市中也有较好收益,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受欢迎的原因。
汇率、利率挂钩产品,这是银行最常用的用来吸收存款的产品,不少阿姨大叔便是被这种“高利率的存款”所吸引,开始了购买理财产品的路途。虽然这是一种挂钩欧元或者日元等外币或者利率的产品,但都是保本产品,且迄今为止,从未出现过未达到过预期收益的情况。也难怪经常被视为“存款”。
这种产品把可获得预期收益的条件放的非常宽泛,因而几乎不存在失效的可能性,因而虽然不严格,但确实可把其当做不同期限的存款来看待。一般从1个月、3个月,到半年、9个月产品均有。
在银行之中,投资人会发现,这些产品并不像一般银行存款一般,期限越长,“利率”就越高,有时候可能1个月的收益居然高于9个月,或者,即使有差别,也差别不大,于是投资人就自然希望购买一个月的产品,到期后再购买下一期。
但实际上,并非越短期越划算。首先,你购买此产品时,并不就是产品的收益计算起点,往往产品有两周的发售期,如果购买的早,可能在10天之后这笔钱才开始计息,而到期后也不是及时到账,会需要几天时间,这段时间的浪费对于1个月来说,就将近是50%的比例。其次,银行一般会把不同期限的产品交叉发行,并不会发完一只高收益的1个月产品紧接下一期,因为如此短期的产品往往也是为了短期募集资金的需要,就算接下来还有短期产品,可能利率也没那么高了,因而理想中的复利计算方式并不适用于此。何况,如果资金额不是很大,其实百分之零点几的差异并不大。
因而,如果有一笔钱希望购买此类产品,挑选的依据,一是看收益率,二是看自己需要的流动性。如果是一笔可能随时要用的钱,那么购买1个月的产品是适宜的,如果并不急需,可以放上一段时间,那么在收益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期限相对长的产品,以完整的享受到一段时间内较好的收益。另外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般在年底,或者过年前,银行一般都会有一些收益不错的产品推出,如果之前的资金在此时到期,就有机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衔接。
但说到底,此类产品收益再高,也无非百分之五六,顶天了,只能作为部分短期存款的替代配置。不要期望其变成一个“安全无风险的聚宝盆”。从目前的CPI增速来看,此类产品的收益也远不足以打败通胀,因而不用过分热衷。
慕容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