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新水墨时代的“原始股”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郑忠,水墨,谷音,碣石
  • 发布时间:2013-11-04 09:09

  在郑忠的艺术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爱国情怀的痕迹,这种情怀又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演化成一种艺术形式。

  《碣石》系列作品是从《谷音》系列发展出来的,在《谷音》之后,人们总问郑忠:“你在南海服役的时候,在下潜到大海深处时,除了那种安静到极致,原始到极致的美,还有哪些东西是对你触动最大的?”郑忠说:“海底并不是静止的世界,那种安静只是内心的宁静。海底一样会有各种暗流,它们不知从何而来,撞击到海底的岩石上,‘轰’,一种看不到但又很强烈的触动感会自内心深处迸发,所以,我在《谷音》系列之后,自然而然地又产生了《碣石》系列。这是一种生命的触动和节奏。”

  郑忠在短短30分钟的采访中6次被电话打断。他对《投资者报》记者笑称,这已经成为近一年来的常态。当听闻他的《碣石》系列问世,邀请他参加展览、拍卖的电话接二连三。更有许多知名的画廊老板,不远千里慕名而来,要求独家代理他的水墨画销售。

  据了解,郑忠2012年创作的一幅现代水墨画《谷音NO.1》在去年入选《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大展”后,今年6月2日在北京的《现当代中国艺术(一)2013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拍品号676号,签名:“观澜郑忠”,郑忠的水墨画《谷音NO.18》拍出了12.65万元的价格。显然,这个价格,相对于郑忠的艺术成就来说,郑忠仍是新水墨时代不折不扣的一只“原始股”。

  “纯粹”的郑忠水墨

  郑忠的抽象水墨,与近三十年来诸多抽象水墨画家的探索到底有何不同?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聂危谷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刨根问底,我认为是其纯粹性。首先,在抽象水墨画家笔下意味着沉甸甸‘文化含量’而屡见不鲜的象征符号,在郑忠的抽象水墨作品中却不见蛛丝马迹;其次,在抽象水墨画家那里越弄越复杂的作画技法,包括一些秘而不宣的杀手锏特技,在郑忠这里则是化繁为简,让拥有水墨画经验者一目洞见其底细。他的技法单刀直入,单纯到一句话即可概括:拓印加泼墨。但难就难在,以如此单纯的画法,却表现出十二分耐人寻味的形式感,的确显示出郑忠在把握形式语言方面拥有着敏锐的悟性和过人的才情。”

  聂院长说:“值得注意的是,郑忠水墨画,彻彻底底地放下了古今水墨画家的一切负担,也痛痛快快地放下了他在版画中的文化负担——什么米字格,什么断简残碣般的汉字符号,在水墨中统统化为纵横泼洒,宣泄情感的水晕墨章;斑驳的印痕也不再是其版画中悲剧性的瘢痕,而变为莫可端倪的蚁行虫蚀之轻灵,与水墨同样臻于大自然之境。”

  对此,中央美术学院袁运生颇有同感。他说:“水墨画的语言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化架构中十分重要的财富。偶然性,是中国水墨画中极为有趣而又难以把握的一种特色,也是其所以吸引人的原因。郑忠在多年的探索中可以说颇有心得和成绩。郑忠的抽象水墨是比较多变的水与墨的交融,而又给人以丰富清新的意蕴。郑忠的画有种光感,这使得画面有了自然的生机,空间意识也变得深邃,墨色在复杂的层次变幻中,给人许多遐想。”

  事实上,欣赏郑忠的水墨画,不难发现,从《谷音》系列到《碣石》系列,在郑忠的艺术中一直存在着一种纯粹的爱国情怀的痕迹,这种情怀又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演化成一种艺术形式。《碣石》系列作品是从《谷音》系列发展出来的,在《谷音》之后,人们总问郑忠:“你在南海服役的时候,在下潜到大海深处时,除了那种安静到极致,原始到极致的美,还有哪些东西是对你触动最大的?”郑忠说:“海底并不是静止的世界,那种安静只是内心的宁静。海底一样会有各种暗流,它们不知从何而来,撞击到海底的岩石上,‘轰’,一种看不到但又很强烈的触动感会自内心深处迸发,所以,我在《谷音》系列之后,自然而然地又产生了《碣石》系列。这是一种生命的触动和节奏。”

  “孝道”的别样诠释

  郑忠的作品,无论是《谷音》还是《碣石》,无一例外的,都是浩淼苍茫却又灵气逼人,墨彩斑斓但又空灵轻逸,激烈的撞击之中隐约着舒缓平和,在遒劲的笔墨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传承味道,即历来为中国人们所称颂的“孝道”。

