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寿:潜伏创业板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2-08 10:40
  “不同的阶段,创投和企业的关系不一样,初创期是天使加导师,成长期是情人加丈夫,成熟期则是股东加朋友的关系。”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创新投资”)总裁李万寿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中,很幽默地向记者形容这么多年以来,他与其所投资的企业形成的这种微妙关系。

  1月20日,第四批8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至此,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有50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书写了资本市场上的一个个新的传奇,在造富的同时,也让此前“潜伏”在创业板公司中的本土创投机构分享到财富盛宴。

  在参与投资创业板公司的创投机构中,创新投资获利颇丰,其所投资的企业中有两家已经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三家过会待发,一家等待过会。

  而在李万寿看来,风险投资机构首先需要选择能够给消费者带着消费价值的企业,同时更要关注的企业的团队和商业模式。

  腾讯、百度敲过门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至1月25日,创业板上市的50家企业中,共有31家企业在上市前得到45家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引人注意的是,伴随着创业板公司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逐步提高,在第三批上市的6家创业板公司中,VC/PE机构投资者获得迄今为止最高的投资回报,平均投资回报倍数为17.49倍。

  创业板的推出对本土创资机构是一个重大的利好,但创业板从“怀胎”十年到顺利“分娩”,这其中本土创投也走过了一段辛酸路程。

  1999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大庆之年,东南亚各国还没有从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俄罗斯经济再度爆发危机,巴西也在金融动荡中摇摇欲坠,然而中国“独秀”于各项刺激经济的举措中并盈彩绽放,着力加大高新科技技术的发展。

  如果说,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是当时成立创新投资的初衷,那么中国那些处在技术萌芽期企业的嗷嗷待哺,便是创新投资开局的导火索。很难想象,企业那时的融资有多艰难,它们不乏好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但是实力问题一直成为困扰企业家们的融资瓶颈,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个投资人能站到这些孤立无援的企业家面前,无疑是雪中送炭。

  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李万寿此时下海加入创新投资,并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投资的主旋律。

  回忆1986年赴纽约城市大学留学的那段日子,李万寿颇有感慨,“尽管那个时候深圳已经将高兴技术产业提高到战略高度,但还需要不断学习。人家都说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经济的国家,那么其中必然会找到一些成长痕迹为中国所用,这也是当时被政府派出留学的主要目的。”

  可以说,留学是李万寿的转折点,也是改变李万寿个人历史和中国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史的点睛之笔。

  在创新投资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李万寿放慢了语速,言谈之间流露出一种心酸和无奈,“水桶有短板理论,那个时候,不是哪一个方面的短板问题,所有的板都短,何其艰难。”

  不知道风险投资为何物,不知道如何看企业,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更何况那时只有IDG一家风险投资集团在中国试水,没有直接的本土企业可以效仿。曾经在深圳计划局当过公务员的李万寿对于琳琅满目的项目也难以理出头绪,毕竟风险投资是一个盈利主题,更需要回报,每一天,都是在“银子打水漂”的心理压力下迈出艰难的一步。

  谨慎精神固然可嘉,但也会让一些“煮熟的鸭子飞走了”,“我们曾经碰到过一个工控机的项目,创造了几亿元的收入,考察来考察去还是不敢投,最终这个企业发展得很好,现在成为行业中的龙头,对国家整个工业的升级换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一面说一面叹气,“还有克隆绵羊项目,也属于高科技范畴,但不一定高科技就一定能产业化,反复考察之后还是没投。”

  风险投资好似万花筒

  在摸爬滚打中,李万寿的投资一直较为保守,但同时也逐渐从中摸索出一条路子。在他看来,必须选择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贡献,带来消费价值的企业,否则风险投资就会栽跟头;其次,那些最终能从泥潭中走出来的企业往往是团队管理比较优秀的企业。此外,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商业模式也显得尤为重要。

  李万寿认为,如果一个企业能将客户、市场、渠道、资金等方面进行有效组合,就能创造较好的商业模式。也许有些企业只从一个产品或者技术入手,而最终经营的并不是这个产品,用的也不是这个技术,但是却能在这个领域深深扎根。从这个意义上讲,无疑使风险投资的眼光受到巨大挑战。

  李万寿坦言,“风险投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也就是说,在这个行业里,没有纯粹的科学而言,因为科学是规范而谨慎的,也没有纯粹的艺术而言,因为艺术是浪漫而无序的。

  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新兴的技术、模式和产业类型,既没有成型的规律,也没有套用的公式,就好像一个万花筒,需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前进。言谈之间,李万寿富于挑战的一面彰显得淋漓尽致。

