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无障碍转移不再是传说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1-28 10:22
2010年1月4日,刚刚过完元旦,户口在深圳、工作在北京的张欣(化名)特意推迟一天返回公司,一大早就来到深圳市社保局社会保险个人服务中心。“虽然怀揣身份证和单位离职跨省转移证明,但是自己也是做好了吃闭门羹的准备。”
“早就听到了可以办养老保险转移的风声,所以在公司第一时间开好了这个证明,但不知道是不是能很快就受理。”张欣回忆说,办理过程出乎他的想象,非常简单。“比我原来想象的要快,填写好《深圳市企业参保人员跨省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申请表》,排队10多分钟,就领到了跨省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希望回到北京能顺利转移。”据了解,第一天深圳市办理转保的人数有800多人。
社保跟着人挪活
1月1日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正式施行。随着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劳动关系多元化和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以及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转移在流动务工人员的强烈呼声中,终于问世。
《暂行办法》甫一出台,就得到了全国各地老百姓的关注。它突破了户籍限制,让养老保险关系真正实现无障碍转移,使流动就业人员退休后照样有地方可养,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比起张欣来,刘露(化名)办理转保手续并不顺利,在上海工作的刘露,前年才从北京辞职,当时换工作,她的一个担心就是养老保险的接续问题,去年年底时她听说要出台一个养老保险的转移办法,就一直非常关注,元旦放假后一上班,刘露便打电话回北京的社保局咨询相关事宜,可得到的答复是:“现在北京市还没有下发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手续,还得再等等。”
据记者了解,各地实施《暂行办法》的进程并不同步。珠海、广州等地已经迅速反应,并开始办理,而北京、长沙、成都等地在记者发稿时还都在实施细则制定中,无法在第一时间受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曾经解释说,预计转保政策实行整体上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从政策出台及其后的半个月,是最紧张的关键期;第二阶段则在农历春节前后,节后转入地社保接续会面临压力;第三阶段,则是巩固稳定期,等政策完全被认同。其实,不管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怎样,作为底层支撑的信息系统已经各就各位。
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说:“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对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涉及到参保人信息的抽取、转移和录入、备案整个过程,信息的流转贯穿了养老保险转移的整个过程。”
根据记者计算,参保者最多用45个工作日就可以将全部手续办完:新参保地社保机构从收到转移申请之日起,要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向参保人员原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发出同意接收函;对不符合转移条件的,要作出书面说明。原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要完成对有关信息的核对,并办结各种转出手续。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在收到原参保地转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要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这就意味着,三个流程走完之后即可办妥转移接续手续。事实上,期间需要的45个工作日所涉及到的信息,借助现有的社保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移动到位。
中国的社保关系是省级统筹,公民在跨省后原有社保账户将不能再续,这对人员跨地区流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暂行办法》预示着社保关系将在全国活络起来,除了此次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尝试外,群众呼声同样很高的异地就医,也已在去年底出台。而这些新的需求,都会给现有社保信息系统带来更多新的“考题”。
信息系统“迎考”
对于养老保险转移,赵锡铭表示,这次养老保险转移的政策,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全国的老百姓都很关注,不敢出任何差错。
“我们的信息系统从技术上支撑完全没问题,无论是网络、软件,还是标准,都要满足养老保险做全国性转移接续的需求。”信息中心最近工作负荷非常之大,为了‘迎考’,几十位员工经常加班加点。虽然系统早就经受过一些压力测试,但毕竟这次是真枪实战,到底每天有多大的数据量,并发性有多高,目前都不太好做估算,因此要加固信息系统,确保万无一失。”
赵锡铭向《计算机世界》记者表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在技术层面的支撑应该说没有问题了,现在就是在一些操作层面的细节还需统一,包括具体的步骤和流程,需要各地进行协商。“下周我们又要和地方的信息中心技术人员以及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骨干做封闭,讨论一些接口标准和流程。”
据了解,《暂行办法》作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一个文件是,属于一个政策性的规定,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政策要求,但是要具体地实现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转移的养老保险关系的顺畅接续和权益累积,还有一系列详细的规定。
赵锡铭表示,这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变化与人社部信息中心的社保处、网络处、安全处等密切相关。目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设计接口规范,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央数据库中,收集了全国近2亿参保人员的信息和数据,比如一个参保人员要从深圳转移到北京时,需要先从深圳的数据库中传递此人的信息到中央级数据库,中央级数据库里,每个参保单位和个人的数据有180多项,因此,输入方和输出方操作规则非常重要。
