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四种思维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心理学,多元思维
  • 发布时间:2012-09-13 13:43

  一位心理学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考题: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四棵树,使得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考生在纸上画了一个又一个的几何图形:正方形、菱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图形都行不通。这时,心理学家公布了答案,其中一棵树可以种在山顶上!这样,只要其余三棵树与之构成正四面体的话,就能符合题意要求了。考生找不到答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学会使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立体思维。

  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觉,心理学家称之为“立体思维”。

  点式思维

  有一天,一条蛇的头和尾忽然争执起来。蛇尾对蛇头说:“今天应该我走前面。”蛇头说:“我常常走在前面,怎么可以倒过来走呢?”蛇头和蛇尾都认为自己有理,相持不下。结果,蛇头就自管自向前走去,蛇尾却缠住了树牢牢不放。这样,蛇头走不动了,只得让蛇尾走在前面。不料蛇尾因为没有眼睛,掉入火坑中,这条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头和尾本是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但过分强调自己就会伤害对方和整体。

  为了个人名利而不顾整体的利益,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长远的发展,在强调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同时,损害了他人的自由与权利。这种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为点式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只知有自己不知有他人,沉醉于编织自己的理想王国,也常因一些小事而与人争执,人际关系紧张。

  线性思维

  一位青年,翻山越岭,进入深山求道。一天,他来到一个长期与世隔绝的村庄。好客的村民设宴招待他。求道者很快发现,该村的居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所有人都没有长耳朵。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注意到,求道者的头上多出了两块东西(即两只耳朵)。经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求道者生了病,而且很严重,应该立即治疗。因此大家一起动手,把求道者绑起来,准备为他做切除耳朵的手术。求道者拚命解释:“正常的人都有耳朵,你们没有耳朵才不正常呢!”村民们听后大笑说,“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人的头上会长两块东西,你明明病得不轻,还不肯就医,真是无药可救啊!”一边说,一边动手把求道者的两只耳朵割了下来。

  孤陋寡闻的村民以简单的逻辑思考来处理问题,是直线型思维的典型例证。拥有直线型思维的人往往以传统与权威为其逻辑思维的依据,误将自己的见解作为普遍公理来对待,遇事不知变通,容易保守,看问题缺乏灵活、开阔的思路和方法。这种人在逻辑思维的影响下,因过于自信而听不得不同意见,固执己见,坚持所谓的“对”与“错”,把自己和他人都逼上了绝路。

  其实,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条件组合而成,组成事物的任何元素一旦发生发化,事物也随之发生变化,怎能用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发展的事物呢?在这样的认知下,相对的“对”与“错”是存在的,但以单一的思维看待事物,无异于盲人摸象;只有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将各种观点统一起来,才有助于我们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

  平面型思维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学生:“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这则由点到面的游戏,描述了平面型思维的特点:不受传统经验束缚,思路开阔,敢于创新,可塑性强。更重要的是,它能令人绝处逢生。卖豆子的故事就是对此种思维的最好注脚。

  一位聪明的卖豆人说,这世界上卖豆子的人应该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永远不必担心豆子卖不出去。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赚钱;如果豆子滞销,分三种办法处理:(1)把豆子腌了,卖豆豉;如果豆豉还是卖不动,加水发酵,改卖酱油。(2)把豆子做成豆腐,卖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卖豆腐干;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卖豆腐花;如果实在太稀了,改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不必担心,放几天,改卖臭豆腐;如果还卖不动,让它长毛彻底腐烂后,改卖腐乳。(3)让豆子发芽,卖豆芽;如果豆芽滞销,再让它长大点,改卖豆苗;如果豆苗还卖不动,再让它长大点,干脆当盆栽卖,命名为“豆蔻年华”;如果盆栽还卖不出去,建议拿到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创作,题目是“豆蔻年华的枯萎”;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除草,三个月后,收成豆子,再拿去卖??

  立体型思维

  上帝创造羊群A和羊群B后,放在草原的东、西两边,相互隔开。上帝对A、B羊群说:“你们必须选择一种天敌:一只狼或两头狮子。当然选择狮子的羊群同一时间只会有一头狮子和你们在一起,另一头待在天上,由我保管,供你们随时更换之用。请注意,天敌一旦选定,就无法更改。”

  羊群A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而羊群B想,狮子虽然凶猛,但其中一头若是太坏,我们还有更换的机会,还是要狮子吧。两群羊开始了草原的新生活。

  狼进入羊群A后,因身体小,食量也小,咬死一只羊够它吃好几天,相对比较平静。而狮子一进入羊群B后,因其食量惊人,大开杀戒,不停地追杀羊群B,惊恐万状的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羊群B虽不停地更换狮子,但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情况并未有任何改变。最后,羊群B彻底丧失信心,索性任由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让天上那头狮子饿得精瘦,在死亡线上挣扎。此时,羊群B想,“快要饿死的狮子,应该没有力气追杀我们吧”。于是请上帝换下这头瘦狮子。

  瘦狮子经过饥饿的折磨后,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所以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死羊和病羊。羊群喜出望外,有只小羊甚至提议干脆一直留下瘦狮子。一只老羊提醒说:“瘦狮子因怕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万一肥狮子饿死了,只剩一头狮子,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那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肥狮子饿死,羊群B赶紧把它换回来。

  几经饥饿折磨的肥狮子也悟出了同样的道理,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表现特别好。羊群B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羊群A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变得肆无忌惮,每天都咬死几十只羊。一段时间之后,所有的羊都被它咬死了,那只狼也被活活饿死……

  以上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羊群B与狮子确实是天敌,但这只是两者复杂关系中的一种,是事物的一面。然而,羊群B与狮子之间又处于相互“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网络中,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特点的思维方式,就是立体思维。

  思维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换而言之,事物往往存在多面性,我们若能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掌握的层面越多,越有利于我们建立全局思维方式,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行动,改变我们的命运。

  兰溪|根据如是讲座整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