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制作工作流程的变化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后期制作,电影
  • 发布时间:2013-10-24 10:51

  后期制作起初是一个机械的过程。电影是逐个场景、逐个镜头地制作的,剪接师剪接胶片,运用最好的镜头以适当的节奏讲述出故事。视觉效果通过耗时的光学洗印机来处理,而色彩校正就是色彩校正——校正不同的色彩反应得出多少是一致的感觉,剪切底片将光阀用作中间正片。

  随着后期制作从胶片过渡到数字处理,理念仍然原封未动。编辑用完成的剪接来讲故事,增添视觉效果,然后对最终结果进行色彩校正。现代数字化工具使色彩的控制更富创造性,但其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处理过程,通常处在工作链的最后一个环节。

  技术在持续发展,尤其表现在处理能力上,并在后期制作的工作流程中导致内容处理方式出现两项重要的变化。首先,内容可以作为数字文件存储并进行操作,而不再是一个线性的流程。这使设备之间的内容交换变得更加简单、便捷。

  其次,更重要的是,原素材处理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制作的每个阶段是非毁灭性的,原始的内容被保留下来,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按照一套组合指令来处理这些内容。处理能力的增强意味着编辑指令可以实时实现,我们做后期的同时即可审看到刚刚制作的成果。

  这样的结果就是后期完全成为非线性,可以充分协作。每个部门可以同时对相同的内容进行操作。一个剪接棚完成的工作可见于所有的棚子,其他艺术家丝毫不受影响,因为他们同时也在按各自的指令进行工作。

  色彩校正

  如果我们将色彩处理看作此刻处理流程中的一个元素,那显然协作流程的概念甚至在我们赶去后期制作公司之前就可以开始了:外景地就可以开始。

  现今多数电影和广告都是用数字摄影机而非胶片摄影,这带来了多种益处:导演和摄影指导可以即时观看摄影镜头,而不再需要等待次日从洗印厂取出胶片。然而实践中这项技术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数字摄影机的设计可创造高对比度的图像,赋予调色师大量的操作空间。不过,在传统的高清监视器上直接查看摄影机的输出,图像常常无反差,对比度也低。

  一些导演也得过且过,学会了如何解读这种无反差的图像。但对于绝大多数导演来说,他们期望看到的随机画面应与最终的成品图像十分接近,这样导演和摄影指导对拍摄的整体感觉才能有把握。

  实现这一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机加入色彩调整工具对原素材立即进行处理——运用像Baselight TRANSFER的工作样片系统,或者像FilmLight FLIP的外景色彩可视化系统,在摄影时,系统可使用查阅表、调校过滤实况输出的效果——经过调校来达到导演期盼的视觉效果。

  这可由摄制团队的数据中间片技师(DIT)来操作,如果是个大剧组,也可由一个调色团队来负责完成整个项目。当运用FLIP时,高级调色师创造预调画面效果来辅助DIT,实现拍摄现场导演即时的需求。

  重要的是,无论使用哪种工具,外景地色彩调整要完全听从导演的期盼,所以值得保存好相关信息以方便进入后期调色间的工作。谨记这是非毁灭性的色彩调整:我们要保留原始摄影机输出并编存好元数据,后者指示处理器适配色彩平衡。

  该元数据是一个色彩决定表,正如一个离线编辑器会产生一个编辑决定表。在这两种情况下,元数据将会在完成电影的过程中修改和扩充,但它们都为后续操作提供坚实基础。

  色彩保证

  在进入制作室环节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通常,现场监看条件(通常是通过高清监视器)会有别于调色间,更有别于目标显示器,目标显示器很可能是影院放映机。

  现场色彩校正只在监视器自身不增添色彩失真的情况下才有价值。在现场用低成本、高亮度的液晶显示屏会与后期制作室内的调校监视器有不同的色彩曲线,或许不能精确匹配数字放映标准。不同的厂家在色域上也存在细微的差别。

  你需要确立一个参照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校准每个显示器。同样,处理能力的不断进步使这种操作更加可行。色彩响应的细小差异可用立体LUT(查阅表)来纠正,查阅表可以适当地转移信号,使任何被连接的显示屏与参照显示接近。

  唯一需要做的是,每个显示屏一旦进行校准,则需连接储存到类似FilmLight Turelight的系统里。结果不是为了创造出完全一样的显示——每个装置的不同技术性能意味着行不通——但提供充分匹配色彩响应的显示屏可使一处决定在别处同样可靠。

  协作

  只要素材送入后期制作室,所有人即可着手于符合导演理念的图像了。编辑可专注于讲述故事,而不必为突兀的场景感觉所打断;视觉特效设计师则可以创建计算机生成的元素,不必去担心是否与现场演出搭调。

  在色彩调整间中,调色师可以对影片的效果感觉精确调节。因为它是非线性的,调色师可以挑出同一外景的所有场景进行调校,获得一致的效果,他也可以查看一个复杂特技镜头的特定元素以确保它们搭配适宜。

  至于实现更佳感觉,能够匹配色彩的每一元素意味着影像合成的手工作业随之减少。一度需要进入特技间来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在Baselight中来合成和修饰完成,甚至是存在许多层次的CGI和抠像。调色师可以进行个别图层的操作,以确保组合起来时画面整体效果良好。

  协作工作流程也意味着以往单人的工作可以拆开作业。例如一个主调色师可为制作设置好效果感觉,然后由助理调色师来执行,这样主调色师可以腾出时间为最后的感觉进行微妙处理和改进。

  这不仅是为了大片制作,在要求快速完成的低预算项目中协作工作流程也值得采纳。比如德国制作公司GrundyUFA需要同时制作4个日常话剧,每一个话剧多达50 个固定场景。

  每当一个制作团队转移到另一个新场景时,通常会在照明和校准摄影机上浪费大量时间,以致要求的工作日程更加难以实现。用Baselight FLIP是解决办法,为摄影机输出加载场景,此场景应用于“标准”校正的参考。

  摄影指导可以立即看出照明或摄影机设置是否正确,如有所需则迅速调整照明或色彩。运用协作工作流程相同的原理,从起源点直至交付点,结果实实在在地节省了日常戏剧的大量时间和成本。

  尽管协作工作流程有赖于元数据驱动、非毁灭性的处理,但需要强调基于文件格式的内容终于带来了实际利益。在后期制作中这导致一个结果,也就是消除了重复性的工作,使处理过程更具活力,同时也降低成本,提供更佳的质量和更多创造性自由。

  马克·伯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