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连平看“钱荒” 银行业资金链告急?
- 来源:英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钱荒,资金链,巴曙松,盈利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04 14:35
有很多手机用户逢月末就能收到银行推销理财产品的短信,有人精辟总结为此乃银行的“月末情节”。这些超短期产品通常都在年化利率6%以上,甚至有些不需购买理财产品,存现金就行。
随着今年CPI的不断攀升,据最新的6月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新高,通胀预期的持续扩大让央行不得不收紧钱袋子,不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手段回收市场流动性。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急剧收紧,甚至出现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停贷,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
银监会宣布从7月1日起实施的“贷款与存款比不超过75%”警戒线的银行考核。迫使银行疯狂的揽存行为在6月推至新的高潮。
存款搬家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这次老百姓的钱不是进楼市、股市而是流向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数据显示,仅今年前5个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就已达5万多亿元人民币。银行业的钱荒来了吗?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微博上提出了其友人的一个问题:“一位银行负责人来电讨论金融形势,问我,实体经济上资金偏紧,但6月末时不少银行一下子增加出那么多存款来,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显示货币环境还宽松吗?”
此微薄发表时已在凌晨,但还是有很多网友参与讨论,其中不乏金融业高管。
其中巴曙松转发的一位金融行业网友“苏虹宇”表示“每到季度末,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考核都有存款冲动,都在突击拉存款甚至买存款。还有,由于各金融机构结账日期不同,可能同样一笔资金在两家机构都显示为季末存款。所以,季度数据是失真的。”
巴曙松进一步肯定了网友奚罗多德的观点“本身用时点M2来判断货币松紧已严重失真,理财资金、证券保证金等非存款资金在重要时点都有可能回流,相对而言社会融资总量可能较全面些。而且这里还有货币政策当局与货币政策执行机构之间的一种博弈。”
当下市场的资金到底有多少?财经评论员杨国英测算:目前资本市场的资金有1万多亿,再加上债券市场的5万多亿,总计近7万亿以及今年的脱媒资金总量会超过10万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低通胀、经济增、较高就业及国际收支大体平衡。”那么,在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出现大规模倒闭;银行、资本市场双向吸金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是否面临挑战?银行业结构性单一、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如何改善?
放缓调控步伐
“4月银行业整体的存贷比是66%,即使有今年流动性持续收紧的因素,这个数字也表明银行业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但也同时存在银行业整体的结构性问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英才》记者。
连平所说的整体结构性问题,即大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并不相同,一些大行资产质量好,存贷比偏低,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比偏高,甚至达到监管红线。
近期不断爆出部分商业银行已停贷的新闻,甚至没钱放贷,理财产品才成了银行输血的唯一途径。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较上年末回落2.8个百分点;1-5月共新增贷款3.5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4680亿元。
银行为什么没钱放贷,连平认为存款减少只是银行贷款增长回落的其中一个因素。“目前银行总贷款余额中票据占比不到3%,达历史低点,银行进一步通过压缩票据来扩大贷款投放的空间已经很小。因贷款少增而导致的存款创造减少是今年存款和货币供应增速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因信贷紧缩而导致大量“影子银行”融资快速发展,尽管融资总量并未明显减少,但由于直接融资不直接创造存款,也造成了存款增长放慢。
而在今年“实贷实付”的贷款新规制约下,由于贷款不能直接派生为贷款发放行的存款,贷款派生存款少了直接的第一环节,存款派生能力也有所降低。另外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等政策的叠加,导致的货币乘数下降,去年、前年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大量项目今年面临信贷需求,信贷市场需求量激增,这都是导致今年信贷紧张,市场感觉缺钱的原因。
供需矛盾的突出以及银行结构性问题,导致了货币市场上相对充裕的资金难以流动到需要资金的地方,这也是紧缩货币下货币流动的结构性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连平认为“资金流动结构性问题短期难以快速、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适度放缓总量紧缩来缓解小银行、小企业的困境。”
放缓调控步伐,减轻因金融机构集体性增加流动性储备而造成的流动性过度紧缺只是第一步。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对于解决钱的流向问题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连平判断“如果继续维持目前较严的信贷管控,未来信贷增速会进一步下降。若今年新增贷款7万亿,则年末贷款余额增速将回落到14.5%左右。这不仅低于经济正常增长所要求的增速,甚至低于金融危机前的平均增速(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贷款余额增速的平均值为15.3%)。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无法匹配。”
75万亿如何消化
