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社交化时代捉襟见肘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阿里巴巴,社交,捉襟见肘
  • 发布时间:2011-07-07 09:02
  山雨欲来风满楼。社交化时代的暴风骤雨已然来临。阿里巴巴在这个时代的转型面临严重挑战。而阿里巴巴能否绝地反击,完成华丽的转型,目前来看,尚是个未知数。如何在B2B基础上植入SNS基因,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验阿里巴巴领导层的智慧。

  六度分割 狼烟四起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LinkedIn创始人Reid Hoffman这样表示,“Web 1.0时代是关于搜索、数据获取和一些有限的交互活动,而Web 2.0时代涉及到真实身份和真实关系,那么在Web 3.0时代,这些真实身份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数百年来,人们关注各种数据,比如天气状况、人口统计、商户和政府交易活动。农民关注天气状况来了解何时种植;我们查看电话薄来查找某人。Web 1.0时代,这些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搜索获得。

  在Web 2.0时代,更多数据被获取,包括网络用户阅读的新闻讯息、购物去处、浏览的网站、听过的音乐、看过的电影以及旅行到过的地方。并且开始采集一些关于用户年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信息数据。

  随着LinkedIn、Myspace、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工具的出现,互联网逐渐社交化,用户的工作经历、社交和业务联系、对各种食物和娱乐活动的偏好、性取向等信息也逐渐被发掘。这就是Reid Hoffman所说的Web 3.0时代。

  以六度分隔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SNS(Social Network Site——社交网站),其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是你与一个陌生人之间只需要六个左右的朋友就能够互相发生信息的传递。因此,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的网状结构,就可以通过友人亦或是友人的友人所形成一种互联网上的弱连接。这一种看似粘性很不稳固的人际网络实则构成了一种相当紧密的人脉关系。这种人脉关系早已经突破了地域性的束缚与时间上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年代,懂得如何去利用社区型资源的人,才是互联网上真正的适应者。

  前不久,阿里巴巴提出了并购人脉库的方案。然而,人脉库老总朱义禄明确表示,人脉库不可能接受阿里巴巴的并购,但或许会积极考虑与阿里巴巴战略或资本方面的合作。虽然遭到朱义禄的婉拒,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阿里巴巴正在大力部署电子商务与社交网站并行发展的大战略。

  据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的SNS化,可能主要通过淘宝来实现。

  在2011年淘宝年会上,马云提出淘宝今年将面临三件大事,头等大事就是淘宝必须SNS化。这除了体现马云和淘宝网对于SNS化战略的重视之外,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了SNS对于淘宝未来的重大意义。但另外一方面,淘宝网自己的SNS应用“淘江湖”自推出以来就一直不瘟不火。淘宝网的SNS化梦想和现实的SNS实践正在形成巨大的反差。阿里巴巴集团的SNS化之路该怎么走?

  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

  SNS的介入,已经进一步拉近了商务人士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了互联网上信息和人的互联。因此,SNS与B2B在打破信息沟通壁垒上,结合在一起,是互联网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必然中的必然。

  今年伊始,全球互联网行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事件:首先,新兴团购网站Groupon拒绝了互联网巨头Google出价5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其次,Facebook获得投资银行界巨头高盛5亿美元投资。

  这两个看似不相联的事件,正预示着一个深层次的动向:今年社区化商务(SocialCommerce)是大势所趋。这恰是很多网站都曾经尝试过、现在有更多网站正在做的实践。比如淘宝就有淘江湖和淘帮派;凡客诚品近期也推出了凡客达人;京东商城拥有全球最大的3C产品评论库……

  Facebook是社区化商务的基础平台似乎已经无可异议。它提供的工具按钮,可以使零售网站轻松地增加社交功能,这样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喜好和最新买到的东西,并且获得个性化的建议。

  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而不是从商家中获得;人们越来越喜欢从朋友处获得产品和品牌的信息,而不是商家;人们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来和其他的人交换信息,花越来越少的时间从网站上获取信息。

