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韩之战 配角在抢戏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韩寒,方韩之战,方舟子
  • 发布时间:2012-03-16 14:05
  韩寒方舟子之战已似乎随着韩氏父子的撤诉而告一段落了,虽然方舟子并不是这么认为。这场由2011年“跨界”到2012年的争论,引起了太多人的关注,就连大陆跟香港网民之间的骂战也不能分散公众的注意力。

  焦点在发生变化

  这场泥泞中的对峙进行到最后,已经不仅仅是打假者与申辩者的争执,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这个问题已经翻天入地般折腾到各个领域。有人挺韩,有人挺方,有人说这事情真的很无聊,也有人说今天天气真不错。这个争论的漩涡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大,最终的结果会是怎样,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但让人觉得欣慰的应该是公共空间的这种爆炸性讨论,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尽管这里面仍有太多粗糙的地方。

  方舟子 —— 质疑还是诽谤?

  从于建嵘到李一、从唐骏到李开复,方舟子一直与公众人物作战。有支持者亦有反对者,双方也各有各的理由。

  有人说他“对真相有洁癖,为了科学不要哥们”,从不“得饶人处且饶人”,由此树敌众多,甚至还遭到袭击;也有人对他“圣人式”的打假不屑一顾,质疑他是持双重标准、选择性打假。不管怎样,方舟子一直就像孤独的斗士,始终站在“造假者”的对面。

  方舟子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这些名人想提高自己威信的话,也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增加自己的识别能力,免得被人利用。名人话语权的影响力很大,一定要珍惜,不要轻易去推崇或者吹捧某一个人,因为这人也许就是一个骗子,这样的话,就相当于为虎作伥、推波助澜。而且他们也不能在事情水落石出后只是急于撇清关系——已经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了,至少应该道个歉吧?”

  而对于韩寒,方舟子表示,自己最开始只是一个看戏的旁观者,是韩寒把他拉上了擂台,特别是那2000万的悬赏“刺激”了他。而之所以一直紧抓韩寒不放,也有一个很“宏大”的目的,“目的很简单,如果韩寒是包装出来的,他在十几年前根本不是少年天才,东西是别人替他写的。那就把神话给打破了,是大骗局,愚弄全国人民十几年,毒害了那么多青少年。很多人觉得他是天才,可以过很好,觉得没必要好好读书,好好读书没有用,包括很多粉丝去我微博上,不看内容张口就骂。我要把人造偶像给打破,因为假的根本不要维护。”

  韩寒 —— 无辜还是无力?

  关于韩寒的溢美之词有很多,从他出现在大众视野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是一个焦点人物。人们习惯于称他为“坏孩子”,韩寒的“坏”,他的刻薄,他的直言,无不出于本真,在一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社会,却频遭误读。对此,他一笑置之,“其实,我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人大教授张鸣口中,全国所有教授加起来都不如他一人的韩寒,媒体多年来不吝辞藻盛赞的公民韩寒,博客写作无可争议的第一人,韩寒。

  韩寒当年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杯中窥人》一文为人所知,随后以高中生的身份出版小说《三重门》而名满天下。此后在与白烨等人的文坛论争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近年来针砭时弊,脍炙人口的博客写作,使得韩寒成为最炙手可热的青年偶像、公共知识分子。博文点击突破百万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尽管韩寒本人没有使用微博,但是微博的青纱帐里,到处是他的忠实读者。仅将与他站在一起的父亲韩仁均,盟友路金波二人粉丝相加,就超过250万,甚至他还得到微博人气第一人,1千600万级粉丝的超级大V姚晨助拳。

  面对方舟子的组合拳,韩寒这一仗并不如以前打得那么漂亮。韩寒已经宣布退出这次的论战,他说“从新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吵这个事情,相信很多人也都烦了,我也不想再说了。现在回想,作为公众人物,最初我的回应不够心平气和。 一个写作者的文章必须是自己亲笔写的,这是我在写作中最在乎的部分,但是我有写作团队这个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被人毫无证据的质疑和传播,当时我的确情绪很差。我将不再回应此事,还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关心,这样的口水战毫无意义。双方的支持者也陷入焦躁和对骂,互相弄得不愉快。我的回应和我的证据已经在前几篇文章里说得很清楚,就此事,我现在收笔。”

  疯狂搅动的第二战场

  从麦田年前发文章质疑韩寒才华,称韩寒的文章很可能由路金波代笔至今。网上沸沸扬扬就没有停歇下来。虽然麦田之后不久道歉退出论战,但方舟子“路见不平”接棒质疑,与韩寒隔空“骂战”,从去年吵到今年没有停止的迹象。而微博上两方的粉丝也是摆开了大旗战鼓喧天。而无处不在的各路微博公知,连日来更是几乎无一例外悉数卷入,观点各有不同,但却无人可以逃避。整个话题持续时间之长,搅动之深,卷入者之多,都是空前的。这个第二战场比方舟子和韩寒的第一战场来得更为广阔与激烈。

  人物:王志安

  央视特约评论员

  韩寒所反对的,正在成为他自己

  人物:孙海峰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恶猜公权,善待公民

  凤凰生活:韩寒给您的印象是怎样的?在这个事件里您是怎么看待韩寒的反应?

