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底得天下

  本周开始出现的反弹,很大程度上会演化成为一个大周期趋势(具有可持续性、可操作性的上升趋势)。“第二个底,得天下”的机会已经出现。

  近期A股市场的一些细节,显示出这个市场已经处于“抗跌”形态。未来形态演变,更趋向于阶段走高,修正恐慌造成的负面预期。

  结合智能系统的判断,我这里进行一些延伸推导,供各位参考:1、国内层面———A股未来或出现连阳走势,注意消息面挖掘出人意料的“催化剂”。2、国际层面———从既定时间安排,伯南克本周末讲话或成“最佳理由”。伯南克讲话无论如何解读,都会被市场确认为上涨“动因”。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段子。自古以来,“打江山”冲在前面的多半都是成了先烈。陈胜、吴广起兵抄了秦王朝的“底”,结果刘邦得了天下;曹操、刘备、孙权第一批抄“底”汉朝,打了一辈子仗,结果司马懿成功拿了天下;金兵和宋朝交恶,把大宋愣是拖垮,结果元兵占了中原;李自成抄“底”明朝,还没坐稳几天,清兵抄了第二个底……

  这个故事的隐喻在哪?风险与收益不一定对等,高风险高收益并不是真理,要善于把握最好的时机。

  通常而言,一个中期底部的构成,越“复杂”就越牢固,“超跌”从来都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个底部最终能否构建成功,比拼的不是股价够不够低,而是预期是否足够悲观,并直接表现在市场的一些细节上。由于预期容易出现反复,仅仅建立在“超跌”基础上的看涨预期,往往不能够持续。所以,只有通过二次探底,甚至出现第三次探底,才能够检验出“市场究竟具不具备足够能量”展开新一轮升势。这是预期积累的过程,而不是终点。

  早在月初,智能系统的前瞻预测是:8月整月“无战事”,下旬或迎来新增资金的小幅“脉冲”,月度高点或出现在月末。

  转眼间,确认结论的时间节点已在眼前。上述观点需要修正吗?不需要。

  其一,新增资金流量已经成功“筑底”。从国内国际环境来看,整体流动性进一步趋紧的可能性正在减小而不是加大。只是受制于过去一个多月的宏观风险释放,使得短期资金趋向避险,而导致A股层面间接受到影响。不过,从图1可见,这种外围影响并非想象中那么明显———5月初至今,新增资金强度始终保持在一定水平,虽有波折,但整体趋向平稳。

  从历史来看,当前新增资金强度处于历史低位。换言之,由于新增资金强度进一步减弱进而拖累市场趋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从概率选项来说,新增资金的变化未来只会让市场上涨,而不是因为下降成为市场下跌的新变因。

  其二,市场交易层面:存量资金的“作战”能力好于预期。根据历史对比,虽然不及2010年同期,却好于2008年同期水平(如图2)。

  与2008年不同,创业板与中小板市场是存量资金“过冬”的阵地。不难发现,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趋势表现远超沪深300指数。

  在近期市场盘口,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大盘指数不济,但涨停板个股依然不少。由于存量资金的活跃度好于2008年同期,由此使得市场热点维持在中等偏弱的水平,市场吸引力并未完全丧失。

  据此,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推断:1、新增资金强度变化未来将成为市场上涨的变因,而并非下跌的变因;2、存量资金的活跃使得市场人气得以幸存,并非重演2008年“寸草不生”的惨剧。所以,我们可以说现在的确是冬天,但却是“暖冬”,与2008年“极寒”在量化数据上有显著差别。从时间范畴来看,“暖冬”向“极寒”转化的概率已经低于50%———随着时间推延,春天正在越走越近。按照历史数据来推演,10月前后将有很大概率出现一些“折腾”。

  上述推断还需要后续不断更新数据来进一步佐证,所以当前我们只是略微勾勒一下远景,以证明市场并非从其他角度所看上去那么“悲观”。

  最后要提及的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市场筹码集中度正在趋于集中。虽然只是小幅集中,但趋势已经维持了数周。从历史经验来看,市场筹码集中度出现一个周期性集中,是发动中长期多头行情的必要条件。这是经过充分数据论证过的结论。由此,一个惊人推导是:当前位置将成为中长期底部的概率正在显著上升———类似判断,在2010年7月初我曾经也给出过。值得注意的是,一年之后,这一底部判断依然顽强的有效。

  程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