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猛药不能当补药吃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9-14 11:29
今年以来,中国依赖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世界经济复苏交上了一张漂亮的答卷。即使第四季度增长乏力,中国全年经济增长也是保八无忧。那在此敏感的关头,中国是否还会坚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呢?
在此之前,部分媒体和专家已经犯了自大和自夸的毛病,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已经领跑世界,是全世界的大救星了。其实,这个8%不但不应过分高兴,反而应引起我们的忧虑。
经济未来的两种走势
与欧洲、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还处于一个工业化初期的快速增长阶段,而欧美经济已经进入成熟阶段,GDP发展增长也进入了慢车道。
据北京大学的一位学者测算,欧美等成熟经济体的GDP合理增长是在0~4%,而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合理的GDP增长应该是8%~12%。中国的8%的增长,实际上相当于美国的0%的增长,这样比较下来,中国的保八成功,又何喜之有呢?
另一方面,中国的保八,也是因为"吃得过饱"。中国正在复苏的经济就像一个羸弱的病人,固定资产投资就像吃饭,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吃得饱饱的,甚至有些过饱,但却闲在家里没有活干。
这是因为出口和消费都没有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同步,投资产生的产品变成闲置或库存的风险正在加大。
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中国先自己吃饱了,等待美国欧洲吃饱后,我们就有活干了,去给他们打工,继续保持中国经济20%以上的出口增长。
二是自己吃饱了,甚至吃多了,马上就要吃得肚胀,产生通货膨胀了,已经不能再吃了。而欧美市场上还是没有起色,出口还是没有质的提高,而给中国经济喂饭的手--宽松的货币政策也要收手了,那就是既吃不饱,也找不到活干了。
很多人会说,我不能到外面打工,可以在村子里打工,中国可以提振国内消费。但是在充分的社保建立之前,在中国居民仍然面对着教育、医疗和住房这"新三座大山"前,国内消费短期内是不可能快速提振,至少是无法填补出口下滑留下的缺口的。
投资过猛的后遗症
第二种情况是否到来,就要看现在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吃得过饱"而又"没有活干"。
基础设施建设本应最不容易出现"没有活干"的可能,但现在已经出现了过剩的苗头。据媒体报道,曾经备受吹捧的京津高铁,现在遇冷,"最少时一列车只有11名乘客"。
2008年年底,为了扩大内需,以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复苏,政府宣布在铁路建设方面增加投资。在未来的3年,中国铁路投资将达3.5万亿元。而已经竣工的京津高铁正在被视为投资拉动GDP增长的典范。
据当时媒体报道,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短短100天,运送旅客450多万人次,拉动天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31个百分点。仅国庆期间,天津市48家主要商业企业销售就超过17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35%。
仅仅一个月后,铁道部就与天津市签署加快天津铁路建设会议纪要;11月,总投资估算338亿元的津秦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2009年上半年,总投资估算240亿元的天津至保定铁路动工兴建。
铁路建设的大干快上,真的能有拉动内需乃至经济增长的奇效吗?据媒体报道,目前开通的一些高速铁路线路因为票价过高的原因,上座率并不乐观。以京津高铁为例,9月2日23点,北京南站,最后一班开往天津的列车C2093次准时出站,拥有8节车厢、557个各种座位的该次列车只卖出了62张票。
除了铁路,其他一些生产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显现了不少"吃得过饱"的现象。
据近日媒体报道,安徽巢湖当地一家化工行业的上市公司,最近在耗资数亿元建成一条生产线后,却没有让它投产。因为"生产的化工产品出厂价比去年同期低了50%,生产得越多亏得越多,就只好停了,一些后续投资也暂时不敢投了。"终端市场低迷,地方配套资金紧张,银行收紧信贷,多种原因导致投资增速下滑。据上述媒体报道,安徽省经委的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巢湖市工业完成投资68.57亿元,同比仅增长了0.3%。
全国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过猛的后遗症也开始显现,据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59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9%,而1~6月同比增长33.6%,回落了0.7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首次回落。
疯狂投资固定资产可以图一时的痛快,快速拉升GDP的增长,但伴生的问题很有可能就是恶性通胀和产能的过剩。现在,政府和业界切不可迷信固定资产投资,更没有到自夸自大,觉得中国经济已经高枕无忧的时候。
《投资者报》评论员席梁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