  王志安:对韩寒的印象不深,在此之前只觉得他是一个大众偶像。在这次事件之后我重新看了一下韩寒的作品。他没有受过专业的学术训练,文章中过于抖机灵,这让年轻的读者很受用,但在有阅历和专业训练的人看来就显得太浅薄。

  韩寒这次的表现可以说是大失水准,不排除韩寒平时有过分的包装。首先,看不见平时韩寒在镜头前的从容,发言缺乏章法。没有尊重其反对者的权利,显得很不成熟。无论告不告方舟子,其公众形象已经受损,商业价值也已经降低。其次,在这次事件中,在我看来方舟子所作出的质疑都是在言论自由之内的,都是对韩寒出版的作品的疑问,这是属于公众话题,不是什么私权。最后,关于打官司,现在韩寒已把方舟子告上了法庭,这是不明智的,这样显得他对论战没有信心。

  孙海峰:韩寒自证清白,法理上是不需要的。但舆论逼迫使然,否则对品牌伤害太大。

  凤凰生活:方舟子不是第一次掐架了,您对他作为一个打假者的表现有什么评价?你怎么看待这种方舟子式的质疑精神?

  王志安:就像我以前说的那样,方舟子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人物。目前中国作假成风,包装过度的现象泛滥,方舟子就像一个牛虻。如果没有他,像唐骏之流还是会依然在扮演着年轻人的精神导师。他当然也有他自身的一些问题,但有他在,至少会让很多人不敢吹牛。

  孙海峰:质疑是一种内在的批判精神,作为个体腹诽可以。一旦外化为舆论传播,就带有审判性质,没有铁证的话就是诽谤。

  凤凰生活:现在普遍的有一种中庸地观点就是,质疑无错,但不能没有边界,方舟子在做有罪推断。您怎么看?

  王志安:与其说我支持方舟子质疑,不如说是支持方舟子质疑的权利。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说支持方舟子,他当然也有他的问题。但是从麦田质疑方舟子开始,韩寒的反应就过于激烈。韩寒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公众人物不是普通人,他们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那么就应该在私权上做出让步,接受大众的质疑。

  孙海峰:对公权,必须做有罪推定,质疑不需要证据,因为公权是我们私权部分让渡的产物。对个体,要做无罪推定,因为私权(包括著作权)并非他人让渡而来,公开质疑必须有强证据,否则可能造成对方无法承受的误伤。方舟子迄今罗列的证据都是弱证据,无论如何推理也得不出强结论。用一万种或然性来证明一种必然性,在考据学上称这“丐辞”,属于罗织构陷。

  凤凰生活:这一次的事件与以往不同,大量的明星及公知都参与到了其中,声势浩大。有一种言论说今日中国有公共空间无公共讨论。没有形成一个理性的或者健康的一个讨论,对这个您怎么看?

  王志安: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公共讨论是存在的。当然公共讨论是需要一系列的事件慢慢建立起来。比如这一次的事件,其中对于言论自由的边界,讨论的方式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而这一次我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反应是很失望的。韩寒作为一个大众偶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十分受宠。但是不能因此而受到这种过度保护,他应该站出来接受质疑。韩寒一向是反对霸权的代表,这一次他却最后成为了这样的人。

  孙海峰:许多公知的表现让人失望。比如最基本的一个问题:什么叫言论自由,暴露出惊人的无知和混乱。他们居然认为方舟子这种定罪在先的诽谤构陷也是一种言论自由,赞同他对私权毫无敬畏地任意践踏。相反,对于方舟子在公权作恶时表现的噤若寒蝉甚至公关辩护,却表现出惊人的宽容。这种批评公权的不自由和践踏私权的自由,不仅是今日中国言论空间的倒错,也是这个时代仍然充满愚蠢和野蛮的体现。借用萧瀚教授的一句话:恶猜公权,善待公民。

  锵锵观点

  许子东:

  这是两股正直力量的冲突

  我觉得这件事情其实背后没有大的政治道德的原则之争,没有大的大是大非,但是为什么大家这么注意呢?

