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有云服务借壳入华 国内云格局或生变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微软,云服务
  • 发布时间:2012-11-27 14:11

  2012年,微软再次启动了大规模的新品发布,战略转型意味浓厚。全新模式的Windows 8、Windows Phone 8尤其是自家平板Surface等消费级产品不遗余力外,企业级产品上,System Center 2012、SQL Server 2012、Visual Studio 2012、Windows Sever 2012的发布也相继展开。这些全球范围内发布的产品对中国用户来说已经很熟悉,但微软一直力推并作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公有云服务,也有了大突破。

  2012年11月1日,上海市政府、微软和世纪互联签署协议,将在中国合作运营Windows Azure平台和Office 365服务,实现微软企业级云服务的正式落地。

  协议内容显示,微软将向世纪互联授权技术,由后者运营这两项服务。通过这种模式,微软终于“曲线救国”——Windows Azure平台是一种在线服务,根据工信部规定,这属于电信增值业务。但作为外资企业,承载Windows Azure平台的微软云计算数据中心实际上没有资质在中国落地。

  2012年被称为“中国云计算落地元年”,云计算在中国已进入实质性的推进和发展阶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2012年11月,微软成为了第一个将公有云平台带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这是国外企业首次在中国获得公有云运营资质,更是标志性的一幕,同时也被国内业界人士解读为“狼来了”的信号。

  微软于2008年10月宣布的Windows Azure平台,是一个典型的云计算PaaS服务,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帮助开发可运行在云服务器、数据中心、Web和PC上的应用程序。在过去几年里,微软Windows Azure一直在寻求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前的Visual Studio 2010发布会上,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便表示,“微软已经着手推动云计算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在中国的落地,这是一个必须的选择”。但这是一个“比想象中更为敏感的问题”,微软的这项服务何时落地中国也成为媒体化业界长期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微软、SAP、IBM等国际企业的云计算技术和方案已经通过不同方式开始在中国市场的耕耘,但“正式入华”的序幕揭开后,新的服务模式和产品将陆续涌现。一个更有遐想空间的论题是,在微软将窗口打开后,亚马逊、IBM等巨头还会远么?而这些巨头入华后,会否对国内云计算产业格局产生大的影响?

  微软借壳入华,模式或被借鉴

  云服务巨头积极入华的背景是,中国云服务市场空间巨大,且仍处于高速增长期。

  9月19日,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宏公开表示,目前我国公共云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个服务的市场规模在35亿人民币左右,但却以70%的速度在增长,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增长幅度。目前国内公共云服务占全球市场的1.9%,而中国IT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3%,这同样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Forrester调查公司预测称,而到2020年,中国公共云市场将迅速发展,收益会猛增至38亿美元。

  对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重视程度上,微软不遗余力。2010年,微软在上海成立微软中国云计算创新中心(CCIC),并通过与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用友畅捷通、PPTV网络电视等相对成熟企业的合作,树立了Windows Azure平台的中国企业级案例标杆。今年7月,微软正式启动云加速器项目,直接扶持鼓励本地初创企业在Windows Azure平台上进行技术开发、创新,并提供一系列的免费资源和扶持政策。

  此次与世纪互联的合作,则正式开启了微软公有云服务的新序幕。根据微软与世纪互联签署的协议,微软将向世纪互联授权技术,由其在中国运营并提供Office 365和Windows Azure平台的服务。其中Office 365中国运营为国内客户提供在线办公、电子邮件、门户协作、统一通讯等服务,Windows Azure平台为国内客户提供公共云计算平台服务(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库、整合及网络化服务)。为确保上述服务在国内的正常运行,根据微软与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的合作,世纪互联将在上海浦东运营一个互联网数据中心并提供服务。上海市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微软为此投资将近1亿美元,三年后,计划营收超过10亿人民币。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表示:“此次与世纪互联的合作,只是微软公有云在中国迈出的一小步,上述举措也只是初步解决了中国企业展开云实践的迫切问题。未来,我们期待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与云生态系统中的伙伴们一起,提供更成熟的产品和服务。”业内人士称,这种技术授权合作运营的模式,“可能是在监管政策未出现变动前的最好入华方式”。