“除了基础信息之外,最关键的信息是三项:一是这个人在当地参保的起始时间;二是他实际缴费的月数;三是他在本地参保期间基金转移的信息是多少。预计第一批数据将在春节前在信息系统中完成整个传递过程。目前,社保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已经覆盖到了省一级,由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都是通过专网传输,各省到中央级数据中心都有通道,但是每个省横向之间并没有直连,因此,每项参保人数据的传输,都要经过中央级数据库。春节将至,这一期间也是参保人员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高峰期,信息系统到底能否承受住压力,目前还是一个悬念。”赵锡铭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在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已实现与人社部金保工程联网的,正在调整完善本地信息系统,实现本地业务系统与部里金保工程“异地业务系统”无缝连接,通过电子化方式办理转移手续;尚未与部金保工程联网的,则是暂时通过纸质方式办理转移。
赵锡铭说:“现在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在人社部的网站上,公布了全国2800多个县级和县以上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全部联系方式。人社部内部每天都会随机拨打几个电话,来检查这些经办机构的电话是不是能够保持畅通,另外也检查工作人员能不能回答电话里提出的问题。业务层面的胸有成竹,最终还得落实到信息系统的坚实底座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仔细回忆这些年来社保信息化的发展,就能发现,对于异地转移接续的各项准备工作,早就在静悄悄地进行着。
2007年年底,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开始开展金保工程异地业务系统建设试点工作。这项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异地退管、异地转移和异地就医三项系统,研究制定异地业务政策、经办流程和有关标准。各试点地区负责采集本地的异地服务人群信息,提出本地业务需求,共同研究确定异地业务系统运行模式,并利用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和劳动保障业务专网实现信息交换。
为支持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对数据精细分析管理的需要,2008年4季度起,人社部对养老保险联网指标进行调整,由80项增加到180项。进一步完善了联网指标。在参保单位、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信息的基础上,新增了死亡人员、供养亲属、被冒领人员、转移人员、地区参数等五类信息。补充和细化了缴费类、特殊人群标识类、个人账户做实类、退休人员身份类、退休时养老金和缴费基数、调待金额累计等指标,增加了精算类指标。统一扩充了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作为地区(机构)的唯一标识号,在国家标准GB/T2260-2007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管理层级和经办机构分布特点统一规定。近年来,养老保险联网数据上传量和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联网数据对各地养老金调整测算、个人账户做实测算、基金支撑能力评价等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2008年8月起,人社部统一组织了省级联网软件的安装部署和培训工作。为配合联网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工作,人社部对原联网软件进行了全面升级。新联网软件(金保工程联网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S架构,支持各项业务联网数据的统一存储,业务部门按各自权限分别访问,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新联网软件在全国免费使用。
此外,从2009年7月开始,人社部规定财务交换库数据全面上报。这项举措,使社会保险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形成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提高了社会保险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衔接一致性,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精细化管理。财务交换库数据包括记账凭证、科目余额及发生额两类财务信息,共计2张数据表,26项指标,涉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的13个基金账套。
网络方面,据统计,全国已经有248个单位,包括4个直辖市、26个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和218个城市,建立了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业务专网部省骨干网主要线路的切换调整以及备用线路的建设已经在2008年完成。目前已经有25个省区直辖市实现了与所属全部地市的联网。在全部地级以上城市中,87.32%实现了与省数据中心的联网,市域网覆盖达到85%的经办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延伸到了街道和社区。
采访手记:
市场正在被搅动
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早已经列入了国家开发的重点项目。目前“金保工程”一期已经完成,二期正准备立项。与此同时,相关IT厂商早就进入备战时期。而此次《暂行办法》的推出,更是带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行业软件领域,一些获得“金保门票”的应用软件前台技术支持商占据了极大优势。其中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人社部认证资格并获得相应证书,承担统一软件本地化实施和服务。其中主要包括三大类平台: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劳动99三版软件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前台技术支持商包括东软、广州华南资讯、同方、浙大网新、万达等厂商。据某厂商项目经理介绍:“前台技术支持商在本地化实施过程中,必须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统一软件原始需求分析报告和本地化开发指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需求差异分析,还必须遵守劳动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标准。”
此外,县乡级别的社保体系将是又一大建设重点领域。目前中国有2800多个县,4万多个乡镇,县乡级别的社保体系建设有望拉动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及辅助设备的需求。
在记者看来,对金保二期需求的深透理解,是每个厂商都应该做的功课。据了解,金保二期将强化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网整合,突出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信息化水平。
