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浦银安盛“动手术”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2-01 10:13
张建宏撇下浦银安盛回法国了。
离开前,他的身份是浦银安盛基金公司(下称“浦银安盛”)的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由外方股东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下称“安盛投资”)委派而来。
“主要是因为法国安盛总部的业务需要被调回,同时,他家人在法国,一直以来,张建宏也希望回到法国。”浦银安盛副总经理陈逸康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张建宏离职的原因。
在浦银安盛成立前,张建宏就参与筹备工作;而在公司进入第三个发展年头时,他却选择离开。与此同时,浦银安盛也需要在新一轮挑战中选择方向。作为一个拥有渠道优势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浦银安盛并没有体现出自身优势。规模增长缓慢,旗下基金业绩不佳,成为阻碍公司前进的樊篱。
截至2009年四季度,浦银安盛资产规模为18.4亿元,旗下4只基金平均规模不到5亿份。
张建宏时期的浦银安盛
张建宏是浦银安盛投研部门的领军人。
2007年3月,他加入浦银安盛,担任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职务,主要负责投研团队的日常管理、基金投资策略的制定以及基金投资计划的组织实施等工作。他从浦银安盛成立就主管投研工作,两年多来,对浦银安盛投研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带来的法国安盛FFM选股模型、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先进的投资理念,让投研团队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另外他认真、敬业的工作精神以及谦逊、开朗的处事风格也给投研团队及整个公司留下了深刻印象。”陈逸康对记者说。
但陈逸康也承认,张建宏在任期间,浦银安盛的业绩并不理想。
期间浦银安盛旗下有4只基金产品。浦银安盛价值成长是第一只,成立于2008年4月。2009年5月开始,张建宏开始参与管理该基金,但并没有改变其业绩不佳的局面。2009年浦银安盛价值净值增长率为65.34%,同期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1.54%。
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债券基金是第二只产品,成立于2008年12月,2009年净值增长率仅为0.4%,同期债券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83%。
业绩不理想导致浦银安盛旗下基金遭遇大幅赎回。浦银安盛价值基金首募规模为17.33亿份,截至2009年底基金规模下降到11.34亿份。
虽然2009年浦银安盛发行了两只新基金,但受赎回影响,整体规模不升反降,由2008年四季度的23.26亿份下降到2009年底的18.76亿份,减少4.5亿份。
规模上不去的三个原因
浦银安盛是一家中法合资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国内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其股东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占比51%,安盛投资(AXA集团子公司)占比39%,上海盛融占比10%。
紧随浦银安盛身后设立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还有2008年3月成立的农银汇理、2008年11月份成立的民生加银。截至2009年年底,农银汇理资产规模为131.73亿元,民生加银资产规模为14.29亿元,两基金公司规模都超过或迎头赶上比其成立早的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在这个问题上,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很坦率地承认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对市场的判断失误。陈逸康承认,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运作期间,由于对当时市场趋势判断失误,导致该基金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尽管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更换基金经理、梳理制度等,之后业绩有了改观,但还是给客户留下一些心理阴影,影响了公司品牌的建设步伐。“这直接影响了后续几只基金的发行推进工作。”陈逸康说。
第二,首只基金生不逢时。经历了2006、2007年的大繁荣,基金业整体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但浦银安盛2008年3月发行首只基金产品时正值大熊市,基金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对于一家刚起步的新基金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也直接影响了基金规模的增长。
第三,基金发行竞争激烈。陈逸康表示,目前基金公司的发行形势非常严峻,发行渠道经常出现同一档期有多个基金同时发行的拥挤情况,在品牌度不同的公司之间也出现了行业分化趋势。
“虽然股东银行对我们的基金发行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然而浦发银行属于中小型的银行,渠道力量毕竟还是有限的。”陈逸康告诉记者。
公司面临诸多挑战
两三个月前的2009年11月,浦发银行副行长姜明生担任浦银安盛基金公司董事长,当时业内对此的解读是,由银行副行长担任基金公司董事长,可见股东方对基金公司的重视。陈逸康也承认这一点。
“新董事长到任后,花大量的时间和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深入沟通,积极与管理层共同讨论方案,同时提出了他对公司的要求,即建设精品基金公司、提高业绩、发展特色。”陈逸康说。
继董事长换任之后,2010年1月,安盛投资派周文秱接替张建宏担任公司投资执行官。周文秱是美国国籍,2009年10月起任职于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亚太区)。
基金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新任投资官不改变原来的投资风格,那么他需要一个适应期,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公司投研的连续性;如果改变原来的投资风格,产生的结果或许更好,也可能更糟。
“投研连续性不会受到影响,新投资总监正积极了解公司现有投研团队的状况,希望能更好地发挥团队合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力求改进,以提升基金业绩和投研能力。”陈逸康说。
2009年底到2010年初,浦银安盛先后更换董事长、投资执行官,业内普遍认为2010年是其最艰难的一年,尤其是浦银安盛这样的小基金公司,面临诸多挑战。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尽快做大做强当然是股东的战略目标,但做大做强的条件是先练好内功。”陈逸康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投研团队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内生性的培养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引进一些合适的人才,提高以基金经理助理为主的第二梯队以及以新研究员为主的第三梯队的建设速度,力争提高业绩水平。
