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松绑为哪般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民资,三驾马车
  • 发布时间:2012-10-09 15:03

  当前,政府频频推出民资优惠政策和投资项目,一向高傲的垄断行业也纷纷向民资抛出橄榄枝,游兵散勇般的民资还有不愿当驸马的感觉。这其中的奥妙和来头又是什么呢?

  遭受世界经济不景气拖累,我国经济也一路偏软。正是自身威猛、经济维稳、投资需求、成本刺激、民资渴望的大背景,成就了民资的“驸马”身份。

  自身威猛

  别看民间资本是散兵游勇,其实它是坐金山。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现有民间资本总额逾50万亿元。难怪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储立力在参加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时由衷感叹:“中国民间资本是最为抢眼的金山”!

  民间投资一直是发展实体经济的主力军,近期国家各部委出台的42项实施细则把重点放在推动垄断行业对民间投资开放上,给民营资本提供多方位的投资机会,这必将促使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注入实体经济。

  以制造业为主的民间投资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增长内生的主要源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盈利5601亿元,同比下降10.8%,国有企业下降,但是私营企业实现盈利5500亿元,同比增长18.1%,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强,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同比增长18.1%,贡献很大。

  维稳需要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从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起,接着就是绵延不绝的的欧债危机,虽然不能说到处是一片萧条,倒也可以称得上是哀鸿遍野,在外围普遍遇冷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也颇受打击。

  2012年前三季度,从公布的国内宏观经济数据来看可谓喜忧参半。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进出口和投资都遭遇了困境。当前硬着陆的风险依然较大,保八维稳也迫在眉睫,于是,国家政策向民资发出了呼唤。

  发改委日前还专门发文,进一步明确了民间投资发展的价格政策措施,主要是通过深化电力、天然气、水利工程供水等领域价格改革,对城市供水供气、保障性住房、铁路、医疗等公共事业实施支持性价格政策,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相关领域投资经营的积极性。

  投资取向

  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家推出了4万亿刺激计划,随着民间投资严重萎缩,旧4万亿的效应逐渐递减,政府主导的投资最终无法为继。所以,国家只能通过地方板的新4万亿投资计划来激励民间投资入场接棒。有专家表示,“很显然,激发民间投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已经成为稳中求进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再说,我国的投资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相比还远远没有到位,投资仍然是中长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支架。加快扶持促进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激发它们的活力来扩大社会投资,真正回归经济本身增长最有力的制度安排,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不仅对短期经济有促进作用,从长远看也是有利的。

  成本刺激

  民间资本释放的投资活力越来越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3.3%,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9.3万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2.1%。

  对此现象,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的一位专家分析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逐月回落,以前可能由于投资成本过大,很多民间资本直接吃了闭门羹,现在原材料价格下降,从而也就减少了投资成本,这刺激了民间投资。

  另一方面,一些领域特别是基础性行业领域,都有较为明显的或隐性的进入限制,民资迫切需要一系列的扶持指引政策。目前总的来看,我国民间投资在传统垄断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仍较低。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中比重仅占13.6%,在教育中占12.3%,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中占11.8%,在金融业中占9.6%。由此看出,民间投资的热情仍然很高,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刊记者 刘永生│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