  B2B实现了信息与信息的交流,拉近了商业与商业的距离。在这个点上,B2B是功不可没的。在互联网发展和商务应用的进程中,人们逐渐发现,信息与信息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人与人的沟通更是亟待连接。SNS先天的优势,其“人脉”理念拉近了商人与商人的距离,正好实现“补天”的功效。

  我们请看这样一系列事实:风行网注入SNS元素;阿里巴巴借雅虎关系抢占先机;天涯以SNS突围,染指B2B……不胜枚举。可见,市场的鼻子是灵敏的。SNS与B2B的联姻,大势所趋,已经成为信息化与市场化下新的产物。浏览国内外各大B2B网站、媒体,无一例外地发现SNS的蛛丝马迹,或隐或现,或犹抱琵琶半遮脸。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勤加缘网大胆举措,直接把SNS融汇到综合、垂直B2B网站中。勤加缘网以“做生意,交商友”的理念出发构建了“缘交商友”的栏目,会员在做生意之余能在此结交各行业的商友。该栏目推出以来,大受欢迎,流量节节飙升,原本冷寂的一些冷门行业在综合带动下,也热闹起来。不能不说,SNS已犹如一面红旗,插在市场的领地上。

  当然,SNS与B2B的结合模式,仍旧被不断实践、论证与探索当中,这条路怎么走,未来互联网将呈现怎样的格局,除了时间老人,谁也说不准。时势造英雄,下一任王者谁属,这是由历史去决定的,也是由勇者去见证的。

  中国是个阶层社会,SNS的发展也将必然朝着垂直细分的领域发展,强调聚集人脉资源的同时,更要服务每个行业细分用户的需求。大众化、娱乐性是综合类SNS社区的定位和宗旨,而细分化、专业性、实用性或是垂直类B2B网站构建社区的出发点。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SNS与电子商务融合将是使双方盈利模式来源更为多元化的探讨,这也许是在热闹的同时收到真金白银的机会。而两者的情投意合,也为双方探索共赢的合作机制铺平道路。

  而现在阿里巴巴的问题是什么?

  阿里巴巴旗下最为风光的要数淘宝、支付宝这两个双生体了,淘宝是CN网站流量第三的网站,但是从用户的粘结度来说要差腾讯很多,关键在于腾讯的QQ已经基本主导IM市场,虽然阿里巴巴推出阿里旺旺但是这难以撼动QQ也增强不了其用户的粘度,关键在于阿里旺旺的用户目的太单一,用阿里旺旺就是为了买东西。殊不知消费的机会弥散于生活各处。

  阿里巴巴缺少的正是多元化的SNS服务,阿里软件的关闭就是个不错的佐证。阿里软件是做SaaS业务的,SaaS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决定了SaaS业务必将产生大量的信息流的交互,SNS在这个交互上是关键的一环,阿里海外并购的第一个就是一家SaaS提供商,看来马云还是不死心SaaS。

  电子商务阵营做软件是得陇望蜀,管理软件阵营做电子商务却是破釜沉舟。破釜沉舟者切忌刻舟求剑,得陇望蜀者谨防朝三暮四。前者不能以软件思路去运营互联网,而后者不能因为是非核心业务就不够坚持。阿里软件就是不够破釜沉舟的决心,这点需要学习管理软件阵营的金蝶、用友等。

  线上SaaS、线下客户端软件以及SNS社区的“3S”融合服务模式,这才是阿里巴巴所欠缺的。简而言之,阿里巴巴缺少SNS社区服务。

  阿里巴巴是一个在线大商场平台。一个与数以万计的商家打交道的平台,不论是做SNS或者其他的什么服务模式,都能很轻松地触摸到商家的钱包。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的及时准确获取历来是商业高速运转的一个巨大瓶颈。阿里巴巴平台的推出,是奔着解决这一矛盾去的。这也是阿里巴巴为什么能活得这么坚决的主要原因之一。可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通过SNS在信息传递和资源优化整合方面的巨大优势,上述的“矛盾”,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模式上来讲,阿里巴巴或淘宝网,的确可以抽象为一个SNS。用点线图来建模:商家为顶点,商家联系为边,构成的巨大网络,就是一个商业活动的Social Networks。

