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反思,一边是幸福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会保障体系,小悦悦,卡扎菲,个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1-21 15:59
2011年10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幸福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0~2011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79.9,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幸福小康指数涉及到身心状况满意度、家庭生活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社会环境满意度等各方面。
2011,你幸福吗?
这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在深陷震灾的日本,一个住在安置点的老太太告诉中国记者,“海啸虽然来过,但樱花还是开了”。
在硝烟弥漫的利比亚,一张卡扎菲浑身是血、狼狈不堪的死亡照片,宣告利比亚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战争。但利比亚民族和解、民主进程的路依旧漫长。
在美国的金融中心,冲到华尔街的民众喊出了“We are the 99%”。
还有不堪骚乱的英国、洪水肆虐的泰国……
若是非要做一个横向比较,生活在中国的人们,是否会觉得相对幸福?
2011年10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全国展开的“2011中国人幸福感调查”得到了这样的数据:觉得现在“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参访者比例为60.2%。也就是说,超过60%的人,在2011年,感觉到了幸福。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87个城市,参访者男、女比例为52%和48%,年龄介于20岁与60岁之间,涉及农民、公司职员、公务员、企业高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等十余种职业。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调查利用NetTouch系统对参访者所在城市、性别、职业、收入等配额指标进行了后台控制,本次调查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
税感,是幸福感,还是痛苦感
“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的是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公众城市幸福感的最大因素”
今年最令中国人不幸福的,大概非税莫属。近几年,媒体和公众对“税”的关注,其广度、深度和热度远远超过以往。从个人所得税到车辆购置税、物业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等的关注,一直延伸到很多类似“馒头税”一样的“隐形税”是否被转嫁给消费者。有人说,中国已进入到“税感时代”。
今年9月,个税新法正式施行。而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两年前的“税负痛苦与改革指数”(2009 Tax Misery & Reform Index)排行榜也再度盛传。在这个榜单上,中国大陆的税负痛苦指数高居第二位。这个两年前的榜单被再度热议,是因为那些被税负困扰的人们,在此时找到了一个有力的论据。
针对《福布斯》排行榜,《人民日报》采访的专家批驳说,《福布斯》将各个税种最高税率相加的算法很不科学,国际通用的税负考察方法是取一国税收总量与GDP的比值,即以“宏观税负”来衡量,如此计算,中国的税收负担并不很重。另一些专家则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税负多少,而在于人们通过缴税获得了什么样的公共服务。
其实“税感”是个中性词,可以是痛苦感,也可以是幸福感。这个新词的出现,体现了民众在通胀预期加剧、物价上涨的压力下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焦虑,而这些都在考验着政府和官员们的执政理念与智慧。今天,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追问“我能少交多少税”,而是要进一步追问:我交的税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并且希望能够听到明晰清楚的回答--这是一个现代国家和政府必备的基本素质。
这样的观点,在本次《小康》调查中也获得了佐证。在选择“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的社会因素”时,排在第一位的,是认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25.6%的参访者选择);而就“对于提升公众幸福感作用最大的五个因素”这个问题,参访者给出的答案,则依次是“提高工资水平”、“降低房价”、“提高医保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和“改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水平依然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中之重。
当公共服务成了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后,问题变得有点复杂,因为有专家进一步指出,民众倾向于从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感受公共服务水平,而政府将财政收入用于国防、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换来的益处却不易得到体认。仅凭可感知的公共服务收益判断是否幸福,似乎有失偏颇。
关于经济建设对幸福感的影响,人们其实并非缺少感知:本次《小康》调查显示,“经济发展水平”被44%的参访者选为“影响公众城市幸福感的最大因素”,位列各选项之首。国家统计局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收入较前一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而自1998年以来,这还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城市居民。2011年10月,国家统计局的另一组数据表明城乡差距缩小的良好态势仍在持续:2011年前三个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6%。
在本次《小康》调查中,参访者认为“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幸福感提升的影响仅次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若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至少在过去一年里,因地区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不幸福感,应当有所减少。
幸福,靠奋斗还是靠老爸
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是“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90%的受访者认为家庭的权力背景、经济实力、人际资源等“具有很大作用”
然而另一种趋势,即社会贫富阶层之间的疏离,似乎又给幸福感的提升增加了障碍。
2011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上海非私营单位职工收入位列全国之首,年均71874元;江西职工年均收入最低,约为2.9万元。
两个月后,胡润研究院发布《2011富豪消费价格指数》,报告称“目前中国已有96万名千万富豪,比去年增加了9.7%,其中还包括6万名亿万富豪,比去年增加9.1%”,奢侈品和奢侈品级服务的市场需求因此持续增长。这份报告也提到了一些与上海相关的数字--2011年,上海佘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入会费为180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14%。与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相比较不难计算,对于年人均收入71874元的上海职工而言,这样一个入会资格需要用25年的工资购买,而对于年收入2.9万元的江西职工来说,这笔钱够他干上62年。
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职业的选择就像是幸福的岔路口。在本次《小康》调查中,在评价“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时,参访者们的首选是“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第二名为“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
《小康》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个人幸福感的提升,90%的受访者认为家庭的权力背景、经济实力、人际资源等“具有决定性作用”( 30.4%),或“具有较大作用”(59.6%)。
《2011胡润百富榜》上,上榜的亿万富豪中不乏年轻的80后,“关系”注解一栏为“父子”或“家族”者更多。一直以来,寒门子弟想成功,还有借教育成长奋斗为精英人物这一路径。但在2011年7月,一位有15年教龄的老师发表博文说“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他的依据是“学校里的中考状元,或者高考状元,基本家里都是条件很好的”,“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从见识上来说,起跑线上已经低了一个级别”。
本次《小康》调查也显示,共计70.7%的参访者说他们“完全无法接触到”和“无法直接接触到”“官二代、富二代”;而表示“经常有弱势感并因此觉到幸福感降低”和“曾经有弱势感并因此觉得幸福感降低”的,占到参访者比例的77.8%。
一方面是受教育质量与家庭财富水平成正比的事实,另一方面是教育公共服务投入占GDP总量4%的承诺近20年不能兑现。这真的是一个“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代?
