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冲动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专利,中天科技,华为,中兴
  • 发布时间:2012-05-07 16:18

  挨打了,吃亏了,才知专利多重要。

  征海外,战本土,背靠专利好乘凉。

  挽起袖子,吼着号子,中国企业为专利一路高歌猛进。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中国一下子成了全世界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为此发了“狂”。

  中国专利,正在崛起。

  2000年,“知识产权”这个词条写入权威中文词典,知识产权也正在受到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重视。

  2004年和2005年,中国分别成立了“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其中有80%是“垃圾专利”,但中国企业早已懂得用知识产权武装自己——2011年4月,中兴通讯反诉爱立信,涉及爱立信核心网、GSM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相关的多项专利。无论在国内还是全球市场,知识产权正在变成中国企业最有力的武器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行业组织,正在积极地加入知识产权大军。

  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

  在中国,“重视知识产权”不再仅仅是高喊的口号,而是被企业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了。同时,不断充实的知识产权也给创新的企业和员工带来回报。

  曹姗姗,江苏中天科技集团员工,80后,普通技术工,无职称。

  见到曹姗姗时,她的心情格外地好,因为这个月她的工资卡里多了10850元——这不是工资,不是加薪,也不是其他开支报销,而是中天科技“知识产权银行(IP Bank)”对员工的奖励。“像我这种做技术的普通员工,原来都是默默无闻的。现在公司鼓励创新,我们的创新都能得到额外的奖励。”曹姗姗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公司里和她一样拿到奖励的大有人在。

  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代表杨日胜告诉记者,“这是全国民营制造业中第一家开设的知识产权银行”。

  2011年4月,中天科技集团《知识产权银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由中天科技知识产权发展基金作为支撑,公司每年在企业盈利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建立、充实知识产权基金;同时给公司5000名员工每人都设立一个特殊的“银行”账户,公司会根据员工在创新方面的贡献在账户中存入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或一定时间后,就可以把“积分兑换成奖金”。

  中天科技知识产权银行在国际上并非首创。据了解,IBM每年在知识产权方面经费高达数十亿美元。IBM 高层曾透露,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对发明者给予适当奖励是IBM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秘诀。10年前,IBM制定了鼓励发明的制度,规定员工每项专利可以获得1200美元,外加3分的奖励,如果发明达到4项,积分12分时,还会再给员工追加1200美元奖励。

  “通过这种‘银行’的制度,激励广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各类创新,大家创造的劳动成果,让广大员工享受,也提高了员工的幸福指数。”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中天知识产权银行”理事会理事长薛济萍说。

  记者看到,在《中天科技集团2011年度优秀技术创新奖项目公示单》上,获奖者的名字达到数百个。杨日胜告诉记者,从2011年5月23日知识产权银行正式“运营”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上至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下到一线员工,都积存了一定的“财富”。 在中天科技集团首次知识产权银行积分兑现仪式上,员工们领到的总奖金额接近300万元。

  “实际上,这对企业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天知识产权银行奖励项目中,新成果转化、软科学成果(专利、论文、标准规范)等都被纳入鼓励范围,知识产权银行以类似银行储蓄的方式,吸收全球各类先进技术,加入自有的技术储备池,同时寻找合适的对象将高新技术以专利授权、二次研发、共同投资等方式推动释放,将高科技真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最终取得回报。

  对此,该人士指出,国内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没有合适的渠道和足够资金获得所需的高新技术,而国内外一些拥有高新技术的研发机构、科研院校却空有技术,缺乏对市场和商业环境的了解而面临技术产业化的瓶颈。知识产权银行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新科技领域以及企业转型升级的“围城困局”。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知识产权处处长谢学军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知识产权银行让任何一个员工在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知识产权,都会获得对应的知识产权积点,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员工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其实,在记者的采访中,把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重要公司资产来发展企业,远远不止中天科技一家。

  根据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成立并建立专项资金以来,至2011年底,示范区企业累计专利申请总量达到9.7万件,是2003年示范区企业累计专利申请总量的10.3倍,年平均增长率达30.4%;2011年示范区企业专利申请量21866件,是2003年专利申请量的近8.3倍。2011年示范区专利授权量首次破万,达12587件,是2003年专利授权量的9.8倍,同比增长42.5%。

  “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科技创新始终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存在成果市场转化难的问题,这虽然是老问题,但到目前依然严重,通过专项资金、知识产权银行等方式,提升企业全员创新意识,能够有效促进更多企业自身的创新,值的在业界推广。”谢学军说。

