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信息化促进高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在9月13日闭幕的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指出了这样一条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路径。
一边是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一边却是我国电子制造业长期对普工及中高级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的现状。显然,我国电子制造业在职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如何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这也让今年召开的第五届“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3到21的巨变
比赛现场模拟英特尔生产环境,比赛内容以设备维护技能及生产管理技能为主,大赛所用的设备为英特尔公司进行技术人员培训的生产仿真设备Automate200 和机器人Robotics……这个与生产实践结合度极高的大赛,正受到众多职业技术院校师生的重视。今年,“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从以往只有西南部院校参加的区域赛事,发展成为全国性赛事,参赛规模也从2009年的3所院校增加到21所院校共42支队伍。
在大赛的业界关注度不断升温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积累了十余年的产学研互动典范。“通过和英特尔公司的合作,我们学校在电子制造业方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已经被全面带动了起来。比如,微电子技术专业,就是我们在英特尔入驻成都的时候共同设立的专业,成为国内专科类院校中的首例。去年,我们又在本科中申请了省级的微电子制造专业,纳入了院校为产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计划。”
作为参赛院校的代表,成都工业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李可为告诉记者,英特尔与成都工业学院的合作已有十年,双方在专业领域的密切合作以及投入的意义,远超大赛本身,特别是填补了四川省微电子制造专业的空白。不仅如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每年英特尔还会通过对教材、课程、师资培训进行调整和持续投入,帮助教师进行提升。
在成都工业学院教师钟伟看来,和学校参与过的其他大赛不同,“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更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更公平公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李可为表示,近年来竞赛内容不断调整,从原来单一的拆装机器人到现在升级引入Automate200设备的操作、故障检测等,都是英特尔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设备,与产业内企业的生产环境高度结合,参赛学生通过大赛几乎就完成了就业技能培训。
改变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们常常能看到“Intel inside”的标志被贴在那些与英特尔技术相关的设备上。事实上,在教育领域,英特尔同样在释放“Intel inside”的能量。
借助自身产学研结合的协同优势,英特尔一直在通过与学校开展课程合作、教师培训、学生实践,推动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水平、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在课程建设上,英特尔向高职院校开放了英特尔内部专业技术培训——ESAP培训项目(即设备技能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双语工作环境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英特尔还专门开办了ESAP教师培训项目,帮助职业院校老师掌握英特尔成熟的电子制造设备技能培训课程,再通过举办”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加快学生到岗能力的提升。
英特尔借助“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让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获得巨大提升,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适应速度也在加快。参赛带队老师纷纷表示,前四届参赛毕业学生,除一部分进入英特尔公司外,其余均成为业界企业争夺的热点。参赛学生在职场安全、有效沟通与组织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素养,也广泛被业界看好。除此之外,“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还带动了职业院校的学科建设,促进了教育模式的调整,让学校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教学,极大影响了教育模式的转变。
本报记者 卜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