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股权质押现危机 70名大股东将尝苦果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股权质押,精功科技,维科精华,美邦服饰
  • 发布时间:2012-11-26 14:18

  如果股权质押比例偏高、股价下跌凶猛,相关上市公司股东将面临被追加担保时“无股再押”的窘境

  将手中尚未流通的限售股“典当”出去,换来大笔的真金白银以缓解公司或个人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在很多上市公司股东看来,是一笔很划算的生意。

  但随着这些股东频繁质押股权,以及股价不断下跌的双重挤压,这笔生意背后却是危机四伏。

  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今年已发生1611宗股权质押案例,其质押的总市值已经超过5000亿元。如此庞大的蛋糕主要被两大机构分食,即银行和信托公司。

  在巨大的美味蛋糕背后,危机也尾随而至。因为股权质押以股票价格为参考,如果股价下跌较多,股东可能会被要求追加担保。此时,若股东手中剩余的股份或资金不足,则面临着“无股再押”甚至控制权旁落的尴尬境地。

  其中,部分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已将100%的股权质押出去,如其被要求追加担保,很可能陷入“无股再押”的窘境。

  这类公司中,典型的如曙光股份,其大股东辽宁曙光集团已经将手中全部股权“典当”出去,但今年其第一笔典当的股份已经下跌了39%,随时面临被追加担保的风险。

  事实上,被逼入绝境的上市公司股东还不止于此。那些股权质押比例相对较低,但是股价下跌非常厉害的公司,也面临上述风险。这类公司中,典型的案例如精功科技。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陷入上述艰难境地的公司多达70家。除上述两家公司外,其他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电气设备、煤炭和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中。

  其中,陷入窘境的公司又以地产公司最多。由于近年来受到地产政策的打压,市场成交清淡,地产公司资金链趋于紧绷,死扛着的地产商们想尽一切办法筹资。但他们未曾预料到的是,频繁的股权质押带来 的危机正在步步紧逼。

  信托、银行平分5000亿质押蛋糕伴随着上市公司资金链吃紧,以及诸多大小非提前套现意愿的高涨,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典当股权”的行为愈发凶猛。一份份上市公司股东质押公告频繁见诸于媒体。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截至11月21日,今年发生的股权质押已达1611宗,同比增长21.2%。这已经接近2011年全年1617宗的质押总数。

  上述股权质押共涉及到629家上市公司,其合计质押的股份数量达到606.3亿股。按照质押当日上市公司收盘价粗略估算,这些公司的质押股权的市值已达到了5136.7亿元,相当于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的三成。按照信托公司通常的股权质押率(质押价格占质押市值的比例)60%计算,借道股权质押,上市公司股东已融资3082亿元。

  哪些机构争抢到了逾5000亿元的股权质押蛋糕市场?质押市场上的大佬银行和信托公司当仁不让。根据我们的统计,在今年1611宗股权质押案例中, 45.3%(730宗)的股权质押案例由银行承接,还有44.7%(720 宗)的股权质押被信托公司收入囊中。这意味着,银行和信托公司两大机构平分秋色,合计占据了九成的股权质押市场。其余的股权质押案例则被少数证券公司、其他公司及个人分走。

  从质押市值来看,信托公司压倒银行,占据股权质押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以来,质押给信托公司的股票市值高达2853.8亿元,占总质押市值的55.6%。质押给银行的股票市值为1850.6亿元,占比36%,证券公司只分到了30.9亿元的质押市值。

  从单家机构来看,今年涉足股票质押市场的银行有工行、农行、交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等;涉足这一市场的信托公司则更多,包括厦门国际信托、华信国际信托、中融国际信托、五矿国际信托等。

  70名股东陷“无股再押”窘境在上市公司股东对股权质押乐此不疲的同时,危机也尾随而至。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通过股权质押来融资的股东,约8 成自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公司实际控制人。股权质押正将这些控制人引入了危险境地。

  根据信托公司设计的股权质押融资计划,在股权质押中,信托公司多以质押价格为基础设置预警线,目前,多数公司以质押价的150%为预警线。在股价跌至预警线时,融资方需要追加保证金或增加质押股票的数量。

  这意味着,当股价跌破质押价的1.5倍时,质押股东将需要追加担保。按照当前信托公司较为通用的60%的质押率计算,当上市公司股价较期初质押股价下跌10% (1-60%×1.5)时,质押股东将会被要求追加担保。而据我们的统计,截至11月22日,沪指年跌幅已达8.36%,下跌10%以上的股票已达上千只。

  如果追加担保的数量超过股东的承受范围,这些控股股东很可能将被逼进“股权高比例质押——股价下跌——没有多余股份追加担保——股权被信托公司处理——丧失对公司控制权”的深渊之中。

  在本报236期的文章《32名控制人质押100%股权 维科精华恐易主》中,就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超过99%的公司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公司中,有24家公司存在控制权旁落的风险。面临上述危机的公司包括曙光股份、庞大集团、广宇集团、超日太阳、贤成矿业等。

