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人畏惧“李鬼”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购,维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2-19 13:15
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医疗药品、服装美容和金融保险类商品中夹杂的“李鬼”最多,一旦遭遇消费“陷阱”,七成人都会“忍气吞声”或者“并不深究”,维权成本高、商家及质检部门态度消极等因素让他们感到“有心而无力”
“你先签字我才能把货给你!”谭可欣很不情愿地在快递单上签了名字,几天前她就盼望着从网上团购的鞋早点到货,可当她满心欢喜地打开鞋盒,顿时傻了眼,这双名为“百丽”的鞋做工粗糙、皮质散发着刺鼻的味道,这和团购网站中标榜的“绝对正品”相差甚远,她的第一反应是:“上当了!”
谭可欣的遭遇并非个例,《小康》调查显示,只有7.8%的人在网购中“没遇到过什么问题”。网络购物还只是种种消费渠道之一,通过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也难免遭遇“李鬼”。
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哪种类型的商品存在的假冒伪劣、消费不透明或欺诈现象比较严重?选择医疗药品的最多,占比45.1%;其次是服装美容,占比33.9%;位列前五位的还有金融保险、房产装修和手机电信。
“假冒伪劣药品罚款额相对于它所带来的利润,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有人铤而走险,而药品是直接关乎人类生命的特殊产品,它所带来的危害几乎是毁灭性的。”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法律部副主任、京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周厚兴认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惩治不到位,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根本原因。
种种消费“陷阱”令中国人难以防范。然而,一个更尴尬的现实是,当真的被“算计”,真的遭遇商品质量、价格及服务欺诈等问题时,超过半数(51.7%)的受访者会选择 “忍气吞声”,“算了,大不了不再购买同品牌产品”,他们表示不会追究卖家法律责任;还有23.5%的受访者会投诉、但不会深究处理结果,他们和“忍气吞声”者一样,都感到“有心无力”;只有24.8%的受访者会将维权“进行到底”,直到有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
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人的维权积极性?大多数受访者给出了“维权成本高”的答案,其次是“商家及质检部门态度消极”。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刘俊海曾表示,消费维权很多时候是“追回了一只鸡,得杀掉一头牛”。周厚兴也给《小康》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场维权官司从立案到结案,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诉讼费、律师费、取证费、差旅费平均需要一万元左右,即使最终胜诉,一般也只能获得原产品额几倍的赔偿,如果只是为了一个几百元的商品,实在耗不起。
而当普通百姓对消费维权有心无力之时,社会上兴起的“职业打假人”则积极拿起了法律武器,同消费欺诈行为“一决到底”。然而,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初步拟定的一条新规--“消费者知假买假不予受理”,则给职业打假人泼了一身冷水,也引起了强烈的舆论反响,有61.3%的人认为拒绝受理“知假买假”申诉是保护假货,给了商家钻空子的机会,59.0%的人认为这根本没有操作性,判断知假与不知假非常困难。
周厚兴认为,此规定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无论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民法》,都没有提到“知假买假者”没有维权的权利,职业打假人也是普通消费者,而且他们也充当了一部分“社会警察”的角色,打击他们没有法理也没有道理。
“我认为消费者在对待价值不高的假冒伪劣产品时,可以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息事宁人只会更加助长造假者的气焰,而对于一些价值高的产品,则应积极搜集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产品,我建议国家要使用法律援助的形式为消费者维权。”周厚兴表示。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谈乐炎
投诉假冒伪劣商品的五大渠道(N=489)
排名 项目 票数
1消费投诉类网站 239
2打12315投诉 116
3打厂家投诉电话 76
4寻求媒体曝光 47
5其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