  事实上,云计算数据的管辖权和政策法规一直是云计算全球化的一个瓶颈,这也是亚马逊这样的全球顶级云计算服务商迟迟不能进入中国的原因之一。一个典型案例是,云笔记产品印象笔记之所以推出中国特别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服务器在中国和在美国性质完全不同,所以印象笔记国际版和中国版的后台数据是隔离独立运作的。

  微软给出的解决方案与印象笔记“两套数据”的做法类似,微软宣布:对于希望使用由微软直接运营和交付的服务的在华客户,微软将使用微软在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数据中心来提供Office 365服务。按照规划,来自这些数据中心的服务将分别遵守所在国家的法律。据张亚勤透露,自2008年Windows Azure平台发布以来,微软已在全球斥资定制兴建了八个数据中心,其中在亚太地区已经投入运营的有香港和新加坡。

  另据消息,一些国际企业都已经加快开拓中国公有云服务,模式与微软类似。一位不愿具名的IDC人士向记者表示:“亚马逊的云服务入华计划已经敲定,合作方是首都在线,正进入细节谈判阶段。”同时,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IBM云计算的高峰论坛上,IBM首次明确将与本土合作伙伴打造中国公有云,将目前的云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力推“设备+服务”,入华前期准备良好

  包括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Azure和System Center 2012在内的云操作系统,被认为是Windows NT之后,“微软在企业和商用领域,近20年来最重要的产品”。

  在2008年10月洛杉矶的专业开发者会议上,微软正式推出自己的云计算Windows Azure平台,时至今日已经运营了四年时间。具体到PaaS层面,微软提供了一个运行在微软数据中心的Windows Azure Platform云计算平台,它主要包括:公有云操作系统Windows Azure、云上的关系型数据库Windows Azure SQL Database、云上的非结构化数据服务Windows Azure HDInsight Service、云中间件Windows Azure Platform AppFabric和数据集市Windows Azure Marketplace

  到目前为止,微软今年的所有重磅产品都已经问世,涵盖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并开始了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攻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微软向外界展示了其 “设备+服务”战略(在中国,微软曾采用过更为通俗的说法“云+端”)的核心价值——Windows 8、Surface、Windows Phone 8、Xbox等着力打造端产品,而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Azure、System Center等则致力云服务。

  从产品方案上看,目前风靡全球的亚马逊AWS服务相对倾向于中小企的存储和架构服务,IBM则集中在大型企业的IT解决方案层面,微软则通过多层次的业务框架,实现了全方位云服务覆盖——如今的微软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同时兼顾IaaS、PaaS、SaaS,并让客户可以按自身需求在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间自由选择、过渡的云计算厂商。

  事实上,云计算正逐渐成为微软Windows和Office之外的另一个组合型核心战略。如今,微软已经为89个国家(随着这次宣布,中国成为第90个国家)的组织和个人提供Windows Azure平台服务。据张亚勤介绍,截至2012年6月,Windows Azure平台的总体运算性能相当于816000台服务器,超过了1999年全球全部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当年这一数字为787262台)。Windows Azure平台上有近十万家企业级用户,而且增长仍在不断加速——Windows Azure的计算使用量在过去6个月中翻了一番,存储在过去2个月中增加一倍,而企业订购在过去6个月中增加了56%。今年九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使用Windows Azure作为云平台的开发者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云平台。

  而针对中国本地市场,张亚勤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是微软整体云战略的重要一环,进入中国市场仅仅是一个开始,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近年来为Windows Azure入华做了充分准备”。据其介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在上海的一支研发团队专注于Windows Azure的存储服务,正在为Windows Azure平台实现高可用性、高性能、高安全性的云存储功能,贡献他们的智慧。

  与此同时,因为微软多年来在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上的领先地位,对于那些正在使用以Windows Server为IT基础的私有云企业来说,将部分应用向Windows Azure平台迁移,具有先天优势。因为Windows Azure平台和Windows Server平台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过往开发的企业应用几乎不需要修改,就可以运行在公有云平台上,这无疑为这类企业极大降低了迁移成本。

  另一方面,微软加大了对创业型企业的支持力度,甚至引入了孵化器模式,2012年7月在中关村启动的“云加速器”一期,将为初创企业开放所有对产品研发有帮助的资源,包括免费的软件和开发工具、2年价值6万美元的Windows Azure 云平台服务以及来自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内部技术专家和外部明星级导师提供的全面指导,甚至还包括办公场地和与投资人的对接机会等。

  国内云服务格局或将生变?