“优良的投资业绩、一流的客户服务、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未来基金公司保持稳步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找准自己的定位,采取合适的战略,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陈逸康对记者说。
……
离开前,他的身份是浦银安盛基金公司(下称“浦银安盛”)的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由外方股东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下称“安盛投资”)委派而来。
“主要是因为法国安盛总部的业务需要被调回,同时,他家人在法国,一直以来,张建宏也希望回到法国。”浦银安盛副总经理陈逸康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张建宏离职的原因。
在浦银安盛成立前,张建宏就参与筹备工作;而在公司进入第三个发展年头时,他却选择离开。与此同时,浦银安盛也需要在新一轮挑战中选择方向。作为一个拥有渠道优势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浦银安盛并没有体现出自身优势。规模增长缓慢,旗下基金业绩不佳,成为阻碍公司前进的樊篱。
截至2009年四季度,浦银安盛资产规模为18.4亿元,旗下4只基金平均规模不到5亿份。
张建宏时期的浦银安盛
张建宏是浦银安盛投研部门的领军人。
2007年3月,他加入浦银安盛,担任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职务,主要负责投研团队的日常管理、基金投资策略的制定以及基金投资计划的组织实施等工作。他从浦银安盛成立就主管投研工作,两年多来,对浦银安盛投研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带来的法国安盛FFM选股模型、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先进的投资理念,让投研团队的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另外他认真、敬业的工作精神以及谦逊、开朗的处事风格也给投研团队及整个公司留下了深刻印象。”陈逸康对记者说。
但陈逸康也承认,张建宏在任期间,浦银安盛的业绩并不理想。
期间浦银安盛旗下有4只基金产品。浦银安盛价值成长是第一只,成立于2008年4月。2009年5月开始,张建宏开始参与管理该基金,但并没有改变其业绩不佳的局面。2009年浦银安盛价值净值增长率为65.34%,同期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1.54%。
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债券基金是第二只产品,成立于2008年12月,2009年净值增长率仅为0.4%,同期债券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5.83%。
业绩不理想导致浦银安盛旗下基金遭遇大幅赎回。浦银安盛价值基金首募规模为17.33亿份,截至2009年底基金规模下降到11.34亿份。
虽然2009年浦银安盛发行了两只新基金,但受赎回影响,整体规模不升反降,由2008年四季度的23.26亿份下降到2009年底的18.76亿份,减少4.5亿份。
规模上不去的三个原因
浦银安盛是一家中法合资的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国内第二批银行系基金公司。其股东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占比51%,安盛投资(AXA集团子公司)占比39%,上海盛融占比10%。
紧随浦银安盛身后设立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还有2008年3月成立的农银汇理、2008年11月份成立的民生加银。截至2009年年底,农银汇理资产规模为131.73亿元,民生加银资产规模为14.29亿元,两基金公司规模都超过或迎头赶上比其成立早的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在这个问题上,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很坦率地承认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对市场的判断失误。陈逸康承认,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运作期间,由于对当时市场趋势判断失误,导致该基金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尽管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更换基金经理、梳理制度等,之后业绩有了改观,但还是给客户留下一些心理阴影,影响了公司品牌的建设步伐。“这直接影响了后续几只基金的发行推进工作。”陈逸康说。
第二,首只基金生不逢时。经历了2006、2007年的大繁荣,基金业整体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但浦银安盛2008年3月发行首只基金产品时正值大熊市,基金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对于一家刚起步的新基金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也直接影响了基金规模的增长。
第三,基金发行竞争激烈。陈逸康表示,目前基金公司的发行形势非常严峻,发行渠道经常出现同一档期有多个基金同时发行的拥挤情况,在品牌度不同的公司之间也出现了行业分化趋势。
“虽然股东银行对我们的基金发行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然而浦发银行属于中小型的银行,渠道力量毕竟还是有限的。”陈逸康告诉记者。
公司面临诸多挑战
两三个月前的2009年11月,浦发银行副行长姜明生担任浦银安盛基金公司董事长,当时业内对此的解读是,由银行副行长担任基金公司董事长,可见股东方对基金公司的重视。陈逸康也承认这一点。
“新董事长到任后,花大量的时间和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深入沟通,积极与管理层共同讨论方案,同时提出了他对公司的要求,即建设精品基金公司、提高业绩、发展特色。”陈逸康说。
继董事长换任之后,2010年1月,安盛投资派周文秱接替张建宏担任公司投资执行官。周文秱是美国国籍,2009年10月起任职于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亚太区)。
基金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新任投资官不改变原来的投资风格,那么他需要一个适应期,这毫无疑问会影响公司投研的连续性;如果改变原来的投资风格,产生的结果或许更好,也可能更糟。
“投研连续性不会受到影响,新投资总监正积极了解公司现有投研团队的状况,希望能更好地发挥团队合力,在现有的基础上力求改进,以提升基金业绩和投研能力。”陈逸康说。
2009年底到2010年初,浦银安盛先后更换董事长、投资执行官,业内普遍认为2010年是其最艰难的一年,尤其是浦银安盛这样的小基金公司,面临诸多挑战。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尽快做大做强当然是股东的战略目标,但做大做强的条件是先练好内功。”陈逸康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投研团队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内生性的培养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引进一些合适的人才,提高以基金经理助理为主的第二梯队以及以新研究员为主的第三梯队的建设速度,力争提高业绩水平。
“优良的投资业绩、一流的客户服务、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未来基金公司保持稳步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找准自己的定位,采取合适的战略,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陈逸康对记者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