有好风气,才有幸福感
影响婚姻幸福感的最大因素,依次为“收入”、 “夫妻二人的情感”和“住房”
“社会风气”对“公众城市幸福感”的影响力仅次于“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第二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古话放在今天依然让人感慨万千。本次《小康》调查显示,高达70%的受访者认为“收入”是影响婚姻幸福感的最大因素。其次,才是“夫妻二人的情感”(占 66.4%)。而在本次《小康》调查结果中, 排在“影响婚姻幸福感”因素第三位的是“住房”。
民政部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我国近年来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7.65%,每天有5000多对夫妻劳燕分飞。房子怎么分,成了离婚案件最常见的争议焦点。
201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三)》开始正式实施。《新司法说明三》中引起人们最热烈争议的是:房子假如是父母出资买的,那么谁的父母出资屋子归谁;如果是婚前贷款买的,那么谁首付房子产权归谁。
这项对“女方父母买房男方没份”也予认同的法律无疑是公正的,只是肯定合理的事情却未见得合情,不合情处,就如将同样内容的法律放到印度必然招致男性反对一样,因为那里有与中国截然相反的女方陪送厚重嫁妆的风气。而对中国的民情来说,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幸福感其实很简单:离婚了,在没有了情感慰藉之后,希望能尽可能地减少财产的损失。
除了经济水平、收入、房子这些“硬件”之外,还有一些“软件”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本次《小康》调查显示,24.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风气”对“公众城市幸福感”的影响力巨大,仅次于“经济发展水平”排在第二位。
如此结果并不让人意外。这一年里,人们看到、听到了太多拂逆社会正气的事情。南京“彭宇案”阴影尚未散尽,2011年,“老人跌倒,路人该不该主动去搀扶”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全国各地频现类似天津“许云鹤案”等多起搀扶摔倒老人反被“冤枉”的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屡见于媒体。在这种背景下,卫生部甚至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个2万多字的指南从技术上解答了“老年人跌倒应该怎样扶”的问题。当不敢搀扶跌倒老人业已变成一种让人无奈的社会风气时,人们都在反思,到底是什么,让见义勇为者寒心,让行善的好人得不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让整个社会陷入一种信任危机之中?
10月21日凌晨,被两车碾轧、被18个路人视而不见的小悦悦走了。小悦悦之死,引起了一场媒体和微博的大讨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个家庭都有可能会有一个可爱的小悦悦,每个“小悦悦”都事关一个和几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小悦悦之死会引起我们长时间的痛感和反思。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良知的尖刀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忍住刮骨疗伤的疼痛来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和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但愿小悦悦之死,能以刮骨疗伤般的痛楚让我们每个人远离冷漠,修复爱心。
2011年,个税起征点提高了,高铁速度下降了,城乡差距缩小了,而人们的总体幸福感则稳中有升。在将本次小康幸福感调查结果与国家有关部门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后,《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机构得出2010~2011年度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为79.9,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您是否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幸福”,当面对这一问题时,本次《小康》调查中,67.7%的参访者回答“是”。
很多时候,有希望,也是一种幸福。
幸福制造者 到底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拥有幸福感,最终要靠的还是自己。
唤醒温暖 2011年10月21日,在“小悦悦”的家乡山东省聊城市,大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为离逝的小悦悦举行祈福。“悦悦事件”呼唤社会拒绝冷漠、唤醒温暖,让更多人学会爱身边的人。
2011中国人幸福感大调查
文|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张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