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在伦敦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伦敦,奢侈品,旅游
  • 发布时间:2013-10-24 12:44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仅2012年,中国游客在英国的消费金额就超过3亿英镑,同比增加25%

  早在2013年8月中旬,伦敦贸易投资署的官员朱迪.白福德就开始做好准备,迎接中国国庆节赴英旅游的中国游客们。她甚至找人学会了“黄金周”三个字的中文发音。“这段时间对中国游客来说是不错的休闲假期,对伦敦的商家来说,也是一个黄金般的机会。”朱迪说。很明显,她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搞清楚了这个词的经济学含义。

  在“黄金周”后,朱迪深深感到自己这两个月来的功夫没有白下:大批涌进的中国游客,让伦敦的不少商户都过了一次“节”。按照英国人自己的描述,在国庆期间一波又一波大大小小中国顾客团体占据了伦敦市中心的人行道和商场,这些人年轻又有钱。《每日邮报》的报道援引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每位中国游客平均在英国消费8000英镑(约7.9万元人民币)。

  从土豪炫富转向低调奢华

  要在7天里花出近8万块钱,对于购物者来说也算是时间紧任务重了。不少中国游客的“伦敦黄金周攻略”里,购物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甚至能和去大英博物馆并列,甚至更高。

  出手大方的中国游客赴英旅游,并非今年的新鲜事。

  据伦敦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共有10.4万名中国游客到伦敦游览,游客数量比上年增加三分之一;2012年中国游客在伦敦花了1.4亿英镑,不但同比增幅高达60%,而且人均消费金额居各国游客之首。

  阔绰的中国游客让伦敦的零售商享受了一场盛宴。以手工定制西装闻名全球的萨维尔街上,中国游客的消费2012年上涨了236%,而在中国素有名气的奢侈品商场哈罗兹,通过银联卡支付的金额也同比增加了75%。

  中国国内奢侈品的高关税、不断走强的人民币、国外更多的选择和更少的假货,均成了中国游客在伦敦大肆扫货的理由。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何他们的购买力增长如此迅速:中国游客2012年在英国的购物花费同比增长31%,消费金额占到所有非欧盟游客支出的五分之一。如今,中国游客和中东游客以及俄罗斯游客一道,跻身最受英国欢迎的外国顾客三甲之列,而传统上被英国人嘲笑为暴发户的美国人,已经被挤到了第四的位置上。

  数据调查公司哈里斯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海外的中国游客中,79%的人“热衷于购买衣服”,92%相信“名牌物有所值,质量一流”,而在这两项调查中,持同样观点的英国人分别只有53%和48%。

  在这些中国游客的购物清单上,手表、珠宝、时装、手袋、化妆品以及美酒是排名靠前的几个选项。按照退税机构环球蓝联的统计,劳力士、卡地亚、香奈儿、路易威登、古驰和阿玛尼等奢侈品牌是中国游客最为青睐的对象。据称,奢侈品生产商博柏利在英国商铺中销售的各色产品中有超过30%的货品被中国买家收入囊中。

  过去英国人眼里的中国人被贴上“勤劳节俭”的标签,但如今“钱多”似乎成了新的标签,英国人甚至把节假日来购物的中国游客视为享受“购物狂欢”。由于有18%的古驰牌手包被中国人买走,近年来,英国媒体给年轻且购买力强劲的中国游客冠上了“古驰一代”的称号。

  不过买古驰这样标志外露的大牌现在已经越来越像土豪的炫富行为,不少海外扫货的中国游客已经逐渐跨越了这一阶段。今年黄金周里,在伦敦购买奢侈品的中国游客的喜好有了些新的变化,从以前一味追求大名牌、大商标转向购买一些低调、具有浓厚“英国风”的产品。

  或许是受到热播英剧《唐顿庄园》的影响,不少中国游客对充满英式风情的商品迸发出巨大兴趣。由伦敦市中心梅菲尔、皮卡迪利和圣詹姆斯广场地区上千个商家组成的“伦敦奢侈品联盟”就打“英国风”的招牌在大力吸引中国游客。

  在杰米内大街89号,有一家佛罗瑞斯香水店。从外面看这家店并不起眼,进去之后在淡淡的清香中才能发现这家店别有洞天,在墙上挂着的王室授权标志,意味着这家的产品是女王御用的香水。

  这家始创于1730年的香水店卖的就是“英国范儿”,佛罗瑞斯的市场总监爱德华.博登汉姆也是“香水家族”的第十三代传人。“现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顾客到店里来买香水,他们对女王喜欢哪款香水,或者是查尔斯王子喜欢哪款很感兴趣。”博登汉姆说。

  由于和王室间有保密条款,因此佛罗瑞斯并不能透露目前王室定制的香水有哪些品种,但他会给顾客介绍当年的维多利亚女王喜欢什么香型,或者是丘吉尔首相钟爱哪款香水。在听了这些历史后,不少中国游客都会捎上几瓶有故事的香水—当然它们都价值不菲,五十毫升的一小瓶就要六十几英镑。

  伦敦商家的“汉语礼包”

  “顾客就是上帝”这种服务意识已经被伦敦的商家反复吃透,为了让中国游客更豪爽地掏出卡来消费,尚在“黄金周”前伦敦商家就准备好了“汉语礼包”,作为吸引更多中国游客的手段。伦敦市政府今年9月底公布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伦敦有三分之一大型商家雇用汉语导购,为越来越多中国游客服务。