此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所带来的对信息系统的新需求,将成为一个引子,打破地域僵局,让社保这盘棋下得更出彩。
……
“早就听到了可以办养老保险转移的风声,所以在公司第一时间开好了这个证明,但不知道是不是能很快就受理。”张欣回忆说,办理过程出乎他的想象,非常简单。“比我原来想象的要快,填写好《深圳市企业参保人员跨省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申请表》,排队10多分钟,就领到了跨省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希望回到北京能顺利转移。”据了解,第一天深圳市办理转保的人数有800多人。
社保跟着人挪活
1月1日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正式施行。随着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劳动关系多元化和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以及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转移在流动务工人员的强烈呼声中,终于问世。
《暂行办法》甫一出台,就得到了全国各地老百姓的关注。它突破了户籍限制,让养老保险关系真正实现无障碍转移,使流动就业人员退休后照样有地方可养,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比起张欣来,刘露(化名)办理转保手续并不顺利,在上海工作的刘露,前年才从北京辞职,当时换工作,她的一个担心就是养老保险的接续问题,去年年底时她听说要出台一个养老保险的转移办法,就一直非常关注,元旦放假后一上班,刘露便打电话回北京的社保局咨询相关事宜,可得到的答复是:“现在北京市还没有下发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手续,还得再等等。”
据记者了解,各地实施《暂行办法》的进程并不同步。珠海、广州等地已经迅速反应,并开始办理,而北京、长沙、成都等地在记者发稿时还都在实施细则制定中,无法在第一时间受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曾经解释说,预计转保政策实行整体上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从政策出台及其后的半个月,是最紧张的关键期;第二阶段则在农历春节前后,节后转入地社保接续会面临压力;第三阶段,则是巩固稳定期,等政策完全被认同。其实,不管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怎样,作为底层支撑的信息系统已经各就各位。
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赵锡铭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说:“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对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涉及到参保人信息的抽取、转移和录入、备案整个过程,信息的流转贯穿了养老保险转移的整个过程。”
根据记者计算,参保者最多用45个工作日就可以将全部手续办完:新参保地社保机构从收到转移申请之日起,要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向参保人员原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发出同意接收函;对不符合转移条件的,要作出书面说明。原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要完成对有关信息的核对,并办结各种转出手续。新参保地社保机构在收到原参保地转来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要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这就意味着,三个流程走完之后即可办妥转移接续手续。事实上,期间需要的45个工作日所涉及到的信息,借助现有的社保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移动到位。
中国的社保关系是省级统筹,公民在跨省后原有社保账户将不能再续,这对人员跨地区流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暂行办法》预示着社保关系将在全国活络起来,除了此次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尝试外,群众呼声同样很高的异地就医,也已在去年底出台。而这些新的需求,都会给现有社保信息系统带来更多新的“考题”。
信息系统“迎考”
对于养老保险转移,赵锡铭表示,这次养老保险转移的政策,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全国的老百姓都很关注,不敢出任何差错。
“我们的信息系统从技术上支撑完全没问题,无论是网络、软件,还是标准,都要满足养老保险做全国性转移接续的需求。”信息中心最近工作负荷非常之大,为了‘迎考’,几十位员工经常加班加点。虽然系统早就经受过一些压力测试,但毕竟这次是真枪实战,到底每天有多大的数据量,并发性有多高,目前都不太好做估算,因此要加固信息系统,确保万无一失。”
赵锡铭向《计算机世界》记者表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在技术层面的支撑应该说没有问题了,现在就是在一些操作层面的细节还需统一,包括具体的步骤和流程,需要各地进行协商。“下周我们又要和地方的信息中心技术人员以及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骨干做封闭,讨论一些接口标准和流程。”
据了解,《暂行办法》作为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一个文件是,属于一个政策性的规定,虽然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明确的政策要求,但是要具体地实现一个人从甲地到乙地转移的养老保险关系的顺畅接续和权益累积,还有一系列详细的规定。
赵锡铭表示,这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变化与人社部信息中心的社保处、网络处、安全处等密切相关。目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设计接口规范,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中央数据库中,收集了全国近2亿参保人员的信息和数据,比如一个参保人员要从深圳转移到北京时,需要先从深圳的数据库中传递此人的信息到中央级数据库,中央级数据库里,每个参保单位和个人的数据有180多项,因此,输入方和输出方操作规则非常重要。
