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资本还是被资本玩?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民资,民营
  • 发布时间:2012-10-09 15:06

  近年来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决心持续升温。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除一些领域和行业对民间投资的限制,绝非一日之功。长久以来,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实施规则推动,民间资本并未真正摆脱“看得见进不去”“挤进去又被弹出来”的尴尬与困扰。

  可望而不可即

  民间资本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了投资上的各种局限性:民间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领域具有局限性。因为民间资本投资主要集中于农村投资及工业投资,而基础设施领域民资比重非常小。研究发现,民间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虽有所涉足,但项目多规模小,力量单薄;国有资本处于垄断状态,民资基本没有话语权。另外,因为民间投资筹资渠道有限,获得银行贷款也比较难,其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企业的自我积累。

  以上因素无疑降低了民资的盈利空间。虽然国家已经对加强和引导民间投资出台了若干意见,而且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规定,但是在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时,仍存在不少障碍。

  可即而不可进

  由于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实体经济,所以民间资本出现观望预期。金融危机从发生到影响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经济衰退,急剧恶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对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经济发展动力明显减弱。

  而且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对民间资本也产生了反作用。一直以来,在投融资领域是政府导向占据主导地位,计划立项目,政府投资开发,资源配置的政府导向替代市场导向,抑制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此导向更加明显。地方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成为投资的热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推进金融创新、拓宽投资渠道、参与政府性项目、加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途径,促使民间资本投资增长。

  另外,现有金融制度和融资机制也不合理,限制了民间资本的正常需求。在当前,现行的金融制度仍未摆脱传统的束缚,主要服务于政府项目、国有经济和大中型企业。民间资本与民营经济的“民营融资格局”尚未真正建立,形成了民间资本供给充分却派不上用场,而中小民营企业得不到资金陷入困境的“两极怪圈”。虽然金融机构都在强调要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实际上目前面对金融危机,在工业经济形势还较严峻,经济走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考虑,对中小民营企业更加惜贷,资金向政府性投资项目和大型龙头企业集中。

  总之,民间资本作为一种活跃的投资资本,是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就能铲除尴尬,赢得市场竞争力。

  本刊记者 邵萍│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