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肯尼亚 不断带来意外的原始野性世界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肯尼亚,拍摄,猎豹,河马
  • 发布时间:2011-10-18 11:42
  我们被猎豹好奇地窥视,在不到半米的距离里拍摄它;突然冲出的河马吓得我连相机都快掉了;狮子从身旁走过,让我忍不住想伸手去摸它;拍摄美景时,突然发现镜头里多了个龙卷风……肯尼亚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给你带来意外的地方。当然,那些有趣的意外可以称作惊喜。

  作为一名摄影师,我对非洲思念多年。2011年夏天,我终于有机会跟随一群摄友来到了肯尼亚。那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当我踏上那片大草原,面对眼花缭乱的野生动物时,仿佛走进了一部狂野的电影,原始、自然、和谐的气息吸引着我,回到家后,脑子里还时常出现那里的画面:凶猛的狮子,轻灵的羚羊,优雅的长颈鹿,憨憨的大象,美丽的斑马,漫天飞舞的火烈鸟,还有稀树大草原上那一棵棵遥遥相望的合欢树……

  可爱的大象

  时常出现的小型龙卷风

  我们的第一站是安布塞利国家公园。安布塞利国家公园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边境,它的面积不算大,只有392平方公里,但由于邻近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因此游人不断。这是一片宽广而干旱的平原,地平线向最远的地方伸展,直到与天边合成一线。

  在安布塞利国家公园,最具拍摄价值的就是大象。这里的大象数量庞大,它们常常成双成群地在公园内游走。在拍摄过程中,一只正在进食的小象吸引了我的镜头。当我将镜头对准它--也许这个举动打扰了它独自就餐的愉悦,小象突然扇起大耳朵,竖起鼻子,发出尖尖的吼声,向我冲过来。我吓得往后一缩,可它冲了几步后又突然停住,退到原地,摇摇小脑袋,继续开始进食--原来它是在吓唬我。我继续拍摄,可不一会儿小象又故伎重演,摇着脑袋、吼叫着朝我冲来。不过小象的胆子似乎很小,冲了几步又赶紧退了回去,肥滚滚的身躯来回跑动,就好像在表演舞蹈,十分可爱。我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记录着这珍贵的画面。

  在安布塞利的午后时分,经常会突然刮起很多小型龙卷风。这些纤瘦的龙卷风卷起无数细小的尘埃,直冲云霄,远远望去,就像一柱黄烟。这些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由于规模很小,这里的人和动物对此已习以为常,但对于从没亲眼见过龙卷风的我来说,见到这种场面,还是十分震惊。

  在安布塞利,我们住在公园边的一家帐篷酒店,说是酒店,其实就是在草原上用电网围起来一个区域,然后在里面搭起一个个茅草棚,草棚下面撑起帐篷--不过帐篷酒店里的设施倒还齐全。从酒店的总台走到房间,不远的距离鞋子已沾满沙土,变了颜色,这充分体现了酒店的原生态。

  酒店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游泳池,一些欧洲客人总是以他们特有的旅行方式,在泳池边的躺椅上晒太阳、看书,偶尔远眺一下已经融化得差不多的乞力马扎罗雪山。而我们一行则是每天早早地起床出去拍摄,不等到太阳落山是不肯回来的。帐篷酒店到了晚上11点就会停电,一片漆黑,据说夜晚能听到野兽的嚎叫,可能因为睡得太沉,我从没听到过。

  拍摄鱼鹰“捕食”

  和母狮擦肩而过

  肯尼亚之行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奈瓦沙湖。美丽的奈瓦沙湖位于内肯尼亚首都罗毕市西北约90公里处。该湖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3公里,最深处20米,是肯尼亚珍贵的淡水湖。湖中盛产鲈鱼和非洲鲫鱼,还有河马和各种水禽--特别是那些珍贵的鹈鹕,它们优雅地在湖面上舞动翅膀,阳光从羽毛中透过,就像跳着古典舞蹈的绅士。

  在奈瓦沙湖,最令人激动的是对鱼鹰的拍摄。船工们先把船开到鱼鹰歇息的树边,然后吹出一声长长的口哨,树上的鱼鹰就用一声尖锐的鸣叫来回应。这时船工把准备好的一条死鱼奋力地扔到湖中,鱼鹰便同时从树上展翅呼啸而下。我们屏着呼吸,端稳手中的相机,等着拍摄它们“捕食”的瞬间。虽然这算是“摆拍”,但仍令我们感到欣喜。

  离开了奈瓦沙湖,我们又来到世界著名的纳库鲁湖。纳库鲁湖是一个为保护禽类建立的公园,占地面积188平方公里。这里生活着约200多万只火烈鸟,占世界火烈鸟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被誉为“观鸟天堂”。只见成群的火烈鸟或在湖水中游泳,或在浅滩上徜徉,兴致来时,它们会轻展双翅,翩翩起舞,这时湖光鸟影交相辉映,红成一片。