  我们要仔细想想是谁支持方舟子,是谁支持韩寒这两批粉丝,在我看来,他代表的今天中国网络上的两股非常正直,非常青春,非常青年的一些热情的力量。方舟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不太清楚,大家对于他的想象是一个打假的英雄,他是一个个人行为,他不是代表官方或者一个组织,他也有打过几次是有点效果的。他的支持者会觉得,不管这个人前面是怎么样,怎么有名,他还能坚持原则去偷一些道理去做。

  那韩寒的讽刺更是如此,韩寒在目前中国的文坛上网络上都代表了一种青春朝气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革命的力量。这两批青年人照理说是应该是一起的,他们对社会来说,我觉得他们的向往都是很正直的,都是很好的,可是偏偏他们因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而产生冲突了。

  现在的指控是说他有人代笔,从我们学院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很严重的指控。这个指控的后果可以很严重的,可以说上法庭的。在学校可以开除学籍,或者你是教授可以被解除职务。但是你这个指控必须要有非常硬的直接的证据,现在我看了一下方舟子分析韩寒那篇文章,好像叫《书店》,他这样的分析我就仔细的看了这一篇,他用的是一些考证、推理比较文字的,这个构不成直接证据。

  所以如果他上法庭去告韩寒剽窃,如果我是学生纪律监察委员会,你来说这个人剽窃,目前这个证据是不成立的,这个在法律层面上已经很简单了。问题是韩寒其实不用做什么回应,我觉得韩寒回应太激烈,据说是王朔说的一句话,因为比较带色,翻译成可以通行的话,就是说“××,人家说你的小弟弟是假的,你就给他脱裤子吗?”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其实韩寒是不必要做这些回应的,因为他(方舟子)要打,要尽他的道德义务由他去,现在的事情倒过来了,现在的事情是指控你的人不上法庭,你却要去上法庭证明自己无罪。这很糟糕,这个情况中国青年中国知识分子在过去几十年面临过无数次了。

  而且作为一个作家,人的最重要的东西都在作品里,我们主要是看作品。韩寒的可贵是因为鲁迅的传统,多少年来都没人继承,我不是说他能够变成鲁迅,但鲁迅的传统被中断了,好不容易台湾有个李敖,香港有个陶杰等等人,大陆韩寒就是某一种迹象。当然他承受不起是另外一回事,但那是一个方向。

  梁文道:

  这事已经变成一场泥浆摔跤

  我很喜欢他,我一直不大愿意谈他跟方舟子的事,我反而觉得他早在跟方舟子掐架之前,惹起的争论那个比较有意思,就是所谓的韩三篇,他谈革命、谈民主、谈自由,那里面大部分很多观点,我是不能够赞成的,但是我又不喜欢今天中国讨论问题的一些方式。

  我觉得我认识的韩寒是一个没有大家说的那么老谋深算这一类的人。我觉得很明显就是他观点上有一些新的想法,这些观点我们可就观点来讨论观点,我会说为什么我不同意,我同意什么。但是现在我们谈问题很快就会谈到韩寒这个人怎么样,他是什么背景,他是什么居心,他原来就潜伏的如何如何。再说下去就挖掘,他这个人是不是过去一贯的弄虚造假还是怎么样。我不太喜欢这样谈问题的方法。终于到了跟方舟子掐架这事之后,我就觉得有点看不下去了,这事已经变成一场泥浆摔跤一样的东西了。

  锵锵观点

  窦文涛:

  韩寒希望自己不负重望

  我这个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觉得很多事情在今天的社会里,变得很复杂很说不清。比方说,这个不负重望这件事是好事,可我觉得也是一种毒药,干这行十几年,见过很多人从无名到有名,我没见过一个人从无名到有人关注的时候他不起变化的,全都要起变化,看来人谁都不能免俗。

  这么多人关注你,而且问题不这么简单,你韩寒这个回应,我认为他也有希望自己不负重望,这么多的粉丝,这么多的人曾经支持我或者喜欢我,甚至说点庸俗的,这个还有金钱的利益,书的销售广告都是有很大的金钱,如果这个东西被颠覆……

  泥泞中的蓝天

  在中国,尤其是在网络上,于于真相总是有着巨大的猜疑,方舟子的打假满足了这种大众的求知欲。而另一方面,对于现状的不满,也是许多网民的态度,而韩寒则是其中的喉舌之一。当这两股力量碰撞在一起,更是引来了第三方公知们的热切关注。