  在“黄金周”前,一项针对伦敦70多家餐馆、酒店以及零售店的调查显示,为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有超过三成的商家雇用了能说汉语的服务人员,还有商家提供中文导购手册和中文菜单。伦敦商家还打算采取更多方式,比如通过开设微博、提供中文App之类的手段满足说汉语的游客的需求。

  比如,塞尔弗里奇百货公司和孔子学院合作进行员工培训,首先针对配饰和化妆品专柜的销售人员,让他们了解中国顾客的购物习惯和风俗,以便更好地接待这批人数最多的海外顾客。

  在中国国庆假期期间,这家商场的不少专柜上又和去年一样摆放上了“欢度黄金周”的英汉双语标牌。虽然“黄金周”这种假期和英国人的生活距离甚远,但远在他乡的中国游客在商场里乍一见到亲切的汉字,大都能会心一笑,在宾至如归的感觉下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而一张张购物单据,也足以让英国商场了解到抽象的“黄金周”的真切含义。

  塞尔弗里奇百货公司的竞争对手哈罗兹也在汉语营销上下了功夫。该店雇用了上百名会说普通话的店员,为每天到该店消费的中国游客提供导购帮助。而对于不会讲汉语的销售人员,商场也特意叮嘱要将递过来的信用卡双手接受,然后再双手奉还以表示礼貌。

  中国游客云集的哈罗兹百货还通过中文的新媒体在中国扩大影响力和开展营销。这家由于戴安娜王妃的缘故在中国大大有名的商场除了拥有微博号外,还特意赶在“黄金周”之前,于9月25日开通了微信。

  哈罗兹公司事务总监凯瑟琳.维迪说:“开通微信使得哈罗兹能够为中国顾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鉴于目前中国顾客是我们最大的海外消费者群体,而微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社交媒体,因此我们决定成为第一家开通微信的英国零售商。”

  除了商家外,一些旅游景点也加入到这股“汉语潮”中。伦敦最受游客青睐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以及泰特现代美术馆都有中文的导游图和自动语音讲解器,而在市中心的圣保罗教堂,更能为中国游客提供中文版本的iPod Touch进行游览服务。

  “汉语礼包”在伦敦做得越来越大。伦敦发展促进署消费市场总监朱莉.坎贝尔也借此极力为伦敦打广告,称对讲汉语的游客来说,伦敦是一个好客的旅游目的地。

  一些高尔夫球场也惦记着中国客源。在生意人看来,当妻子们在街上结伴购物的时候,无聊的丈夫们如果能被吸引去打高尔夫球,这才像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假期。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旗下拥有多座高尔夫球场和度假村的英国Leaderboard高尔夫集团,也努力让员工和球童学习汉语。

  逐渐变薄的“签证墙”

  不过,虽然伦敦的商家们都在绞尽脑汁地吸引中国游客,其他部门在协同配合上却并不给力。

  英国航空公司赶在“黄金周”之前开辟了从伦敦到成都的直飞航线,本来计划着每周都能把成百上千的中国游客接到伦敦,但是由于签证等原因,情况并没有预计中的乐观。英国航空的大老板华莱士在开航后直接向英国政府签证部门的“官僚主义”开炮,认为政府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光说不做”。

  2013年9月23日早上,英国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200客机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开启英航从伦敦希思罗机场直飞中国中西部的民航新篇章。但作为英航的老板,华莱士却选择了在这架首飞航班上对政府吐槽,称英国对新兴市场的增长反应迟缓,显示政府的政策失败。

  “在中国,英国签证问题仍然是主要问题。由于没有加入申根签证系统,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这就意味着成本高,手续复杂。”华莱士称,“如果没有签证障碍,我们一年前就会启动伦敦飞成都航线。”他还表示,中国的旅行社担心签证手续复杂,在安排欧洲线路时有意绕过英国。

  英国旅游业由于这种麻烦的签证政策而受到了损失。按照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过去12个月中,有大约20万中国人到英国旅游,由于签证所限,这一数量远远少于申根区的法国和意大利等国。这也导致了伦敦在与巴黎、罗马乃至柏林的奢侈品零售较量中落了下风。提供退税服务的环球蓝联称,由于英国签证程序严格,导致2012年西伦敦商店街少赚了近两亿英镑。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先机,英国零售商协会目前正在积极游说政府,努力放宽对中国人的签证发放。零售公司约翰.刘易斯的零售主管安德鲁.墨菲前不久被任命为英国的中国游客签证联盟(UKCVA)主席,这一联盟是由零售业和商业机构组成的,成员中包括巴宝莉、哈罗兹和玛宝莉等。

  该联盟称,如果中国公民在申请申根签证的同时也能得到英国签证,将鼓励更多肯花钱的中国游客来英国。墨菲说,中国游客是迄今为止到英国访问的游客中消费最多的,而对于希望在全球旅游业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英国来说,增加中国游客的消费很关键。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20年时将有1亿人次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旅游,他们在奢侈品上的花费可能将达到令人咋舌的146亿美元。英国人为了争取在这块蛋糕上切下尽可能大的一块,正在逐渐打通“签证墙”。

  按照英国人的小算盘,通过签证制度改革,大批涌入的中国游客的消费将为英国经济带来12亿英镑的收益。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仅2012年,中国游客在英国的消费金额就超过3亿英镑,同比增加25%。对于还在经济衰退和复苏边缘走钢丝的英国经济来说,这可是一个无法割舍的诱惑。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亚宏 | 伦敦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