中国正面临着迄今为止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困境交错重叠的时期和大量历史问题积累的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将上述问题的表现形容为市场的一种“纠结”。
“中国目前最大的结构问题是相对于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现在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外需减少、投资不能过度所以必须扩张消费。从中国的整体GDP来讲,扩大消费是中国经济结构问题最主要的环节。”
根据夏斌的判断,正是由于一直以来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投放了大量的货币、投资过度导致结构问题和周期交错的困境。这种困境,也是致使货币在流动中出现了不均衡。
目前市场上说的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自然总量资金紧,在我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与周期性困境双重作用下,矛盾往往暴露突出的就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问题,银行的角色则更为被动。
“现在市场都在谈‘钱流’,以出口为主导型经济的中国,在全球化中增长很快,由于美元贬值,出口所赚来大量的美元在中国大家都不敢持有,于是都把美元卖给了商业银行。”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5来计算,1000亿的出口额就相当于有6500亿人民币投放到市场,依照夏斌计算,如果中国经济按此模式持续,中国的物价以及房地产资产价格将无限上涨。
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要做的必然是收回市场的货币。2003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应主要是通过给商业银行贷款,再由商业银行把货币贷给企业变成市场货币供应量。自2003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停止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货币基本都是买汇投放的货币。
“这种变化说明,如果中国不改变出口型经济的现状,那么靠买汇来投放货币的模式就会使得央行非常被动。”夏斌表示,在市场流动性泛滥时,人民银行就要选择对冲,即为了防范过多货币流入市场所带来的资产价格的攀升,人民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商业银行资金,限制商业银行发放信贷。也因此,市场感觉“钱少了”。
银行收紧银根、投资下降、消费无法上升,必然会出现经济下滑。那么是否会出现近来一直为市场所讨论的经济“硬着陆”可能?货币政策下一步是继续紧缩还是转向?
“‘硬着陆’的概念不是经济下滑一两个百分点就叫硬着陆。中国结构调整中,必然会有经济下滑的现象产生,由于刺激消费、扩大消费政策没有跟上而带来的下滑。判断经济是否有问题的关键因素不是要看货币的松紧程度,而是要看对失业人群的再就业、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等财政政策是否落实,整个金融体系是否稳定。”
坚持适度偏紧的货币框架,理顺利率价格,特别是在当前市场上各种利率大幅上浮的情况下,将银行基准利率转负为正,是夏斌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应该调整的方向。
“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为了消化市场上已存在75万亿的货币存量,基于目前巨大的货币存量,偏紧的货币政策才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矛盾的平衡解决。而银行转为正利率,更有利于稳定物价预期与市场上的各种投资炒作。”
文|本刊记者 王瀛
……
随着今年CPI的不断攀升,据最新的6月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新高,通胀预期的持续扩大让央行不得不收紧钱袋子,不断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手段回收市场流动性。与此同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急剧收紧,甚至出现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停贷,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
银监会宣布从7月1日起实施的“贷款与存款比不超过75%”警戒线的银行考核。迫使银行疯狂的揽存行为在6月推至新的高潮。
存款搬家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这次老百姓的钱不是进楼市、股市而是流向了银行的理财产品。有数据显示,仅今年前5个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就已达5万多亿元人民币。银行业的钱荒来了吗?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在微博上提出了其友人的一个问题:“一位银行负责人来电讨论金融形势,问我,实体经济上资金偏紧,但6月末时不少银行一下子增加出那么多存款来,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显示货币环境还宽松吗?”
此微薄发表时已在凌晨,但还是有很多网友参与讨论,其中不乏金融业高管。
其中巴曙松转发的一位金融行业网友“苏虹宇”表示“每到季度末,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考核都有存款冲动,都在突击拉存款甚至买存款。还有,由于各金融机构结账日期不同,可能同样一笔资金在两家机构都显示为季末存款。所以,季度数据是失真的。”
巴曙松进一步肯定了网友奚罗多德的观点“本身用时点M2来判断货币松紧已严重失真,理财资金、证券保证金等非存款资金在重要时点都有可能回流,相对而言社会融资总量可能较全面些。而且这里还有货币政策当局与货币政策执行机构之间的一种博弈。”
当下市场的资金到底有多少?财经评论员杨国英测算:目前资本市场的资金有1万多亿,再加上债券市场的5万多亿,总计近7万亿以及今年的脱媒资金总量会超过10万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低通胀、经济增、较高就业及国际收支大体平衡。”那么,在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出现大规模倒闭;银行、资本市场双向吸金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是否面临挑战?银行业结构性单一、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如何改善?