“除了基础信息之外,最关键的信息是三项:一是这个人在当地参保的起始时间;二是他实际缴费的月数;三是他在本地参保期间基金转移的信息是多少。预计第一批数据将在春节前在信息系统中完成整个传递过程。目前,社保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已经覆盖到了省一级,由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都是通过专网传输,各省到中央级数据中心都有通道,但是每个省横向之间并没有直连,因此,每项参保人数据的传输,都要经过中央级数据库。春节将至,这一期间也是参保人员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高峰期,信息系统到底能否承受住压力,目前还是一个悬念。”赵锡铭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在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已实现与人社部金保工程联网的,正在调整完善本地信息系统,实现本地业务系统与部里金保工程“异地业务系统”无缝连接,通过电子化方式办理转移手续;尚未与部金保工程联网的,则是暂时通过纸质方式办理转移。
赵锡铭说:“现在已经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候,在人社部的网站上,公布了全国2800多个县级和县以上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全部联系方式。人社部内部每天都会随机拨打几个电话,来检查这些经办机构的电话是不是能够保持畅通,另外也检查工作人员能不能回答电话里提出的问题。业务层面的胸有成竹,最终还得落实到信息系统的坚实底座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仔细回忆这些年来社保信息化的发展,就能发现,对于异地转移接续的各项准备工作,早就在静悄悄地进行着。
2007年年底,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开始开展金保工程异地业务系统建设试点工作。这项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异地退管、异地转移和异地就医三项系统,研究制定异地业务政策、经办流程和有关标准。各试点地区负责采集本地的异地服务人群信息,提出本地业务需求,共同研究确定异地业务系统运行模式,并利用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和劳动保障业务专网实现信息交换。
为支持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对数据精细分析管理的需要,2008年4季度起,人社部对养老保险联网指标进行调整,由80项增加到180项。进一步完善了联网指标。在参保单位、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信息的基础上,新增了死亡人员、供养亲属、被冒领人员、转移人员、地区参数等五类信息。补充和细化了缴费类、特殊人群标识类、个人账户做实类、退休人员身份类、退休时养老金和缴费基数、调待金额累计等指标,增加了精算类指标。统一扩充了行政区划代码,行政区划代码作为地区(机构)的唯一标识号,在国家标准GB/T2260-2007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管理层级和经办机构分布特点统一规定。近年来,养老保险联网数据上传量和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联网数据对各地养老金调整测算、个人账户做实测算、基金支撑能力评价等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2008年8月起,人社部统一组织了省级联网软件的安装部署和培训工作。为配合联网数据的采集和应用工作,人社部对原联网软件进行了全面升级。新联网软件(金保工程联网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采用B/S/S架构,支持各项业务联网数据的统一存储,业务部门按各自权限分别访问,支持历史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新联网软件在全国免费使用。
此外,从2009年7月开始,人社部规定财务交换库数据全面上报。这项举措,使社会保险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形成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提高了社会保险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衔接一致性,实现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精细化管理。财务交换库数据包括记账凭证、科目余额及发生额两类财务信息,共计2张数据表,26项指标,涉及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的13个基金账套。
网络方面,据统计,全国已经有248个单位,包括4个直辖市、26个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和218个城市,建立了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业务专网部省骨干网主要线路的切换调整以及备用线路的建设已经在2008年完成。目前已经有25个省区直辖市实现了与所属全部地市的联网。在全部地级以上城市中,87.32%实现了与省数据中心的联网,市域网覆盖达到85%的经办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延伸到了街道和社区。
采访手记:
市场正在被搅动
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早已经列入了国家开发的重点项目。目前“金保工程”一期已经完成,二期正准备立项。与此同时,相关IT厂商早就进入备战时期。而此次《暂行办法》的推出,更是带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行业软件领域,一些获得“金保门票”的应用软件前台技术支持商占据了极大优势。其中其中一些已经取得人社部认证资格并获得相应证书,承担统一软件本地化实施和服务。其中主要包括三大类平台: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劳动99三版软件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
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前台技术支持商包括东软、广州华南资讯、同方、浙大网新、万达等厂商。据某厂商项目经理介绍:“前台技术支持商在本地化实施过程中,必须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统一软件原始需求分析报告和本地化开发指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需求差异分析,还必须遵守劳动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标准。”
此外,县乡级别的社保体系将是又一大建设重点领域。目前中国有2800多个县,4万多个乡镇,县乡级别的社保体系建设有望拉动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及辅助设备的需求。
在记者看来,对金保二期需求的深透理解,是每个厂商都应该做的功课。据了解,金保二期将强化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全网整合,突出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各项劳动保障业务信息化水平。
此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所带来的对信息系统的新需求,将成为一个引子,打破地域僵局,让社保这盘棋下得更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