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日本手工匠人(之一):漆工吉田彻

  41岁的日本福岛县漆工吉田彻站在半尺高的雪中等着我们到来。

  在众多的二层楼中,我们一时没有找到他家的门牌号,只好打电话让他出来接。房子并不当街,很难找。

  日本县下设市,会津若松市就是福岛县下的一个市。这里的漆器业依旧保留着几百年来的传统:漆工只负责上漆,画工负责描画,街面上的商家负责销售、订货。“我家祖辈就是漆工,我也从19岁开始在父亲身边学徒。”吉田告诉我们。

  在全球化和高科技时代,“学徒”这个词让人听起来好亲切,至少我们已经有十几年没听到这个词了,而今天的日本依然留存着这种制度。一位20多岁的女士给我们端来了茶,见我们正在交换名片,就在门口跪着,直到所有人都换完名片才进来。她正是跟吉田学徒的女弟子。

  我们提出看看吉田的工作过程,于是他站起来,拉开屋子一侧的墙柜的门,里面放着一层层正在晾干的木碗等作品。

  “大漆是个很怪异的东西,在我们会津若松这样湿度大的地方,特别容易干燥。”吉田解释说。抹在木碗上的大漆,在吸收了空气中的湿气后,就“晾干”了,因此越湿的地方,越适合制作漆器。“几百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制作漆器的。”

  吉田拿过一只已经上过第一道漆并晾了一段时间的木碗。他轻轻地抹了一层漆以后,用一张宣纸转着圈将漆涂匀,速度不快不慢。他不再说话,全神贯注地转那张宣纸,转过几遍后,放在手心上端详片刻,又拿出一根比牙签还要细的竹签,小心翼翼地将飘落在漆表面的灰尘剔了出去。之后又端详片刻。上过这遍漆后,其实色彩仅比上次多出几个百分点的浓度,不留心的人也许根本注意不到。

  用漆和上漆的方式在日本几个著名的漆器产地各不相同,因此漆工常常需要出门“访学”。“在父亲这里学徒几年后,我开始去长野县拜师问道,一住数年,之后才又回到会津若松。”吉田说。

  “当然我的调漆、上漆方式与父亲有很大的不同。父亲觉得他的方式最好,我则觉得该引进新方法。”吉田的父亲就在对面的工作室里,吉田偶尔会去看看他,切磋一下技术,但两人都坚持各自的方法——父亲用纯会津若松的方式,吉田则会加入一些长野的方法,父子俩井水不犯河水。

  吉田工作室的书架上,放满了建筑美术方面的杂志。我问,是否有计划将来在上完漆的作品上作画?“作画?那不是漆工的工作!”吉田断然地说。在日本匠人的眼中,手艺的范畴是绝不可以越雷池半步的。

  他日思夜想的,仍然是如何在漆上创新。吉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一只酒杯。在酒杯银灰色的外表上有着大量绿豆大小的凹陷,如果不拿在手里,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件南洋锡器。看看里面,也还是漆器酒杯通常用的深色。太像锡器了,但却不是。

  “上完漆后,这些凹陷是我用小竹板一点一点地按出来的。”他略显得意地告诉我们。

  吉田二十多年来做的工作就是给木碗上漆,以及在有闲暇的时候创作一些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人生,他的三个女儿和女弟子将来多半还会延续下去。

  文|陈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