  如果说,即使到了徐渭笔下,传统水墨抒写性灵的自由性仍然因写形状物(仍不脱所谓“不似之似”的意象)而有所羁绊;那么,要真正读懂郑忠的水墨,则必须深入了解郑忠的过往历史和为人品德。因为,画家的作品,无外乎是画家内在世界通过艺术手段的一种外在呈现。

  我曾在《郑忠的谷音世界》一文中写道:“郑忠的《谷音》系列,是怀着‘登山则情满于山,潜海则意藏于海’的激情面对中国大好河山的,所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含情脉脉,乘兴挥毫。炽烈的情思,通过自如的笔墨,落在纸绢上,物化为艺术作品。他的艺术作品总是充满着那种朴素的军人对祖国南海海面下的山谷那种诗情画意,洋溢着充沛的爱国感情。”其实,除了这种忠诚于国家的大孝,郑忠在家庭生活中同样是一个孝子。

  郑忠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由于工作关系,他一年四季总是要到全世界各地去采风,经常不能在家伺候父母。但不管多忙,只要有空,他总要挤出时间去看望父母,帮他们洗脚,听他们说说张家长李家短。

  郑忠水墨画里这种孝道与水墨之间的关系,只有非常淡然的痕迹,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品性或情致上的关联。“画品如人品”,品、意、画三者的互动与彼此的渗透,既是历代画家的至高追求,也是人们评判一幅画作优劣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当前,会画画的人并不少,但随着物质主义的甚嚣尘上,先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先培养自己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已经被大多数人有选择地“遗忘”。因此,我们不得不感谢郑忠把自己身上的这种孝道精神,三十多年来将持咒修行的禅意境界带入水墨画,哪怕是冰冷的南海海底世界,寂寥的海底巨石,都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坦然的放弃之后,却在自然,在卑微之物上,发现了生命的柔韧。

  一位给郑忠办过个展的策展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郑忠水墨作品目前很受欢迎,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读懂郑忠水墨画里所蕴藏的孝道精髓。”这位策展人说,2012年我接待过一位藏家,他就从郑忠的一幅作品中看到了郑忠为父母洗脚的场景,那幅作品也因此被那位藏家当场高价收藏。“这位收藏家把郑忠的画作裱好后挂在客厅正中,因为每当看到郑忠的水墨画,就忘不了提醒自己及时尽孝。”这位策展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技术性的“文化哲思”

  有意思的是,郑忠从来不宣扬自己的水墨与孝道的相关性。或许在他心目中,尽孝只是自己的一种本能,他并不要求人们的知晓与认同。只有那些真正了解和喜爱他的人们,才能在与他的画作对视的瞬间,一种心灵的沟通降临。

  中国著名美术理论家殷双喜博士在其为郑忠艺术撰写的《长河心痕》中说:

  对于郑忠来说,总有一种力量在无形地推动着他,他觉得生而为艺术,有一种使命感与责任感,为艺术的理想、信仰所驱使,如野生动物一般昂扬地生存,啸傲山林。

  在郑忠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多种艺术技法语言的娴熟运用,可以说,郑忠在当代中国艺术家中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近二十多年来,他之所以入选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性展览,和他所具有的优秀的内在品质有关。回首郑忠的艺术创作,从他二十年前在全国美展中获银奖的代表作《米字格No.1》,到今天在美国、法国、芬兰、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巡回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到郑忠默默的劳动和心灵的步履,而作品则是心境与思路的雪泥鸿爪。如果说,郑忠的每一个创作高峰犹如起伏于崇山峻岭的长城烽火台,那么,不断激励他的学习欲望和创作冲动的,则如地层下的岩浆涌动。

  郑忠长期生活在苏北小镇海安,这里不是文化中心,也没有嘈杂的都市信息。这个无人问津的艺术孤岛,倒成全了郑忠,使他心无旁骛,静心沉思,埋头劳作,三十多年如一日,从容扬起自己艺术生命的风帆。同时这样的环境,也使郑忠的版画创作相对摆脱了具体的社会功利,将目光凝聚于更为恒久的人类文明。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艺术家,郑忠已经能够摆脱许多外在的束缚,而将其实践转向人类共同分享的文化思考和视觉方式。我们来自何方,人类的文化如何延续?郑忠的艺术鲜明地反映了自由的人生体验以及对文明的终极关怀,在高度技术性的艺术表现中传达了一种文化的哲思。■

  (作者为著名画评人,曾任《亚洲财富》杂志执行主编,擅长从作者经历以及财经视角评论创作。)

  《投资者报》记者 罗雪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