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走麦城”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中年,创业
  • 发布时间:2013-07-25 16:07

  收获创业成功的人都清楚,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中年人创业,首先想到的并非是将生意做得多么大、多么辉煌,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如何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

  创业的几种死法

  把自己“累死”。有一些创业者,由于选对了行业、产品、营销模式,使得企业在某一阶段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时候,如果创业者头脑发热,很容易有迅速做大的冲动,从而急速扩大生意或企业的规模。虽然从短时间看,销售业绩迅猛增长,但由于整个创业团队的能力还没有在短时间达到驾驭一个更大系统的程度,企业的管理越来越混乱,创业者本身也无法控制企业混乱的局面,结果与企业一起活活“累死”。

  窝窝团的情况就是如此。2010年10月,徐茂栋全资收购窝窝团,当月就开展了第一笔对外并购,此后的三个月更是一鼓作气拿下了厦门闪团、广西好乐团、吉林美美团等在内的20多个地方性团购网站。但是通过急速并购式扩张,新加入的数万名员工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导致团队凝聚力严重不足。在2013年3月全国独立团购网站交易额排名中,窝窝团甚至落后于后来者糯米团排在了第六位。曾引领团购行业发展的窝窝团,现在已慢慢淡化于人们的视野之外。

  被自己“折腾死”。不管创业规模究竟有多大,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想得过于复杂,也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沉重的负担。有一些创业者在企业发展到2-3年时会有扩张甚至上市的想法,于是开始不断引入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美其名曰“规范化管理”,但实际上却是分散了管理层的精力。其实,创业初期的企业没有必要将管理搞得那么复杂,只要能够把队伍稳定住,使大家有激情把产品和服务做好,让客户满意就足矣。

  被投资方“逼死”。相当一部分的创业型公司启动资金都比较匮乏,急需引入风险投资。通常来说,投资方除了给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外,还能够带来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但是,个别投资方可能会迫切索取投资回报,不断给创业者和公司管理层施加业绩指标上的压力,结果导致公司管理层为了达成业绩指标,要么冒进,要么造假,要么坑害客户,最后死在疯狂的路上。

  “内讧而死”。合伙人之间利益的冲突很容易导致整个团队不欢而散。当企业有一定的赢利后,个别合伙人想的不是如何加大投资、改善产品和服务,而是开始争论谁的话语权更大,结果使核心成员分崩离析,元气大伤。因此,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选择持有共同价值观和相同目标的人作为团队中的成员非常重要。

  2004年6月,李阳、杨涛、徐沛欣和郭涛合伙成立“红孩子”母婴类产品电商企业。2007年,这家电商的销售收入已达4亿元,并于2008年3月跃过盈亏平衡线,成为当年风头最劲的电子商务公司。但在2008年,创始人之间开始出现矛盾,股权纠纷和内讧导致这家红极一时的电商公司在2012年7月被爆亏损严重,几大投资方被套牢。2012年9月25日,红孩子以6600万美金的价格被苏宁收购。

  中年创业为何失败

  导致创业失败的最大原因,往往是创业者募集的团队成员不能做到志同道合;其次,就是创业者没有搞清楚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到底是什么,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是什么,独特价值点是什么;另外就是创业者缺乏创业精神——没有把梦想付诸行动并变成现实的行动力,没有勇于付出、不怕失败的冲劲儿,没有遇到挫折坚持不懈的韧性。

  无法拒绝诱惑也是导致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会发现很多机会,比如在团购网站最为火爆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犯了“红眼病”,一头扎进去,结果不但没学会游泳,反倒呛了不少水。因此,保持清醒也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和初次创业的年轻人相比,中年人某些独有的特征会令其更迅速地走向失败。有的中年人做惯了管理者,习惯于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按部就班地工作,这样容易消磨激情和决断力;有些中年人往往受事业和家庭责任的制约,缺少义无反顾、孤注一掷的精神;部分中年人的精力和体力不如年轻人,思维方面也不如年轻人活跃,往往会固守于经验,这也常导致中年创业者在年轻人擅长的高科技产业处于劣势。

  个别类型的中年人甚至根本不适合创业。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有自我实现需求的人更适合创业。如果某个人把自我形象定位为“差不多就行,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的层面,就很难获得成功。创业不是浪漫之旅,而是一个极其艰险的过程,每天都如临深渊。商场如战场,如果没有在商场的刀光剑影中拼命的勇气,没有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梦想实现的激情,没有应付理想之外世俗和琐屑的经营事务的忍耐力,就不要贸然创业。

  做得了高管,却做不了老板

  很多人到中年的企业高管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系统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如果把一个很成熟的企业比作一个宫殿,企业高管所做的就是按照宫殿所有者的要求做好守卫、打扫、维护、修缮等工作,使这座宫殿保持好的状态和功能。创业并非如此,创业者要清楚为什么要建造这座宫殿,这座宫殿的选址、图纸的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如何计算建造费用并估算建造风险,以及什么时候能收回投资,投资回报率有多大。创立企业的各方面细节,创业者都要亲历亲为,很多企业高管并没有这样的经历。

  经验主义的副作用。中年的企业高管往往习惯了成熟企业的管理模式,当他们开始创业的时候,往往因为经验的惯性,不分阶段、时机、环境地将已有的管理经验生硬地套在新公司上,很容易将新公司逼入绝境。

  需要的能力不同。创业型企业需要的是一个集实干者、创新者、建设者三种角色为一体的创业者,这个人既要付出努力,也要承担风险带来的伤痛,同时还要进行学习,不断地拓展新的客户。一个成熟企业的高管,很大一部分是在已有的平台上施展专业所长,却没有搭建平台、承受失败的能力。

  心态的不同。绝大部分企业高管可以很好地完成上级吩咐的工作,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自动自发地做好分外工作,这种人实际上就拥有了做老板的心态。如果企业高管在为雇主服务的同时,能够自觉养成一种“主人翁”的意识,他就比较适合创业,创业成功的概率也会高一些,因为在做企业高管的时候,他已经进行了“内部创业”,将自己当成了老板的合伙人了。

  创业艰辛,坚守更是不易。很多中年创业者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认为自己的经历已经能够洞察市场并进行准确的预测,结果却常常是“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咽”。但是中年创业者们也应明白:成功的标准因人而异,失败有可能是成功之前的一次预演,也可能是通往成功的最后一步。结果不代表一切,“风景这边独好”,关键要看投身于创业的人们是否曾经挥斥方遒地努力过。

  文/李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