  这次方韩之战带给我们的意义不只在于一个大众偶像所受的质疑,而更在于关于事实,关于言论,关于自由的探讨。事件尘埃渐渐落下之际,我们再来看这次的争论,刨去其争论本身,或许其有关言论界限、公共人物和法治精神层面的意义,才是这次事件的结晶。在这次泥泞般的摔跤当中,我们能看到泥泞中的一片蓝天。

  挺质疑派

  彭晓芸(媒体人)

  媒体再有报道代笔门的,建议不要简化成方韩大战,然后基于对方舟子的刻板印象和妖魔化,把一桩严肃的事件解构成无聊闹剧,要知道麦田是点火,方舟子是引擎,而文学教授、出版人、翻译家、教育专家、政治经济法律等等多学科学者的加入,网民自发的智慧贡献,这些更是事件得以发酵的因素。

  王志安(央视特约评论员)

  目前方舟子质疑指向的是韩寒代笔,我认为,他的质疑还都属于一般怀疑范围。但是,韩方的回应,以及网友沿着类似思路的进一步挖掘,浮现的(至少)很可能是一个左手名人名言,右手就手写文章的年轻人。对韩寒而言,偶像的神话性已经被解构。谁说这无价值?今后韩寒再说读书无用,信的人少了。不是吗?

  土摩托(媒体人)

  韩寒是个挺好的赛车手,但他通过博客发表的那些文章多烂啊!一个劲儿抖机灵,发感慨,却鲜有真材实料。不过“韩寒现象”倒确实值得关注,它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荒谬。每次我看到那么多中老年人知识分子狂热地表达对韩寒的喜爱就觉得很可怜,这些人没有独立思考,只有教徒式的盲目崇拜,以及自我标榜。

  赵晓(北科大教授)

  因转方舟子质疑韩寒的文字,一些朋友取消或威胁要取消对在下的关注。呵呵,我当然巴不得有更多人关注我,但更坚守求实的精神。相信这也是我们的国家最需要的。吾国的造假作假之风从古到今,不仅政府,民间亦如此,己深入骨髓,且商业化使此风越来越盛。我呼求中华民族的诚信、唯实,从每一件小事开始!

  十年砍柴(历史作家)

  1、韩寒是否天才是否独立不同的人见仁见智,既使如此亦不能免于被质疑。2、质疑他的人不论多么讨厌不论动机如何,对其质疑只能从逻辑与事实层面反驳。3、是合理质疑还是诽谤不同人理解有差别,所以交给法庭、4、超越个人情感利益看待公共事件很难,我此说有站着说话不腰痛之嫌,但应努力追求这个状态。

  挺反诽派

  路金波(出版商)

  方韩战属闹剧。但知识讨论有意思:1法律:言论自由和造谣诽谤的边界?2科学:事实的完整性可能吗?3逻辑:它不该那么柔软。4数学:韩代笔和韩三篇是“独立事件”。5自由:方舟子的自由如果侵犯韩寒的私权怎么办?6社会:为什么韩寒和方舟子那么火?7权利:公共人物应被如何消费和如何保护?

  韩仁均叔叔(韩寒父亲)

  最近很多人说我神通广大,帮韩寒写《三重门》、《杯中窥人》,操纵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甚至还是上海市的宣传部长,那么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说说我自己,有点长和啰嗦,对不住大家。最后还附了我1999年发表的故事,供大家围观和对比。文章里已经把一切说得很清楚了,欢迎各种欲加之罪。

  慕容雪村(作家)

  我和韩寒接触不多,还算不上朋友,我欣赏他,但绝对谈不上崇拜。这次之所以出来说话,就是因为方舟子的战法让我也感觉危险,让每个作者都置身于“韩寒困境”:你怎么证明文章是你写的?我有证人。证人没用,可能跟你串通好了。我有手稿。手稿没用,可能是你抄的。我有……有什么都没用,我就是怀疑你。

  姚晨(演员)

  服了,从年前吵到年尾,吵得乐此不疲。换作是我,真没这耐心,早走法律程序,自证清白。法律上叫啥来着?好像是“ 诽谤罪 ”。

  宁财神(编剧)

  在韩寒的事上,我一直没表明过态度,这次一并说明白吧,韩少其人,在现实生活中,嬉笑怒骂出口成章,脱口秀比文章精彩许多,如果把他聊天语录整理出来,每篇都是动人文章。虽然他后来不幸因为脑残而变成了五毛,但所有字,我毫不怀疑是他自己写的。为此,我愿意为他背书,找到枪手者,我一年稿费归他。

  编辑/熊捷 设计/段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