  专利就是力量

  “玩”专利不再是外国公司的“专利”,中国企业也懂得拿起知识产权的武器,打响专利战。

  2011年4月28日, 华为宣布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起诉中兴,称对方侵犯华为的专利权和商标权。第二天,中兴就在中国针对华为侵犯中兴通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若干重要专利递交了诉状。轰动一时的“中华”专利战就此展开。

  尽管后来双方握手言和,但这却成为中国专利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中兴和华为作为中国制造的标志性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在专利国际认可方面,中兴、华为不分伯仲。“市场竞争是多样化的,专利之争是一种高级形式,通过专利起诉,可以限制竞争对手的相关业务,从而达到抢夺市场的目的。”谢学军认为,华为和中兴的专利之争、中兴与爱立信的专利之争,以及华为与摩托罗拉和诺西的专利之争等都是通信设备厂商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是产业进化升级的必经之路。这也将成为中国通信产业进一步提升的里程碑。“中华”专利战实际上是双方专利质量与专利水准的较量。

  2012年3月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了2011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中兴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

  而此前,这个榜首的位置一直被华为占据着。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上,华为以2776项居企业之首,2009年华为PCT专利数居全球第二,2008年华为PCT专利数居全球第一。由于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大量投入,华为在2005年、2007年、2010年先后获得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3项和中国专利优秀奖5项。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包括中国移动、中兴、华为、大唐在内的中国通信行业拥有国内外专利超过12万件,中兴以超过4万件的国内外专利占中国通信业的1/3;在中国通信业两万多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中,中兴以近万件申请量占到一半。

  记者了解到,华为于1995年成立知识产权部,目前华为拥有300多名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技术专家、专利工程师和负责版权、商标、许可等业务的律师。

  和中天科技类似,华为也制定了全面、严格的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制度和流程,以及管理公司知识产权的操作指导书及手册,详细规范了有关专利开发及申请、版权及软件管理的流程等。为激发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华为还出台了多阶段奖励政策等一系列专利创新鼓励办法,保证发明人全流程地关注其专利申请,每项有重大贡献的专利都可以获得特别奖励。

  “专利壁垒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武器,任何公司都无法回避。”在Frost Sullivan首席顾问王煜全看来,华为中兴“打架”是早晚的事情,因为两家企业无论产品和服务,都存在高度同质化现象。

  不过,要搞出差异化的专利项目并非易事。华为董事长任正非此前表示,基本专利的形成比较漫长,即使是应用型基本专利的成长也至少需要7~8年。

  另外,贴近市场需求可能是同质化的最大原因。“90%以上的专利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术”,用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为贵的话说,“单纯靠技术取得突破的企业是很难生存的,也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企业是市场驱动型的,中兴也不例外。”

  “中国制造”的尴尬

  尽管中国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专利数量,但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仍然举步维艰,面对专利保护,中国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无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研发投入已经让一些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了,申请专利的流程又长,资费也高。还没有等专利到手,这个产品可能已经过时了。”一位企业主说。

  谢学军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当前,企业申请专利难的原因主要是:其一,专利申请程序复杂、时间长,影响申请者的积极性;其二,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很多企业尚未明白其存在的潜在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申请的热情。

  2011年11月,《计算机世界》报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大学等机构,对平板电脑市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并走访深圳诸多中小企业。

  “刚出来的产品就被模仿,这是无法容忍的。但是如今维权成本太高,大多高仿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监管造成了困难。”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促进处处长龚复兴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专利问题上,国内企业面临双重压力——前有来自国际专利大户的漫天要价,后有来自山寨市场狠命“挖角”,处境尤为艰难。

  而记者了解到,在国内申请外观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大概需要半年左右,若是发明专利,则需要3~4年,这对急于将技术转化为产品的企业来说,时间成本巨大。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业务管理部副部长冯小兵说,知识产权局在缩短审查周期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包括对一些申请时间过长的专利派专人处理,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采取加速审查等。 去年以来,我国发明专利的平均审查时间已经缩短到2.3个月,外观设计的平均审查时间是2.6个月,平均下来不到半年时间。

  “对于平板电脑、手机产品来说,更新换代太快。这个速度也稍显迟缓。”一位平板电脑厂商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开放日上表示,“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自主研发的中国专利查询系统的开通就像我们每个人乘坐飞机前都要查询航班信息一样便捷,这个系统对发明专利来说是一个便捷通道??”

