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卫视 让“经典”穿越时空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云南卫视,经典,穿越,时空
  • 发布时间:2011-07-18 14:26
  吃多了重口味的生猛海鲜,自然渴望一杯淡茶,几缕书香。在娱乐当道的荧屏上,云南卫视的“个性化”似一股清流,怀着雅士之风,于市井中笑谈人生。

  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思想活跃,喜欢微博,看重创新。他给云南卫视的定位是“绿色人文、经典品质”。云南卫视的特色节目《经典人文地理》《自然密码》《新视野》等广受赞誉,以公益环保为核心的跨年晚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积极向上,通俗而不媚俗地“传播经典”即“绿色人文”的内涵。

  在制播分离上,云南卫视也积极探索,《音乐现场》是其坚持了两年多的品牌节目。目前,除了老班底北京乐听乐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乐听乐动),李静的东方风行(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下称东方风行)也在为云南卫视制作节目。云南卫视刚刚推出的《经典之夜》和《爱上经典》两档节目就分别由这两家公司负责制作。《经典之夜》《爱上经典》与《经典人文地理》的呼应,形成了“经典”节目带,让云南卫视的“绿色人文、经典品质”的气质愈加凸显。

  两档“经典”新节目

  《经典之夜》和《爱上经典》是一分为二的两档节目,它们源于同一个创意,却有不同的“秉性”,并且由两个不同风格的制作班底录制。采访中,云南电视台台长助理、云南卫视频道总监李晓风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两个打着‘经典’旗帜的节目究竟有什么不同?”

  “一个卫视新推出一两档节目并不稀奇,但做这类的节目的确是云南卫视的一大特色。”李晓风认为:这两档节目有品质,有品位,与云南卫视的“绿色人文、经典品质”的定位非常吻合,且不会曲高和寡。“我们做节目坚持三个原则:高端节目大众化,娱乐节目精品化,民族元素时尚化。”

  云南卫视男性观众略多,男女比例为53:47,“这是我们频道长期以来播出纪录片节目以及军旅等题材的影视剧而形成的一个特色。对于新节目,我们会给予很大的培养空间。”昆明,纵然四季如春、文化丰富,却远在边陲。制播分离让云南卫视的节目制作模式突破了地域的界限。北京,这个文化集散中心,成为云南卫视另一个平台。与云南卫视合作的几家节目制作公司都在北京录制节目。“我们在北京有专门的对接人,驻京编导。双方一起进行节目策划,我们负责把关选题、内容和安排播出,其他具体执行事宜则由制作团队负责。”

  李晓风表示,新节目的投入产出比目前还比较难算,只要叫好又叫座,大家觉得不错,那么投入就是值得的。目前,云南卫视的自办栏目包括新闻在内大概每天有230分钟,其中制播分离方式制作的节目有30分钟。而《爱上经典》和《经典之夜》推出后,每天的自办节目就会达到260分钟,制播分离的节目增加到60分钟。

  粗看一下两档节目的介绍,会产生一种印象:它们都和音乐文艺有关,都有访谈,也都围绕着“经典”展开主题。但是看了才知道,原来它们各具风采,都有别样体验。“《经典之夜》的核心是人,以人为中心展开对经典作品的品读与挖掘。而《爱上经典》是以作品为核心,请现代人来现场演绎曾经的经典作品,互动性更强,形式更活泼。”

  《经典之夜》背后的故事

  《经典之夜》由乐听乐动承制,每周一期,在周末晚上23点左右播出,定位为高端访谈,由曾在云南家喻户晓的主持人张漫主持。“主要形式是访谈+纪录片+叙事体的一种节目架构。”目前已经播出知名音乐人谷建芬、张千一、陈哲、小虫四期,据工作人员介绍,播出的节目在完全没有进行宣传的情况下,收视率就进入了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前十位。“鉴于这样好的走势,我们打算调整一下播出时间,让这档节目为更多的观众看到。”

  主持人张漫对这个节目很有信心,也很有感情。“这个节目是在传递一种生命的历练,包括观众自己的。”

  看了作曲家张千一的那一期,说是访谈,不如说是在聆听。一些人和他的作品,会在某个时代,甚至几代人心中形成某种文化现象和集体记忆。《经典之夜》就是对观众的一次邀约,约请大家一起聆听这些人、这些作品的故事,经历回味我们自己的精彩。

  可以是居家一隅,可以是工作场所,可以是酒吧茶室,也可以在演播厅,既然是“聆听”,一个放松而自然的对话环境就成为深度访谈节目所追求的。“嘉宾只有在放松的心境下才能表现出他们自然真实的一面。”

  《经典之夜》所请的嘉宾大都是业内知名的音乐人,有的人为观众所熟知,却难得细细品酌,就如张千一,是他的《青藏高原》《嫂子颂》红了李娜;有的人让观众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好比小虫——传唱《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人你还记得他吗?