  基于传统旺铺概念建立起来的阿里巴巴,仅仅利用自己较大的客流量和集散场,负责为商家和消费者提够一个良好的平台。而社交化时代的电子商务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的基础上,这种直向沟通根本无需第三方平台参与,也从而大大降低了商家的交易成本。对于唯市场利润马首是瞻的商家而言,何乐而不为呢?

  阿里巴巴B2B曾经尝试过人脉通。6月17日,历时一个月内测、内部代号“勃拉姆斯”的秘密项目——人脉通(SNS)全面上线。人脉通主要是将用户在阿里巴巴上产生的行为,通过数据挖掘产生“客户关系”和“关系管理”,并在日后通过类似送礼等软营销功能来维系相互的关系,但人脉通背着“商圈”的沉重包袱很难走远。

  阿里巴巴集团的SNS化,可能主要通过淘宝来实现。

  淘宝网SNS化的问题其实不是淘宝的SNS化道路怎么走的问题,而是它该不该走的问题。鉴于淘宝自身的基因特质,其走SNS道路必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毫无疑问,拥有大量真实身份、并且与银行卡等支付手段捆绑的注册用户是淘宝的一大优势。这家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曾经推出过“淘江湖”,它只是一个简单依附在淘宝之上的SNS网站。现在,这已经被证明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但淘宝却不能立刻借助这样的优势建立起自己的SNS网络。从一开始,Facebook的各种功能就是为了人际关系而生,马克·扎克伯格认为自己创办的这家网站应该是真实人际关系的网上映射,既然现实当中人们会购买商品,那么在Facebook上自然也可以发生,它有着多种可能。这个年轻的天才甚至计划要借此改变人们的通信方式。

  但淘宝却是一家购物和交易网站。有谁会认为到商场里、超市中购物需要一次社交活动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答案都是否定的。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淘江湖”的失败。没人因为社交而要上淘宝网,他们只需上网、付款、确认,然后下线,就这么简单。

  对于淘宝而言,真正意义上的SNS化的第一步,或许就意味着一场彻底的变革,那将是这样一种场景:由搜索、竞价广告决定的商品排名和展示机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社交化的商品陈列和发现机制,并由此带来卖家营销工具、营销方式,以及买家购买方式的一系列变化。

  如果让商品的组织和展示方式更为社交化,淘宝能够将买家和卖家织成一张某种形式上的“关系网”,那么后继的情节可能还要丰富得多,包括出现一个建立在淘宝网之上的SNS网络。至少,淘宝有理由去作这样的尝试。当新浪和腾讯,以及形形色色的社区网站开始借助微博、社区营销等产品闯入电子商务的领地时,它应该不会只想作壁上观。

  当然,现在这些还只是猜想。最终它仍然取决于阿里巴巴集团有多大的决心做出这样的变革。阿里巴巴有SNS的很多资源优势,比如买家、卖家客户群、淘宝客、支付宝、阿里旺旺聊天工具、B2B和淘宝的论坛、PHPwind开放建站程序、淘宝聚划算、口碑网、阿里巴巴微博等,未来有很大的组合空间。

  山雨欲来风满楼,社交化时代的暴风骤雨已然来临。阿里巴巴在这个时代的转型面临严重挑战。B2B各大厂商纷纷扩军备战,谋求在SNS领域抢占一席之地。明显滞后于人的阿里巴巴似乎开局不利,在这一潮流中屡遭挫折。而阿里巴巴能否绝地反击,完成华丽的转型,目前来看,尚是个未知数。如何在B2B基础上植入SNS基因,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验阿里巴巴领导层的智慧。

  本刊记者 咸皓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