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重构数据中心
- 来源:计算机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6 14:13
Stratus是一家拥有33年历史的老牌IT企业,在过去的33年里一直做的是硬件——容错服务器生意(或者说围绕其硬件产品开展业务)。不过,这一现状在2014年将改变,Stratus会在其传统业务中加入新的业务类型——软件定义可用性(SDA),具体产品ever Run Enterprise已经进入测试阶段,明年上半年就会上市。
与其基于容错服务器的传统业务形式不同,SDA是一种纯软件的容错业务,它面向云环境,利用软件的方法基于一定的协调策略在正确的时间为业务系统提供所需要的可用性级别。这对于一个走过了大型机、B/S和云时代、习惯于硬件业务的公司而言,迈出的步伐不可谓不大。
Stratus只是在“云和虚拟化”背景下做出积极应对的公司之一,其所倡导的SDA也只是最新进入“软件定义”家族的一个,在此前的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早已在市场广泛传播,并迅速流行。
实际上,“软件定义”正在横扫如今的IT产业,颠覆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在内的数据中心等传统IT基础设施市场,尤其是数据中心市场,而相关IT厂商也正在调整,并积极在新的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软件与硬件的解耦
谁最早提出“软件定义”目前无法考证,市场上究竟有多少种“软件定义的东西”也未可知。在诸多软件定义的产品中,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软件定义基础设施最为流行,其核心理念也都是一致的,即将软件与硬件解耦,让硬件完成基本的数据存储和转发等简单工作,而由软件来完成管理、协调和调度,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脱离硬件基础设施后的自由、灵活。
以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为例,这是VMware去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根据其解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就是让数据中心完全自动化、策略驱动、高效率、真正按需提供。其优点是,采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后,用户可很方便地配置和管理自己的虚拟数据中心,该虚拟数据中心可方便地扩大和缩小。
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高度相关的是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和软件定义网络。实际上,它们都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这座大厦。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相似的另一个概念是软件定义基础设施,这是由英特尔提出的,其含义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基本一致,而不同的是,英特尔更强调的是如何让硬件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具体而言就是针对不同应用细分计算、网络以及存储硬件。
“英特尔的思路是通过x86标准化平台,为数据中心生态环境提供一个强大的软件定义的基础平台,也就是说对于现有的物理系统,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英特尔将提供性能更好的标准化x86平台与相应的组件帮助进行软件定义化,从而重新构建服务器、存储与网络技术体系。”英特尔(中国)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业务产品市场总监贺晓东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软件定义已经超出了数据中心的范畴。比如,软件定义的无线电(SoftwareDefinedRadio,SDR),SDR是一种无线电广播通信技术,它基于软件定义的无线通信协议而非通过硬连线实现。换言之,频带、空中接口协议和功能可通过软件下载和更新来升级,而不用完全更换硬件。
需求推动IT变革
在“软件定义”热的背后交织着各种力量,但其中最大的推动力还是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以及社交网络,它们的流行给支撑其运行的后台——数据中心的管理和运维带来巨大的压力。
首先,社交网络、移动计算的流行让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量都有爆炸性增长,因此有了“大数据时代”的提法;其次,市场的快速变化带来业务频繁调整和IT预算的紧张,这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者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实现管理的高效、灵活、低成本、自动化成为数据中心管理者的共同愿望。“软件定义”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它所倡导的是将传统数据中心以硬件为基础的管理和部署方式转变为软件主导,即通过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实现全面的虚拟化,并以服务进行交付之后,实现数据中心基于策略的自动化管理。
“IT行业已经走过了主机、客户机/服务器,进入云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用户需求是如此多变,因而要求IT系统足够灵活,以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要求有足够的可扩展性,可以整合各种不同的云服务;成本还必须足够低。这些都是传统IT架构以及IT部署和管理方式所不能满足的,为此,必须改变,必须创新。”谈到推出SDA业务的原因时,Stratus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NigelDessau表示。
毫无疑问,IT变革最终会带来数据中心的变革。而在数据中心变革的过程中,计算资源已经先迈出了一步,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实现了计算资源的自动化,大大提升了IT生产力,相对而言,网络、存储并没有跟上计算的步伐,这也成为时下市场竞争的新焦点。
市场面临洗牌
目前,软件定义带来的这一轮IT变革才刚刚开始,其对市场的冲击还不是特别明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软件定义”会引发产业链的重新洗牌。
“当下正处于一个数据中心重架构的时代,这是一个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专注于业务的非常好的机会,同时也是市场调整的时机。”英特尔贺晓东表示。
很显然,“软件定义”至少会对市场带来一定冲击。比如,对传统网络设备而言,软件定义网络所描绘的场景是,网络硬件设备主要负责数据流的转发,而路由、控制都由一个虚拟的网络层来完成,这个虚拟的控制层可能不在网络设备本身提供,这就意味着,网络设备有可能像如今的x86服务器一样,沦为一个通用设备,这应该不会是网络设备厂商所乐见的。因此,如何找到自己在“软件定义”时代新的定位成为当下相关厂商非常关注的问题。然而,软件定义毕竟代表了当今IT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这一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早做准备比晚做要好。
“尽管在硬件容错方面,我们还在不断创新。我认为,在5年内我们的软容错收入会追上硬件收入,未来可能超过硬件成为主流。”尽管软容错产品还没有正式上市,谈到其市场前景,Stratus公司NigelDessau显得信心满满。
不过,软件定义引发变革都才刚刚开始,最终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技术最终肯定会朝向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向发展,更简单、更高效、更低成本是人们对所有技术的要求,这一点对于软件定义同样适用,相信这也必将是软件定义的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 邹大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