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涨还是胀?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0-02-09 14:42
  2010年,涨还是胀?

  形势的复杂性在于:我们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适当的调控

  中国“保八”成功。

  这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2009年,中国GDP增长8.7%,超额完成了“保八”任务。CPI全年下降0.7%,11月、12月,CPI已经由负转正,分别上涨0.6%和1.9%。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以V型态势实现了强劲复苏,政府出台的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收效明显。与此同时,12月份的通涨超出预期。

  这种由政府主导、信贷和投资驱动的复苏结果增加了未来管理的复杂性。面对未来经济的矛盾、困难和挑战,管理层的担忧并不因为经济的好转而减少。

  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达了他的三个担忧:第一个担忧,如何既维持、维护、推进经济持续回升的势头,又把物价的上升控制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内。第二,一部分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这意味着要采取多种措施淘汰落后产能。但在中国淘汰落后产能是一个非常棘手、非常困难、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取得实实在在进展的一个问题。第三个担忧,一些资产价格过快上涨,比如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对宏观调控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调控也带来了挑战。

  2010年,涨还是胀?

  形势的复杂在于:我们既要推动经济的增长,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又要注意到资产价格的上涨,适当地调控。

  2010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方向是“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相结合,既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控制物价的上升。

  这个任务并不比“保八”更轻松。马建堂坦言,要完成好这样一个任务确实是一个挑战。

  与经济形势最困难的2009年不同,应对更为复杂的2010年,宏观政策达成一致的难度加大。

  例如,扩张性的政策何时退出以及如何退出?如何拿捏市场及行政调控的尺度,并让政策预期趋于透明?这显然并不容易达成共识。

  当前,为解决产能过剩及资产泡沫问题,政策调整已经开始。政府已经连续出台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也释放出加强对新上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限制的信号。与此同时,在2010年年初,央行将准备金率上调了0.5个百分点,紧缩信贷的行动早于市场预期。决策者明确表示他们将采取谨慎的态度努力抵御通胀压力。

  一个完整的应对危机的宏观政策,不仅表现为救市的能力和效果,还同时表现在当经济企稳向好、资产泡沫出现、通账预期产生时,政府调整政策的灵活度和“退市”的安排。

  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平稳地退出扩张性政策?这是2010年我们的难题,几乎也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