  另一个产业人士关注的焦点是,微软公有云服务正式入华,以及接下来可能陆续登陆中国市场的国际云计算巨头,会否对中国刚刚起步尚未成熟的云计算市场产生大的震动?结合微软云服务的架构和能力,以及目前国内云计算产业格局来看,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我国云计算服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云计算技术与设备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我国目前云计算服务市场总体规模较小,整个服务的市场规模在35亿人民币左右。这个仅占从全球市场的1.9%,仅相当于亚马逊一家AWS云服务营业额的30%。在这种情况下,微软、亚马逊等强大“外部势力”的强势介入,对目前还处于小量级的产业来说震动在所难免。

  不过,这种震动将似乎并不会马上发生,或者将以渐进式变化为主。

  从目前国内涉足云计算企业的格局来看,大型互联网企业是目前国内主要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阿里巴巴、盛大、百度、新浪等厂商都推出了公共云计算平台,在努力打造各自的生态体系,并初具成效。这些企业开发了云主机、云存储、开放数据库等基础IT 资源服务,以及网站云、游戏云等一站式托管服务,其业务形式以IaaS+PaaS 形式的开放平台服务为主;此外腾讯、360等公司自主推出了PaaS 云平台,并向企业和开发者开放,都已经吸引了数十万的开发者入驻,并通过分成方式绑定了大量开发者。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大部分针对中小创业型企业,如阿里云的“聚石塔”服务主要针对电商生态圈,百度云和新浪App Engine的服务对象大部分都是小型创业团队甚至个人开发者,腾讯的相关服务则直接针对自家开放平台上的大部分游戏开发商。相比之下,微软此前在国内开展的云计算服务,多是针对大型传统企业,二者之间的交集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即使微软此次宣布“正式入华”,并开始从数据层面提供前方为服务,但这些产品和服务其实已经在一些行业企业中部分开展,直接产生的大变动并不会明显。

  一位资深IT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微软、IBM还是SAP、思科等国际企业,即使此前数据中心和专业工具等还没进入中国,但数据中心本身不是云服务的唯一,其整个云产品架构上的许多环节和工具都具有一定的沿承性,其中大部分早已在中国市场耕耘多年,迁移到云端的代价也不高,所以很多地方只是缺少一个名头而已。事实上,微软此前的云服务规模在国内市场的比例也不低。”

  相比之下的,运营商以及IDC企业则需要考虑与这些国际云服务巨头的关系。无论是微软还是亚马逊,其提供相关服务都绕不开运营商以及拥有电信增值服务牌照的国内企业,双方将必然处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中。不过,在市场尚不成熟的阶段,双方直接交锋的领域并不多。微软在中国深耕多年,在上下游产业的整合关系上做的不错。

  “微软将协同合作伙伴一起,积极参与中国各个云计算层面的合作与竞争,以让客户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的云服务,这意味着我们的合作伙伴、客户和广大开发者都能从中获益。”微软Windows Azure业务发展中国区总监严治庆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表示。

  此外,国际企业在中国提供本地化服务受挫从来不是简单的产品问题。我国的宏观政策方面,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即使此次微软通过技术授权方式进入中国,但政策层面的因素仍需考虑。国外政府的做法是提供一个工具,着力配套法规方面、尤其在数据和隐私保护方面的补充与配合,甚至对云计算服务的采购方面提了一些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国内这方面还没有完成,或者正在进行之中,产生反复和修改的可能性都真实存在。这些都将是国际云服务企业入华必须面临的问题。

  本刊记者 冯海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