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技术创新成转型关键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第三季度我国工业实现温和回调,工业经济整体企稳回升,投资增长回暖、出口有所加快、企业情况稍有好转的消息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10月29日下午,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主办,《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工业经济论坛》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工业经济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经济第三季度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走势》报告预计: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工业增长将继续呈现温和复苏态势,第四季度工业增速约为10.3%,全年增长约为9.9%。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党委书记宋显珠也对工业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表示担忧。他表示:“从2013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尽管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势头,但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为突出,轻重工业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增长速度和效率依然参差不齐,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需求回暖止跌回升

  后续稳定还靠投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我国工业的累计增速为9.6%,较1~8月回升了0.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升0.3个百分点。在保持了7个月的个位数增长之后,8月份出现超预期回升,大幅增长了0.7个百分点,达到了10.4%,9月份增速虽然稍有回落,约10.2%。

  “2013年三季度,内外需求的回暖,是导致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止跌回升的关键因素。”在分析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形势的时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副院长王鹏点明了三季度增速出现超预期回升的原因。他指出,在“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宏观政策基调下,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将逐步增强,工业经济增长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的态势,预计第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将同比增长10.3%左右。

  但在他看来,需求回暖只是短期影响,而未来一段时期内,这一因素则不会继续主导工业经济回暖的态势。9月,欧元区投资信心指数虽然由负转正,工业信心指数降幅也持续收窄,但其失业率仍处于高位。这意味着,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外贸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在国家保持外贸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的前提下,工业企业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增强创新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等,不断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在对外面临较大困境、内需短期难以提振的情况下,王鹏强调,投资仍将是工业平稳运行的支撑力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我国工业投资总额为130386亿元,同比增长17.7%,较上半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在工业投资中占比最大的制造业投资更是同比增长18.5%,自今年3月份以来,制造业投资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王鹏认为,工业投资增长,主要是由于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补库存的推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去年和今年早些时候批准的基础设施项目刚开始动工,加速了库存的回补,受到补库存周期影响,投资增速出现上升。与今年前几个月相比,企业自身的投资动力也有所增强。总的来说,现阶段投资增速的回升主要为恢复性增长,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比较有限。”

  面临四大严峻问题

  困扰长期稳定增长

  “用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工业的潜在增长率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如果我们不在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估计2013-2015年,工业潜在增长率将处于7%~8%的增长区间,2016-2020年则会进一步下降至6%~7%的增长区间。”王鹏指出,因为我国工业经济中长期存在的结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被解决,工业经济增长依旧会长期受制于这些因素。

  此外,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诸多困难。今年以来,市场需求不振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增速已从年初的17.2%下降至8月份的12.8%,其中主营活动利润增速下降更多,从年初的22.2%持续下降至8月份的4.9%。9月份,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1%、49.7%和48.8%,特别是小型企业PMI已连续18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可见当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仍然艰难。“综合考虑用工成本上涨、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内,工业企业生产扩张的步伐将存在放缓的可能。”王鹏如是判断。

  经济增速的减缓、企业效益的减少还直接加大了地方财政增收的难度,地方投资可能面临“钱荒”考验。尽管遭遇财政困境,地方对投资的依赖性依然较大,多地仍然继续推出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比如浙江的“411”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提出,2013年-2017年,浙江省将重点推进超过1000个省级重大项目的建设,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亿元。从各地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来看,很多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占比依然较高,其中云南、江西等省投资增速较快。地方财政已经无法独立支撑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如何融集资金将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难题。

  除以上三大问题外,王鹏指出,困扰未来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不利因素还有“不良贷款增多带来的地方债务危机风险”。 银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5395亿元,仅浙江一省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高达1046亿元。经济大省不良贷款的加速增长,也是当地经济进入转型调整阵痛期的反映。如果不良贷款继续增加并蔓延至更多省市地区,地方债务危机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多个行业产能过剩

  技术创新成转型关键

  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增长仍然处于动荡之中,但国际局势的短暂缓和和我国经济的缓慢复苏,依旧为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速度预期将达7.7%,比第二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经济运行较为平稳,工业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特点。

  虽然工业增长速度有所回升,但轻重工业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略有扩大趋势,工业增长“重快轻慢”的格局仍然没有改变。在轻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速方面,第三季度的7、8月份,我国重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了9.75%,轻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了8.45%,轻重工业增加值两者的增速之间相差1.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之间的差距比第二季度增加了0.1个百分点。

  可喜的变化是,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加快。随着上半年国家发布的生物、能源、物联网等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以及各地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促进了医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第三季度7、8月的经济运行数据来看,随着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深入实施,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增长情况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宋显珠表示,现在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要重视和尽快缓解多个行业所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正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在技术创新政策方面,虽然我国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大部分行业,依旧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宋显珠认为在技术创新的政策层面,有两个支柱点:一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基础创新、国际地位,完善政产学研的创新体系,并引导企业将定位于高端、高附加值、低能耗和绿色环保产品的方向,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核心技术品牌。二是加快塑造一批重要共性关键技术,加强推广服务,通过政府参与,提高研发成果的分享率和转化率,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本报记者 卜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