  看了《经典之夜》才知道,在我们心中热情洋溢、青春励志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竟然曾被批为流氓歌曲;原来“鹿港小镇餐厅”跟罗大佑一点关系也没有。

  据张漫介绍,《经典之夜》一期节目大概40分钟,目前已经录了8期,有知名音乐制作人小虫、知名作曲家张千一、知名作曲家谷建芬、知名词作家陈哲、“红旗歌手”刘媛媛、“华语流行乐教父”罗大佑、香港著名导演王晶、台湾著名歌手齐秦等。“一位新加坡教育部的前部长,现在中国做生意,在看了介绍张千一的那期《经典之夜》后,就打电话到节目组联系,他写了一首歌颂扬中新两国人民友谊的歌词,想让张千一作曲,由节目中介绍过的歌手谭晶来演唱。”

  上述嘉宾中的很多人对云南有着特别的感情,云南的美与他们的心灵有很多碰撞,让他们迷恋,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张千一是东北人,但是他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云南的美对他而言有着神奇的魅力。他的‘张千一作品谭晶演唱会’就是在云南腾冲举行的。”因此,《经典之夜》也是对云南文化的传扬。

  据悉,接下来《经典之夜》还将奔赴香港、台湾、美国,对各地的艺术大家们进行访问。

  李静、戴军《爱上经典》

  新推出的《爱上经典》是一档周一到周四的日播节目,由李静的东方风行承制。李静亲任监制,并担任了几期节目的主持。李静的老搭档戴军这次不仅担任主持人,还成为节目的核心策划人和新晋主持王婧的领路人。李静盛赞这位老友是圈子里的百科全书,名人掌故,趣闻八卦都在戴军的脑子里,“对这档节目来说真是太合适了。”

  说是采访,毋宁说是一次“选题讨论会”,有着多年访谈经验的李静和戴军风趣健谈,不需要提问,节目的创作初衷、制作理念、录制情况等等就这么如滔滔江水,绵延而出。其中还不乏可爱的段子,营造了一个经典的、和谐愉快的对话氛围。

  戴军是《爱上经典》的主要策划人之一,为这档节目倾注了不少感情和心思。在他看来,《爱上经典》是用音乐作为寄托,穿插当年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和有同样阅历的人一起分享和回味那些经典。“我们已经录了8期节目,有几期是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制作,但节目的策划内涵会越来越丰富,题材会更多的拓展。比如经典音乐掌故。经典体育歌曲、经典武侠剧等等。今后,影视、文学、歌曲、老照片、相声、喜剧等都会是选题的范畴。”

  但是,这个节目并不是“古董”,节目中,新兴的歌手、演员、电台DJ、电视台主持人等等都是节目邀请的对象。通过这些新鲜的面孔和歌喉去传达过去的经典情怀。

  “我们做节目的宗旨就是要真。”李静和戴军搭档主持过《超级访问》《情感方程式》等很多节目。但面对《爱上经典》这个节目创意,他们也犯过愁。“这个创意看似容易,唱唱歌、聊聊天,但做起来很不容易。”唱经典、论经典,但是“那山、那人、那狗”却未必能够找得齐全,更何况就算找得到当事人,访谈和演绎都未免落进俗套。于是《爱上经典》找到了另一个新鲜的角度,“我们找到了一种态度,因为爱上,所以聚在一起。”

  《爱上经典》的嘉宾可以是伴着经典长大的同好,也可以是只听过传说的90后,不一定是当事人。歌声就是串起过往和现在的心弦。“我们的社会有太多的浮躁,汲汲于功利的人们身体会累,心会空。而《爱上经典》就是希望警醒大家,有的时候应该放慢脚步,珍惜周围美好的事物和情感,去体会内心对情感真挚的渴求。如果这档节目能让观众关了电视机的时候,有5秒钟的顿悟,就是成功了。”

