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三文鱼的传说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三文鱼,美食,角黄素
  • 发布时间:2012-09-13 13:32

  有位著名的美食家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橙红色的三文鱼是因为吃了一种叫做“角黄素”的色素,宣称“欧盟食物安全组织最近的研究是,吸入高分量‘角黄素’的话,这种物质会积聚于视网膜,影响视力。开始禁止使用??”毫无意外,这则“爆料”引发大量转载,有媒体甚至用了“染色三文鱼致盲”的说法。

  角黄素又叫“斑蝥黄”,是一种天然存在于甲壳、鱼类、藻类等生物体内的类胡萝卜素。它是一种橙红色的色素,稳定性比较好,可以用于饮料、酱料、肉类等食物的调色。相比于直接用于食品,它更多地用在饲料中。比如三文鱼,角黄素可以使它的肉更加红润。对于其他鱼类或者家禽,它也有用武之地。比如蛋,它可以使蛋黄看起来更加诱人。

  每当看到这种“不天然”的做法,就有人痛骂商家无良。其实用角黄素喂动物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作为一种小分子,人工合成显然要比天然提取更加经济实惠。所以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角黄素,基本上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的与合成的,分子结构并没有差别。

  与中国女性追求白白嫩嫩不同,北美的女性们追求深色的皮肤,也就是通常说的“太阳色”或者“健康色”。要获得这样的皮肤,晒太阳当然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不过,激烈的日晒会损伤皮肤,甚至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所以,“安全晒黑”引人注目,在北美甚至成了一个产业。一类叫做“美黑丸”的产品应运而生。它的卖点在于,不用晒太阳,或者减少晒太阳,也能让皮肤变成“太阳色”。

  角黄素就是这类产品中最有号召力的成分。就像中国不少时尚女性为了减肥什么都敢吃一样,北美也有时尚女性为了晒黑什么都敢试。虽然美国FDA从来没有批准过这种美黑丸,但还是有人从其他国家非法进口,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当起了小白鼠。

  不幸的是,美黑丸是否使这些“勇敢者”变黑尚不清楚,角黄素沉积到视网膜上的现象倒是被发现了。但幸运的是,这些沉积尚没有造成视力损伤,在使用者及时回头之后,慢慢地消失了。至于美食家说的“影响视力”,并没有证据,只不过是臆测罢了。而媒体转载中所说的“致盲”,更是逻辑混乱的结果。

  然而这至少说明,角黄素这种“天然色素”,并不天然地意味着“安全”。它对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必须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来审查。经过实验,发现食物中的角黄素只有一小部分能被吸收,大部分会直接排出体外,吸收的比例跟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有关。在动物中,吸收率只有3%到8%。而在人体中,吸收率在9%到34%之间。吸收的部分可能到肝、脾、脂肪组织和肾上腺等部位。停止食用之后,其他组织中的角黄素会很快消失,脂肪中的则减退缓慢。总体而言,五天才能消退一半。

  在各种毒性实验中,角黄素在致死量、遗传毒性、生殖、致癌、器质病变、致敏等方面都表现良好,展示了“哪怕是当糖豆吃都没事”的安全性。安全审核要关注的,就是在视网膜上的沉积。

  从实验结果到安全标准,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安全系数,以保护那些悲催的倒霉鬼们。所以,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取了个10的安全系数,把安全限量定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0微克。那位美食家说“欧盟最近评估角黄素的安全性”确有其事,不过他没看明白的是:评估结果确认目前的安全标准完全合理,不用修订。

  欧盟专家委员会还评估了人们的日常摄入量。他们根据爱尔兰人的饮食习惯,假定他们吃的所有鱼都是喂了角黄素的,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直接使用的,平均摄入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6.1微克;即使是摄入量比95%的人要多的人,也只有16.1微克。欧盟专家委员会认为:人们日常摄入的角黄素不会“过量”。

  而中国人吃的三文鱼等“染色鱼类”的量,大概无法与爱尔兰人相比。去担心摄入“角黄素致盲”,更是杞人忧天了。

  云无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