  但在2005年之前,中国尚未实行股权分置改革,风险投资的出路问题一直萦绕在李万寿心间,纵然能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投资,但收益毕竟有限。

  就拿2002年投资的金证科技来说,2004年金证科技在本土上市,创新投资作为其中唯一的风险投资方,退出时仅按照其溢价后的净资产获得了40%的收益,如果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退出,收益至少是40倍。

  创投的黄金时代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央行、商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股权分置改革由此在全国全线铺开,此闸一亮,中小板50家公司率先实现了全流通,“风险投资者们”总算在煎熬中迎来了春天的一记响雷。

  自此,李万寿和他的创新投资开始从“小额投资”逐渐进入“领投”时代,意欲分享资本市场的一杯羹。

  谈及他成功潜伏的中科电气时,李万寿再次将他那套专业化的标准娓娓道来。在他眼里,中科电气由于从国有企业中改制出来,团队整齐;而其产品中的钢铁连铸电磁搅拌成套系统(EMS)能将钢铁中的气泡全部排出,提高的钢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同时其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有些甚至达到90%,像这样的的新资产公司在国内外竞争格局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就能脱颖而出。

  就这样,创新投资在2008年9月就以每股4.8元的价格增资中科电气300万股,持有其发行后4.88%的股权,为其第六大股东。

  2009年12月,中科电气登上创业板的舞台,就目前接近40元的股价来看,足以让创新投资赚得盆满钵满。对此,李万寿笑言,“投资的时候,其实还没有想到能这么快上市,这不正好赶上了创业板。”

  如果说在投资中科电气时,李万寿看好的是团队,那么在投资厦门三维丝时看重的确是商业模式和市场。

  因为2000年以来,中国在环境治理上下了不小的功夫,而三维丝正好是一家粉尘治理企业,尽管技术面谈不上多么高端,但是却能抓住中国市场实实在在的需求。再加上专业出身的团队,更让这个市场显得尤为光明。

  李万寿看得很准,这一点在确凿的数字面前无法掩饰。当2008年投资时,三维丝的利润约为1000多万元,而到2009年12月上市时,利润已经达到1800万元左右。

  不仅如此,还有网宿科技等登上创业板乃至中小板的企业都让创新投资在市场上赚足了眼球。

  当然,对于这些项目,他们的考察时间不尽相同。据李万寿介绍,对于那些还不定型或者说看不准的企业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甚至一年时间;而对于那些一看就能明白的企业,也许只需要10天或者半个月就能完成投资。

  但是很多企业需要沉下心来,深入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才能帮助企业找到解决方案。这一点,不仅能有效把握企业的风险,更深受许多创业型企业的欢迎。

  正是凭借着这样稳扎稳打的精神,创新投资能达到36%的年化收益率,而创业板在中国资本市场破土而出之际,李万寿更是看到一个创投的黄金时代,现在的他,仍旧全副武装地在那座山峰上攀登。

  创新乃立足之本

  《投资者报》记者肖妤倩

  从公务员到赴美留学,直至闯入风险投资界,李万寿喜欢过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生活,喜欢勇往直前,而对于所投资的企业,又不乏具有相同秉性:创新。

  《投资者报》:你如何看待创业板的推出?

  李万寿:首先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推出,一定会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第二,以后一定会接近美国的规模。

  其次,会推动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国家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三,会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向前发展的动力引擎,大量的社会财富将通过风险投资转化为实体经济的股本,变成中小企业的动力,也会推动民间创业的发展。

  《投资者报》:2010年中国有哪些投资机会?

  李万寿:在高新技术产业里面,可能会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环保经济以及节能经济等,还会关注消费品领域的一些创新产业项目,另外还会关注新兴能源、现代农业、生命科学、医疗保健以及传媒行业。

  《投资者报》:在如此众多的行业里,选择公司的标准是什么?

  李万寿:首先必须能够带来使用价值,不论该企业经营的是产品还是服务,必须实实在在给消费者带来消费价值,否则就会是泡沫。

  其次公司团队很重要,在我们投资的很多企业里面,最终能够脱颖而出的,管理团队往往都比较优秀。即使有些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在团队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能看到一个很好的领袖,这样的企业最终能够走出沙漠。

  此外,商业模式也不可忽视,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创业相当艰难,什么样的方式能摸到石头,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拿到订单,这些很重要。有些人陷入沼泽,有些人却走了捷径,不能完全用运气去形容,而是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度不一样,因而采取的路径就不一样。

  最后就是创新,创新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制造业可能体现在产品和技术含量上,有些可能体现在服务上,但终归必须有创新成分,否则便难以立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