  打击专利侵权任重道远

  一位深受山寨所困扰的企业主表现得愤怒无比。他说,自己的公司为研发新产品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和财力,还没有收回成本,就被人毫无掩饰地复制了,甚至还以极低的价格销售,导致公司陷入运营困难,而一些资金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可能会就此被拖垮。

  “尽管被复制了,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量有限,也很难走上维权的道路。”这位企业主告诉记者,他不是没想过打专利官司,但跟律师朋友咨询后发现,专利官司需要高额诉讼费用,而且审判周期长,往往多年得不到解决,只是让企业之间陷入无休止地口水战。此外,还有一种情况,被侵权企业要找到侵犯自己知识产权的企业也很困难,就更别提取证诉讼了。“而相比之下,侵权他人的成本却极低,这也让很多中小企业形成了‘与其被研发拖死,不如简单复制’的心态。也实在是无奈”。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0年10月国务院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来,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查处了2572件专利侵权假冒案件,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群体性反复性侵权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认为,近年来,侵权假冒产品的制造水平越来越高,扩散速度越来越快,权利人本人很难发现自己的权利被侵犯。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司法方式,成本高且时间长。“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因具有主动、简便、快捷的优势,不仅不应当弱化,而且应当逐步加强。”

  本报记者 毛启盈

  链接

  微博说专利

  @上海胡炜:最近刚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得知这一消息(中兴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今天中兴就拿出来炫了。我再披露一下第二和第三吧:排在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二位的是日本的松下公司,第三是中国的华为公司。(4月10日16:49)

  @渔夫2010724:中国的专利里有多少不属于外观之类外延专利。核心创新?如同GDP一样朦胧。(2月24日 21:30)

  @行业信息化专家常海峰:首先解决通信行业有专利,重视专利。以通信行业带动其他行业专利的规范和常态化。 (2月24日 19:30)

  @赏荷大叔:当然有价值,你没专利人家就要敲诈你 (2月24日 19:22)

  记者观察

  应冷静看“专利大战”

  专利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专利是万万不行的。

  进入2012年,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大战愈演愈烈。而在中国市场上,相比2011年“中华”互诉侵权“内战”,就显得格外祥和。

  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一个2011年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中兴、华为和富士康旗下企业鸿富锦精密位列前三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拥有专利的企业利润在下滑,专利数量似乎和市场转化率并不成正比。

  而另一组有趣的数据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的,1999年全球100家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中,半数是美国企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1世界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显示,就本国专利部门受理的专利申请数而言,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2大专利申请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专利申请第一指日可待。

  不过,数字上的第一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吗?我倒是更愿意看到中国人拥有自主创新的意识,明白抄袭可耻的意思,让iPhone版的煤气灶不要再出现在武汉大街,让中国变成专利强国,而不是为了专利盲目冲动。“为什么说中国企业是盲目冲动呢?

  其一,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华为在2011年的研发经费超过200亿元仅次于中石油。按区域来看,深圳是在专利上最领先的城市,而在产业领域为通信IT业领先,那是因为中兴和华为领先。如果没有这两个企业,其余企业顶多只是三位数的申请量。而这两家企业有多少有价值的专利?仍然是一个谜。

  其二,与时俱进的互联网创新不足。中兴、华为、富士康尽管拿到了前三名,但大多数专利都体现在手机方面。同样在手机行业天下无敌的苹果iphone似乎并没有多大专利数目。时下被炒的火热小米手机,据说在国家专利局网站上只有3个专利申请。所以,建议通信领域日进3亿元的中国移动,除了TD、LTE,更应在浏览器和操作形态上再投入。

  其三,专利申请应量力而行,不能互相攀比。此前,我在《计算机世界》封面报道:《国产平板向前进》一文中列举了平板电脑的例子,诸多企业老板有共同的抱怨,山寨平板电脑面临着困境:创新找死,不创新等死。创新需要很高成本,一旦被抄袭就难收回成本。

  但是,对于国际化的企业来说,没有专利做后盾只能坐以待毙了。

  目前,业界在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问题上时有争议,认为多未必是好事,苹果专利数量并不多,但是拥有最受欢迎的iphone手机。但尽管有争议,业界确始终有一个共识:没有专利谈知识产权一定是海市蜃楼,纸上谈兵。

  首先,申请专利尽管不是制造核武器,但也是防身必备,你敢起诉我,我就能还击,而不至于束手就擒。在专利战中,防御就是做好的进攻,减少专利诉讼官司也是潜在的市场回报。

  其次,没有专利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寸步难行。谷歌开出12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摩托罗拉手机是为什么?不是为了进军硬件市场,而是其庞大的专利拥有量。苹果就是因为太不重视专利的问题,深圳一个企业的ipad商标讼诉也能让其头痛不已。至于其他方面的侵权官司就更多了。

  最后,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专利市场转化率问题。在专利和市场结合上,中兴华为成果转换非常成功。在面对国际讼诉上,游刃有余。由于整个产业链都在转型,国际巨头制造商一个个倒下,而中兴华为两企业仍然被欧美视为眼中钉,肆意排斥,就是因为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让专利大国无懈可击。 (文/毛启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