  事实上,面临上述危机的公司还不止于此。那些股权质押比例较低,但是股价跌幅较大的股票,如果其被追加股份数量超过其承受范围,也将面临被追加担保时“无股再押”的尴尬。根据我们的统计,这类公司也不在少数。

  即当追加股票比例与期初质押比例之和大于100%时,这些股东将会陷入“无股再押”的境地。根据相关信托条款计算,结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和股价下跌幅度,我们筛选出追加担保后质押比例有可能超过100%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有70家。除了前述曙光股份等极端案例外,还包括精功科技、实达集团、亚星化学、紫鑫药业等等等。其中还有几家ST类公司,如*ST冠福、 ST沪科、 ST宝龙等。

  如精功科技,该公司控股股东精功集团已经将手中近68.6%的股票先后“典当”给农行和多家信托公司,但其首笔质押的股份已经下跌了58%。如果精功集团被所有债主一起“追债”,要求其追加担保,则需将其持有股份的95.1%拿出来填平缺口。但由于精功集团已经拿出近七成的股权进 行抵押,所以其一旦被追加担保,手中剩余股份根本不足以满足要求。

  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如果质押股东不能按期追加股份或保证金,信托公司可能会启动司法程序对质押股份进行拍卖。

  127公司面临被强行平仓风险被债主要求追加担保并不是最糟糕的,还有部分股价跌幅较大的公司,其股东可能没有机会追加担保,而直接被强行平仓。

  根据信托公司的股权质押合同,为了保证信托产品的资金安全,信托公司除了设置了预警线,还会设置平仓线,这两个临界线的设置都是以质押价格为基础。一般情形下,信托公司会设置质押价格的130%为平仓线。如果上市公司股价跌至平仓线,信托公司可能会强行清仓,卖出质押的股票,提前结束信托合同。

  据此粗略估算:如果质押率为60%、平仓线为130%,则当股价下跌到质押市价的78% (60%×1.3)时,即股价跌幅达到22%时,质押股票将会面临被强行平仓的风险。

  由于今年市场行情一度低迷,个股股价普跌,所以在今年以来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案例中,已有127名控股股东质押的股份跌幅超过了22%。这些股票包括精功科技、维科精华、向日葵、美邦服饰、华丽家族等。

  以股价跌幅较多的维科精华为例,今年3月26日,公司控股股东维科集团将名下7100万股(占其全部持股比例的99.6%)股份质押给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现在其股价已经较质押时的价格下跌了一半。出于安全考虑,银行可能会将其股份强行拍卖。此外,银行还有权要求其追加质押担保,以弥补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

  此外,地产公司华丽家族也面临类似风险。今年2月~7 月,华丽家族控股股东上海南江集团多次将其名下股权质 押,承接其股权的包括中铁信托、华澳国际信托、农行上海黄浦支行等。目前,其累计质押的股份已达1.27亿股,约占其总持股量的一半。而公司当前股价较期初质押价也已经下跌了41.9%,远远超过22%的平均警戒线,存在被债主中铁信托强行平仓的风险。

  不过,由于华丽家族控股股东当前股份质押比例不算太高,其可能会被信托公司或银行要求追加担保。按照前文测算方法,其被债主追讨的股权比例约为35.2%,在追加担保后,上海南江集团的股权质押比例将会攀升至84%。

  实达集团等13家房企风险居首面临上述风险的公司,又以地产公司最多。

  根据我们的统计,今年以来发生的1611宗股权质押中,有276宗来自于地产公司。这意味着,在每6笔股权质押中,就有一笔是地产公司所为。

  由此涉及到的地产公司,多达73家。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目前在A股市场上市的地产公司有142家。这意味着,逾半数地产类上市公司参与到了股权质押的大潮中。

  在这些公司中,有37家公司的质押次数在3次及以上。

  其中,质押次数最多的是新湖中宝,该公司大股东新湖集团、浙江恒兴力集团、宁波佳缘实业公司等,今年以来累计进行了32次股权质押。其中,控股股东新湖集团的股权质押比例已经达到了68.7%,目前股价已经较期初质押市价跌去了三成多。如果相关信托公司和银行要求其追加担保,则其股权质押比例将会增至100.4%。

  此外,阳光城、中润资源、苏宁环球等地产公司也在频繁进行股权质押以换取资金。

  另根据前文统计,在70名或将陷入“无股再质押”窘境的控股股东中,有13家地产公司的控股股东已经陷入“无股再押”窘境。

  除了前文提到的新湖中宝,还包括实达集团、天伦置业、香江控股、世纪星源、广宇集团、万泽股份、运盛实业、迪马股份、宜华地产、中茵股份、宝安地产、刚泰控股等。

  由于受到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地产公司资金链吃紧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但是控股股东依靠大比例质押股权来融资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如果未来被要求追加担保,股东拿不出足够股份或保证金,其质押的股份有可能会被拍卖,上市公司则有可能就此易主。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杨秀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