放缓调控步伐
“4月银行业整体的存贷比是66%,即使有今年流动性持续收紧的因素,这个数字也表明银行业的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的。但也同时存在银行业整体的结构性问题。”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英才》记者。
连平所说的整体结构性问题,即大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并不相同,一些大行资产质量好,存贷比偏低,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比偏高,甚至达到监管红线。
近期不断爆出部分商业银行已停贷的新闻,甚至没钱放贷,理财产品才成了银行输血的唯一途径。数据显示,5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较上年末回落2.8个百分点;1-5月共新增贷款3.5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4680亿元。
银行为什么没钱放贷,连平认为存款减少只是银行贷款增长回落的其中一个因素。“目前银行总贷款余额中票据占比不到3%,达历史低点,银行进一步通过压缩票据来扩大贷款投放的空间已经很小。因贷款少增而导致的存款创造减少是今年存款和货币供应增速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因信贷紧缩而导致大量“影子银行”融资快速发展,尽管融资总量并未明显减少,但由于直接融资不直接创造存款,也造成了存款增长放慢。
而在今年“实贷实付”的贷款新规制约下,由于贷款不能直接派生为贷款发放行的存款,贷款派生存款少了直接的第一环节,存款派生能力也有所降低。另外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等政策的叠加,导致的货币乘数下降,去年、前年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大量项目今年面临信贷需求,信贷市场需求量激增,这都是导致今年信贷紧张,市场感觉缺钱的原因。
供需矛盾的突出以及银行结构性问题,导致了货币市场上相对充裕的资金难以流动到需要资金的地方,这也是紧缩货币下货币流动的结构性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连平认为“资金流动结构性问题短期难以快速、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适度放缓总量紧缩来缓解小银行、小企业的困境。”
放缓调控步伐,减轻因金融机构集体性增加流动性储备而造成的流动性过度紧缺只是第一步。适度加快信贷投放、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发展对于解决钱的流向问题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连平判断“如果继续维持目前较严的信贷管控,未来信贷增速会进一步下降。若今年新增贷款7万亿,则年末贷款余额增速将回落到14.5%左右。这不仅低于经济正常增长所要求的增速,甚至低于金融危机前的平均增速(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贷款余额增速的平均值为15.3%)。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无法匹配。”
75万亿如何消化
中国正面临着迄今为止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困境交错重叠的时期和大量历史问题积累的时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将上述问题的表现形容为市场的一种“纠结”。
“中国目前最大的结构问题是相对于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现在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外需减少、投资不能过度所以必须扩张消费。从中国的整体GDP来讲,扩大消费是中国经济结构问题最主要的环节。”
根据夏斌的判断,正是由于一直以来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在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投放了大量的货币、投资过度导致结构问题和周期交错的困境。这种困境,也是致使货币在流动中出现了不均衡。
目前市场上说的企业融资困难,是由于自然总量资金紧,在我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与周期性困境双重作用下,矛盾往往暴露突出的就是中小企业资金的问题,银行的角色则更为被动。
“现在市场都在谈‘钱流’,以出口为主导型经济的中国,在全球化中增长很快,由于美元贬值,出口所赚来大量的美元在中国大家都不敢持有,于是都把美元卖给了商业银行。”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6.5来计算,1000亿的出口额就相当于有6500亿人民币投放到市场,依照夏斌计算,如果中国经济按此模式持续,中国的物价以及房地产资产价格将无限上涨。
这种情况下,人民银行要做的必然是收回市场的货币。2003年之前,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应主要是通过给商业银行贷款,再由商业银行把货币贷给企业变成市场货币供应量。自2003年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基本停止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货币基本都是买汇投放的货币。
“这种变化说明,如果中国不改变出口型经济的现状,那么靠买汇来投放货币的模式就会使得央行非常被动。”夏斌表示,在市场流动性泛滥时,人民银行就要选择对冲,即为了防范过多货币流入市场所带来的资产价格的攀升,人民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商业银行资金,限制商业银行发放信贷。也因此,市场感觉“钱少了”。
银行收紧银根、投资下降、消费无法上升,必然会出现经济下滑。那么是否会出现近来一直为市场所讨论的经济“硬着陆”可能?货币政策下一步是继续紧缩还是转向?
“‘硬着陆’的概念不是经济下滑一两个百分点就叫硬着陆。中国结构调整中,必然会有经济下滑的现象产生,由于刺激消费、扩大消费政策没有跟上而带来的下滑。判断经济是否有问题的关键因素不是要看货币的松紧程度,而是要看对失业人群的再就业、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等财政政策是否落实,整个金融体系是否稳定。”
坚持适度偏紧的货币框架,理顺利率价格,特别是在当前市场上各种利率大幅上浮的情况下,将银行基准利率转负为正,是夏斌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应该调整的方向。
“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必须始终坚持,为了消化市场上已存在75万亿的货币存量,基于目前巨大的货币存量,偏紧的货币政策才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矛盾的平衡解决。而银行转为正利率,更有利于稳定物价预期与市场上的各种投资炒作。”
文|本刊记者 王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