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包需谨慎选择BYOD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BYOD,外包,中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8-15 09:13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自带办公设备)正在成为中国大中型企业营运机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子设备制造业水平国际化,企业办公室内公私设备并存的情况同样越来越普遍了。
对于本来就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IT行业之一,外包服务行业其被BYOD趋势影响在所难免。不过,笔者认为,出于下面这些原因,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办公模式对于依旧脆弱的中国外包,带来的是利润还是困损,是提携还是拖累,答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鉴于此,对目前的中国外包服务提供商而言,无论是企业的战略制定,还是员工的工作模式选择,在理清这个问题前应该避免盲目支持BYOD。
BYOD模式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企业员工大多为成熟且有经验,在项目经理的管理下,大体上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的专业人士。对中国外包来说,这个假设与现实差距较大。为了实现成本低端化,中国外包实施模式基本上是一个项目经理带几个老员工,每个老员工带几个新手上岗。在这种人力资源配置格式下,就是新老员工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在无缝的高速移动网中,也得要求他们在一起工作,随时交流,及时探讨、及时解决问题。没有这个肩并肩、面对面的工作协同模式,外包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难以保证。没有这些保证,何来外包营收?
中国外包企业大都在政府扶持的园区或者办公楼宇内,办公区域大小的差别并不是决定企业营运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而人力成本、企业税负、公关营销才是更重要的决定因素。BYOD能带来企业整体工作空间的节约与员工办公便利的优势,在大多数中国外包企业中这一点并不太重要,需求也不是非常迫切。难怪BYOD模式最先实施的企业分支大多数是那些在办公费用奇高的纽约市下城区、波士顿市中心、硅谷核心地带等。
对IT的高级研发以及需要创新的工作,员工之间频繁地面对面的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今年4月,雅虎新掌门人玛丽莎梅耶尔改变了雅虎实施多年的员工办公地点的灵活政策,取缔了员工可以不来办公室的政策。除了高级市场营销主管,所有员工必须到办公室上班,否则辞退。此决定一经宣布,负面评论铺天盖地,似乎一半雅虎员工马上就离职了。可几个月下来,不仅员工没有离开,而且雅虎的股价上去了,产品线更规则了,营运成本也降下来了。这位相信数据、不相信宣传的新掌门人上台一年,使雅虎重现生机,股价涨了近八成。
服务外包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工合作、协同的IT产品制造过程。作为大多依靠口头交流协调的中国外包行业,更需要员工之间频繁交流、实时监控,以及时发现问题,马上解决问题,从而满足进展预测、成本预测等最基本的管理指标。目前看来,BYOD模式与这些项目的实施要求是互斥的。
BYOD模式最大优势之一是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这个论点看似合理,其实值得商榷。雅虎的例子证明那些方便未必是有效的。BYOD固然能够让员工无论晚上还是周末都能够工作,但是却降低了员工在五个工作日白天的工作效率,而这个时段的效率才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整体效率的根本所在。个体员工在晚上的工作效率再高,假如不能融合到团队的整体进程中来,就算不是拆台,也是意义不大。以个体成员效率为重的团队未必是个高效的团队,这在外包业务上尤其明显。
BYOD的最大隐患就是企业数据与客户数据的安全性。到目前为止,全球没有一家企业与机构能够实现在办公区域内严格隔离个人设备。就连NSA这种美国最为顶尖的间谍机构,在“911”后享受着没有上限的预算支持,也没有防止住像斯诺登这样的合同工导出这么多机密到他的个人电脑上。国际外包的买家们本来就对中国外包提供商们的数据安全能力充满疑虑,BYOD的实施只会让他们更加忧虑。外包买家的主管们不会因为供应商价格涨了10%而致使他的工资被减少,也不会因为节约了10%而得到大红包,然而一旦数据泄露,主管自己的职位、个人与企业的名声则会受到直接伤害。孰大孰小,一目了然。BYOD一定不是中国外包可以对外营销的卖点。
BYOD的重要优势是能够减少企业设备的购买成本。在新的IT时代里,这个结论未必有效。 BYOD节约的是日益平民化的硬件成本,但在数据、流量、软件上,却给企业带来大量的,但尚未明确界定的开支。即使企业允许BYOD,为了完成公司业务,企业必须建立个人设备与企业设备之间、员工个人设备之间、任务协调/项目管理三大营运模块中数据与决策的互动机制。这些无一不需要在人力、软件、硬件、管理上投入。我们对外包的初始成本研究发现,一个 500?1000人的企业实施BYOD后,CIO控制的纯IT成本单项不仅不能减少,而且还有10%?15%的上涨。这个测算还没有把BYOD带来的风险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算在内。
BYOD模式的优势大都体现在节省硬件成本与人工时间上,这与中国外包的优势几乎一致,也即BYOD的最大优势并不是中国外包的弱势。相反,成功实施BYOD模式所必要的管理、协调、交流机制都是目前中国外包的软肋。BYOD模式能否为客户实现最大价值,企业需要测算相应的管理成本、项目协调成本、交流成本,乃至实施过程的机会成本之后,才能做出结论。这不是一个单靠人事部或者采购部的预算表就能做的决策。
总体而言,中国外包的发展瓶颈不在人力资源/不在市场成熟度,更不在投资预算,也不在硬件设施,而在管理与创新。因此,BYOD模式能够解决的问题,大多不是中国外包紧迫的问题。如果,盲目跟风可能会破坏中国外包急需的专注,带来更多的发展风险和财务负担。
实施BYOD的6大益处
1.减少了企业办公设备购买费用,尤其是新员工设备的采购与离职员工设备折旧的预算。
2.使得员工的工作地点更加灵活,更加多能化;企业在办公场地上的选择空间可以灵活,租金更加便宜。
3.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不仅是出差的员工,SOHO的员工也可以全日制地服务。加班的成本降低了,门槛降低了。每天上下班时间可以转化为更多的工作时间。
4.员工的福利成本可以降低,因员工的卫生健康、突发危机而致的企业风险下降了。
5.企业的管理可能会变得更加有效率。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员工,可以在要求更低的办公条件下实现更多、更高效的合作。
6. BYOD工作模式与国际化营运模式相似。企业国际化进程在BYOD模式下会变成一个自然的工作流程。
作者简介
Stephan Sunn任职于中国某服务外包咨询研究公司,负责全球市场;翁卫东任职于一中国最大银行的IT管理与技术应用部门;Kanth Krishnan系美国硅谷系列新兴公司的创始人,目前任职于一供应链解决方案公司;沙琦系中国某领先服务外包研究咨询公司咨询高管。
特约撰稿 Stephan Sunn Kanth Krishnan 翁卫东 沙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