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眼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 来源:文史博览
  • 关键字:毛泽东,尼克松,蒋介石
  • 发布时间:2013-09-09 15:24

  1972年,毛泽东在与我的晤谈中用他的大手在我的面前一划,以一种概括晤谈甚至是概括中国全貌的姿态对我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介石大元帅不赞成这次会谈。稍顷,他接着说,我们与他之间的友谊的历史,比你们之间的友谊的历史还要长得多。1953年,我第一次见到蒋介石。这位大元帅在谈到中国时,也做了一个类似的手势。

  我觉察到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人在谈到他们的国家时,都采用有点类似帝王的姿态。毛和蒋所用的手势和语言,似乎都表明他们国家的命运是和自己浑为一体的。这两位领导人在历史上同时出现了。他们之间没有妥协,只有冲突。一位成为胜利者,一位成为失败者。

  说来也奇怪,毛泽东和蒋介石在许多方面都很相像。他们都是东方人,毛泽东一生只有两次离开中国,1949年和1957年,他先后两次去莫斯科会见苏联领导人。蒋介石也只有两次离开亚洲的出访:一次是1923年受命去莫斯科,一次是1943年去开罗出席四强会议。他们两人长期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毛泽东利用这一时间写诗;蒋介石则经常一边在山间散步,一边背诵古诗。这两个人都是革命家。毛泽东造了他专横的父亲的反和整个社会的反,蒋介石则造了国内腐败、对外软弱无能的清王朝的反。有趣的是,蒋介石割掉他的辫子——这是造反的象征——比毛泽东还早七年。

  他们两人之间,既有表面上的差别,也有实质上的差别。

  毛泽东懒散地躺在椅上的样子,就像是不留心丢在那里的一口袋土豆,蒋介石笔直地坐着的姿态,则好像他的脊梁骨是钢制的一样。

  毛泽东很随和,无拘无束,说话很有幽默感,即使在谈论严肃的问题时,也喜欢发出令人骇异的话语,使谈话气氛很轻松。他在交谈时还喜欢言简意赅,常常省去不必要的字眼,语调安详而又平和。

  蒋介石在私人交往中,经常披着黑色的斗篷,头剃得光光的,使他显得更加严峻和沉默寡言。在我和蒋介石开始讨论之前,他的目光常常先扫视一下房间的四周。到了和我谈话的时候,他就一直注视着我。当我说完一段话时,他总是发出“好,好”的声音,但精神似乎有点紧张。他目光如射,显示出他的自信和毅力。他的眼珠是黑色的,偶尔也熠熠发光。我与蒋介石会见多次,却从未发现他有任何幽默的话语。

  毛泽东的书法是信笔成书、不拘俗套的,蒋介石的书法则笔直字方,一望成行。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不同也表现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蒋介石周围的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包括他的衣着,办公室和他的家庭,都是如此。从各个方面来说,蒋介石都是一位讲风纪、有条理的人。用整齐和清洁来形容他给人们的印象,这是毫不过分的。毛泽东恰好与蒋介石相反,他的书房摆满了书报。如果以书桌的整齐清洁作为标准来衡量一位办公人员是否合格的话,那毛泽东准是不及格的。从外貌看来,用不修边幅来形容毛泽东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毛泽东的杂乱无章和蒋介石的井然有序,毛泽东的漫无拘束和蒋介石的循规蹈矩,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们二人的差异,更深刻地反映在他们爱国的方式方面。

  他们都爱国,毛泽东力求把过去的一切推倒重来,蒋介石则力求在旧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国家。胜利之后,毛泽东简化了汉字。这不仅是为了便于书写,而且是为了铲除造形复杂的汉字所写成的历史。蒋介石在溃败之时,还在接送难民的分舰队中腾出地方,抢运了近40万件中国古代艺术品去台湾,而把他的许多忠实助手和士兵留在大陆。

  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他提到蒋介石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还把共产党领导人称为匪徒。我问毛泽东:你们怎样称呼蒋介石?他笑了笑,周恩来接过话头回答:一般说来,我们叫他们为‘蒋帮’。在报纸上,有时我们也称蒋介石为匪徒,他们用匪徒的称号来回敬我们。当然啰,这不过是彼此相骂罢了。但总的说来,使我吃惊的是,我发现周恩来和其他几位官员在提到蒋介石时,对蒋的态度显然是相当复杂和自相矛盾的。作为共产党人,他们恨蒋介石;作为中国人,他们又尊敬甚至钦佩蒋介石。在我与蒋介石的所有谈话中,他却从来没有表示过对共产党人有何尊重可言。

  蒋介石是一位实干家。他在动荡不定的生涯中,多次获得了成功,因此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具有绝对自信。他喜欢读儒家学派的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王阳明认为:知而不行,实与不知无异。

  1949年蒋介石从大陆溃败了,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自信。对他来说,这只不过是另一次暂时的挫折罢了。我每次见到他时,他都要谈到光复大陆。他的许多助手对光复大陆已失去希望,但他本人从未失去信心。

  在蒋介石的军队出师北伐用武力统一中国之时,这个国家一部分控制在外国人手里,一部分为军阀所割据,还有一部分处于各自为政的无政府主义状态。蒋介石逐步取得进展,组成了一支中国最强大的军队。若干年后,他被宣布为统一的中国的统治者。

  但是,这种统一更多的是名义上的,而不是实质上的。蒋介石虽然使他的对手屈服了,但并未征服他们,他同意让他们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既臣服于他这位上司,又与他结为盟友,以此保全对方的面子。这也许是他最大的错误。马基雅维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代表作《君主论》)也许应该告诫蒋介石:不应该让军阀继续当政和指挥他们的军队。也许马基雅维利是对的。蒋介石从来没有全面地控制过中国。他的部队穷于应付,以求维持国家的统一。如果他要向中国某个地方增调部队的话,另一地方的军阀就会以脱离政府相威胁。结果,蒋介石一天到晚忙于对付各地军阀提出的挑战。

  这使他一直不能让他军队的将士们复员,更没有集中足够的精力和国家资源去实现经济的现代化和改革。蒋介石最大的失策是:他从未调集全部兵力去对付过共产党。总而言之,他的战略的结局是:顾了面子,丢了中国。

  毛泽东没有犯这种错误。他在取得革命胜利后,紧接着又在大陆上的每个地区确立共产党对每一级组织的控制权。从这种相异中,我们也许可以窥出毛泽东之所以得天下,蒋介石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

  文/[美]尼克松 译/施燕华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