  正当我拍摄着这美丽的画面时,突然看见天边有个黑影慢慢压近,湖面上那一片平静的粉红色开始有了波动。黑影越来越近,原来是一只前来猎食的老鹰--湖面上的波动越来越大,咿咿呀呀的鸣叫音也越来越密集,火烈鸟开始在湖面上奔跑,越来越快……突然,它们腾空而起,镜头里顿时是一片粉红的波澜。

  刚进到纳库鲁湖保护区时,我们还遇到了两只母狮,它们懒懒地躺在草丛中睡觉。镜头拉近后,我发现其中一只母狮受了伤,臀部有两道很深的伤口,它自己在不停地舔着伤口……没多久,越来越多的越野车赶到这里,都来观看这两只母狮。两只母狮好像开始嫌弃周围的吵闹,就慢慢起身,晃晃悠悠地准备走开。它们对车和人视若无睹,竟擦着我们的车窗走过。顿时,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把手伸出去摸一下它,可也只敢这么一想。

  马赛马拉的动物大迁徙

  在不到半米的距离内拍摄猎豹

  肯尼亚是动物的天堂,而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处的马赛马拉,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马赛马拉保护区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约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栖息于此。每年,这里都会上演自然界伟大的奇观--动物大迁徙。

  每年7月至10月,位于北方的马赛马拉会因连绵降雨而孕育出新鲜的青草地,芬芳的青草味深深吸引来了一百多万只角马和斑马--它们向马赛马拉迁徙,横河跨境,无惧水里那些凶猛的大鳄鱼,如浪潮般汹涌而来,景象极为壮观。幸运的是,我拍摄到了这令人震撼的画面。

  在马赛马拉,我们还遇上了此次非洲之行最惊险刺激的一幕--在不到半米的距离内拍摄猎豹。最初,同行的几辆车围着7只猎豹不停地拍摄,猎豹们也见惯了这样的场面,懒得理睬我们,有的一直睡觉,有的只顾玩耍。也许是觉得我们影响了它们的生活,其中一只猎豹转过头,慢慢朝我们走来。

  看到猎豹走过来我很是兴奋,心想总算可以给它来张“大头照”了。它不停地往前走,渐渐地,它的头充满了我的取景框,连右眼角的眼屎都看得清清楚楚。但它还在接近,我不由得紧张起来,赶紧把车窗关了一半,可此时猎豹还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只好再把窗户关小,只留了相机镜头在外面。

  几秒钟后,猎豹凑到窗前,它眨眼看了看我,竟突然转身跃上了两米远处同伴的车顶(车顶经改装过是全开的),空气一下凝固了。司机看到这样的情况赶紧发动了汽车。“STOP!STOP!”--司机的行动马上被制止了,因为车一动豹子肯定会马上跳下车,精彩的画面就捕捉不到了。只见猎豹高傲地站在同伴的车上,不一会儿又温顺地趴在车顶,任由相机凑到不足半米的距离内疯狂拍摄。其中一个同伴还把身子探出车外,打着胜利的手势,大声对我喊道:“来个合影”。虽然当时的情况看上去非常危险,但这些摄影狂人们哪里肯放过这天赐的良机,哪怕这时拍摄的手都在颤抖。

  原始的马赛村

  马赛人另类的舞蹈

  拍摄一直持续到黄昏,太阳开始缓缓落下,黄色的草原开始披上一层金色。突然,我的镜头里有两个红点在金色的草原上跳跃。红点慢慢变大,向我们靠近,原来是两个马赛人。金色的阳光在他们黑黑的肌肤上勾勒出一条优美的轮廓,风吹起他们火红色的披风,像跳动的火焰。他们是来邀请我们去他们的村子参观、拍照的(未经同意而拍摄马赛人会招惹很大的麻烦)。当然,参观是要收费的--马赛部落虽然是原始部落,但不断到来的游客总会慢慢影响到他们。拿到钱的马赛人非常热情,搭着我们的肩膀就把我们往他们的村子带。

  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他们的村庄。要是远远地开车经过,你绝对不会发现这是一个村庄,因为远看这就是一个约两米高的土堆。到了村口,两个马赛人叫出村里所有的男人,穿戴整齐地在村口的空地上跳传统舞蹈。说是舞蹈,其实就是一群男人围成一个圈,边跳边低声嚎叫。嚎叫一阵后,其中一个男子站出来开始弹跳,他拼命往上跳,有时会突然跳到你的面前,吓你一跳。接着,每个男子都出来弹跳一下,好像在比谁跳得高。等那片空地被他们蹦得尘土飞扬后,我们才被允许走进他们的村落。

  村子呈圆形,直径不过30米,所有的房屋连在一起建在圆的最外围,中间是一片用篱笆围起来的空地。妇女们已经开始在空地中铺上毯子,摆放出他们的工艺品了。刚走进中间那片空地的时候,觉得脚下的“土”特别厚,特别松软,仔细辨别后才发现原来是牛粪,接下来在村中的游荡基本都是在踩在牛粪上的,充满了原始的味道。

  这是肯尼亚之行的最后一天,希望拍摄到的画面基本都已拍摄到,但大家还是觉得有许多遗憾。还没回去,就已经开始商量什么时候再来。非洲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每天都能给你惊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