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核心在于放松—卸下工作时的压力,其方式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随心所欲的,不是非要再背负上出门赶路忍受高价车船票和拥挤公共空间的压力
前两天,一位曾在中国生活的美国朋友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四川九寨沟国庆假期“人山人海”的视频,并解释说:“中国有13亿人,上一周他们全部都休假—这就是他们假期的情景。”
我有同感—中国人休假,似乎并不是图快乐和放松,而是图热闹和劳累。“每次休完长假,都恨不得再休个假来休息一下。”我的一位上海朋友如此总结说。
为什么总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老外休完假带着健康色肌肤和礼物,容光焕发地打了鸡血般地重返职场,大多数中国人却在长达一周的假期后带着黑眼圈打着哈欠坐在办公室满腹牢骚呢?
如果掐指算算,春节、“十一”、“五一”再加上元旦、清明、端午、中秋几个小长假,中国人的假期时间也并不算少,所以症结其实不在于假期的长度,而在于假期的质量。
“低质休假”的一方面原因,在于休假制度的安排。在西方,除了圣诞节是“统一休假”以外,其他假期的时间是各家各人根据公司和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的。比如欧美最长的夏季假期,从6月底到9月中都有人休假,当然7月底和8月学校放假的时候休假的人相对集中,但至少不是全国规定时间一起休假,所以一般不会出现“人山人海”的场面。
所以,要杜绝一天之内十几万人涌向一个景点的骇人阵仗,关键在于从全民统一时间休假逐渐转向普及带薪休假—如果大多数人每年都有不限时间的10天带薪假,就是倒贴钱,他们也不会愿意跟那么多人一起挤来挤去。
提高休假质量的另一个要点,在于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放假不等于去景点旅游。放假的核心在于放松—卸下工作时的压力,其方式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随心所欲的,不是非要再背负上出门赶路忍受高价车船票和拥挤公共空间的压力。而身在别处,也并不是只有“下车拍照、上车睡觉”这样一种旅行方式。
我的一位在上海生活的美国朋友,每到中国春节假期,就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去长城边上的一幢农舍生活一周。带孩子登长城、骑马、跟老乡聊天认识农作物,有时间就进城拜访朋友、逛书店喝咖啡或参观博物馆和798艺术空间,晚上全家一起动手做饭,不时还邀请朋友来一起小聚。
我相信,这样的休假经历即便略为劳累,也必定是令人愉悦的,也将是孩子们长大以后关于中国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假期就是和自己及家人挚友宁静相处的时光。”我的那位美国朋友说。
文 | 安吉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