  然而节目最难的也是找嘉宾,“能说的不能唱,能唱的不能说。”有鉴于此,作为策划人,戴军认为,《爱上经典》的话题有必要慢慢拓展,定位要更加细致。他还即兴想出了不少选题,比如1983年张国荣与谭咏麟的最佳男歌手之争、叶倩文和林忆莲的PK大战,1987年高考恢复时的流行歌曲等等颇具创意。李静也备受启发,当即建议李晓风,策划几期对经典的解密,“我们唱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那条大河是什么河?《小白杨》里的哨所在哪里?等等,一定很有意思。”

  据戴军介绍,《爱上经典》的节目流程基本上是“三段论”,以VCR的手法将节目分成三个段落,以现在进行时的手法进行串场。“我们以直播的方式进行录播,追求的是‘浅入深出’,有感而发,与观众自然地交流。”

  合作的双方代表李晓风和李静都认为,《爱上经典》没有可以复制的模版。“这是一个很中国的东西,无法参考任何一种模式,只能顺着感情线走。《爱上经典》既不是在讲歌,也不是讲事,而是在表达一种心态和情感。”

  说到当下很流行的引进节目模式,李静认为,中国的电视经历了一个由信自己到信别人的过程。但是她认为,中国电视竞争已经走进一个细分时代,卫视必须走个性化的道路。所以不能过度信自己,但更不能过度信别人,“我们应该坐下好好想想,中国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节目。瞄准窄众,往深里做。找到这样一群细分的人群,与之分享,并成为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云南卫视遵循了最常规的制播分离模式。卫视出资,公司出力,双方签下“节目质量军令状”,然后等待节目的成长。云南卫视的竞争目标是要达到省级卫视前10。对此,李静说,收视率是责任,但不是追求。“一个节目不仅要是形式的承载,更要是情感的承载,才能真正历久弥新。”她认为,目前电视台与民营制作公司的合作不再是单一的合作,合作是多元化的。“电视台资源和东方风行运营资源合作,单位成本降低了,效果变大了。”

  “真材实料”《音乐现场》

  赶到廊坊东方大学城《音乐现场》演播厅采访的当天,正是北京暴雨成灾的那天。这一期《音乐现场》的嘉宾是张靓颖。

  《音乐现场》是云南卫视坚持了两年的节目,同时也是云南卫视第一个成功制播分离的节目,承制方也是乐听乐动。在不断探索观众喜好——从最初的排行榜到“寻找狼的声音”选秀PK战,现在这种歌友会形式的节目模式已渐入佳境。不仅受到歌迷的追捧,对乐坛的专业人士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在云南卫视的收视成绩也非常好,是同时段的第5或第6。

  “不管《音乐现场》如何改版,其‘坚持原创,绝对真唱’的原则不会变。”《音乐现场》的制片人傅顺吉一直从事音乐类节目的制作和探索,曾经参与《同一首歌》的制作。“没有真材实料是上不了《音乐现场》的。”

  云南卫视对《音乐现场》的投入很大。“在国内常态节目中,《音乐现场》灯光舞美效果是拔尖儿的。仅一套舞美灯光设备就上千万。”傅顺吉表示。

  如今,《音乐现场》凭借自身掌握的唱片公司、歌手,以及云南卫视平台资源,已经构筑起一个很具吸引力的舞台。很多艺人都会把《音乐现场》作为推介的重要平台。“对艺人有推介作用是一个方面,大家更看重的是云南卫视这个平台。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音乐现场》对艺人及其作品的尊重。”傅顺吉表示,《音乐现场》现在的模式主要是“音乐+综艺”,“这个节目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今后也还会根据观众和云南卫视绿色、品质的定位来不断调整。”

  在录制现场,张靓颖频频献声,唱了好几首代表作,很多都是应台下歌迷要求唱的。主持人也不失时机地进行插科打诨和访问,使得现场不仅余音绕梁,而且轻松愉悦。“在《音乐现场》我可以和歌迷距离那么近,那种互动的直接和贴近很有感染力。”张靓颖在录制完《音乐现场》后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其实,《音乐现场》还不时地体现着“民族元素时尚化”的重任。李晓风表示,云南是民族文化很丰富的省份,云南卫视有义务传播各民族的文化,但必须采取巧妙的方法。《音乐现场》就做到了这一点。“在节目环节中,受邀嘉宾有时会表演一段云南某个民族的舞蹈,或通过嘉宾参与的方式展示介绍云南各民族的习俗或风情,通过与时尚相结合的方式来传递民族文化知识。像林志炫、周传雄等流行歌坛的明星都在节目中讲诉自己多次到云南采风的故事,并动情地为观众哼唱云南民歌。”

  (张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