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中小企业社保困局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东莞,社保困局,中小企业
  • 发布时间:2014-02-19 09:25

  600多万“新莞人”因为家乡与东莞地区之间社保政策无法有效衔接等因素,对参保顾虑重重,而数以几十万计的中小企业也因为经营成本问题对缴交员工社保深感压力

  新莞人何颖萍的月工资是12634元,她每月要从工资里扣掉1010.72元交社保,而她所在的公司则需承担1768.76元。

  这两个数字,无论是何颖萍,还是她所在的公司,“都很有意见”。

  这种反映,令东莞市社保局局长梁冰始料不及。在“五险合一”的社保管理模式成为当前全国社保事业发展方向之时,东莞已提前十多年探索走“多险合一”之路,令梁冰深感自豪的是东莞已突破职工户籍、城乡户籍、就业状态等界限,率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体系以及“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

  对于企业主而言,工伤险和医疗保险比养老险和失业险更重要。只要有工人存在,随时都有发生工伤事件的可能,万一出现重大事故,一单赔偿就可以让一个小企业消失。对于个人而言,无论是就医、就业、工伤、养老,社保所带来的保护作用也显而易见。

  一项使个人和企业都受惠的政策,为何会引来两头吐槽呢?

  “到手的现金更实在”

  袁薇的选择颇有代表性。她2006年8月来到东莞,目前在大朗镇的一家制衣厂负责衣车工作。

  上班一年后,袁薇一位同事在车间过道上滑倒骨折,前后花了一万多元住院费用。但公司没有为其购买保险,并告诉他“承担部分费用将从工资里扣除。”同事对公司的处理方法无法接受,便投诉到东莞社保局,经过东莞社保局的协调,认定其在工作过程中意外受伤属工伤,公司要承担全部责任。最终袁薇同事的工资并没有受损,但职业生涯却亮起了红灯,三个月后他选择了离职。

  这起工伤事件对袁薇影响很大。她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后发现,按照法律规定,所有的企业单位都要为员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在袁薇的带动下,她所在车间十几个姐妹一起向公司提出了要购买社保的要求。2007年11月,袁薇终于领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张社保卡。

  购买社保之后,给袁薇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看病便宜了。

  “现在看病那么贵,哪怕有个感冒,进医院后没有一两百都出不来,如果遇上个什么大病,真是‘一病回到解放前’。有了社保之后,生病再不用忍了。”袁薇告诉记者,她一个月前刚刚生了孩子,因为了剖腹产,社保给她报销了3500元,自己只垫了很少的一部分钱。

  使袁薇受益的,是刚刚实行的生育医疗费待遇新规,从连续参保并且足额缴费满24个月调整为满12个月。东莞市社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而且连参保男职工连续参保并足额缴费满12个月后,其未就业配偶也可以享受同等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社保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在落实的过程中有时却也不方便。《小康》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都表示过程比较“麻烦”。

  “看病实际报销达不到规定的那么多。”位于东莞市南城区香港某集团的员工何颖萍说。她每次感冒发烧到门诊看病,都要花一百多元,而真正拿单去报销时,都只能报销十几块钱,理由是她在治病过程中用了医保目录之外的药品,比如说进口之类的药品都不能享受报销。但对于病人而言,用什么药,能不能获得报销,自己都没有选择的权利。“连路费都不够,还麻烦,后来干脆都不去报销了。”

  受访的年轻人多表示,他们理解的社保主要就是医保。事实上,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在他们看来,离自己还非常遥远。当得知每个月都会从工资上扣除8%的数额用来缴纳社保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好多”,对部分年轻人而言,与其几十年后领取未知数目的养老金,还不如每月多几百元到手实在。

  除此之外,东莞与内地大部分地区的社保政策区别甚大,社保转移渠道不通畅,新农合与东莞“一体化”的医疗保险有重合,令许多新莞人深感彷徨。加之近年来不断传出养老金亏空、延长退休等言论,使新莞人对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颇有怀疑。

  “在内地农村,我们外出的年轻人必须要在家里购买新农合,否则自己的老人和小孩都不能看病报销。”来自湖南的陈熙对记者说,在东莞打工再花几百块另买一份,不值得。

  “东莞的社保政策在全国都具有领先性,也是中国社保体系发展的一个方向。”东莞市社会保障局局长梁冰则向《小康》记者表示,经过几年的逐步完善,东莞市社会保障事业基本实现了市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偿、失业有济”。但梁冰同时坦言,新农合与社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制度,不同主管单位,中央曾多次称要统一,但一直没有实质的进展。

  上述种种因素,严重影响了新莞人对参保的积极性。《小康》记者深入东莞采访调查发现,众多“新莞人”因为家乡与东莞地区之间社保政策无法有效衔接等因素对参保顾虑重重。而数以几十万计的中小企业也因为经营成本问题对缴交员工社保深感压力。

  无论是参保人还是中小企业主,他们的感觉,或许跟梁冰并不完全一样。

  中小企业的难言之隐

  企业利益下滑,社会责任加大。

  东莞市部分中小企业正面临着这样的两难困境。按照国家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灵活的就业人员都必须缴纳社会保险,而缴纳的金额则按照不同情况由国家企业和个人按照不同比例承担。东莞目前实施的是以工资为基准,个人8%,企业14%。

  东莞某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扬直言,“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本来就非常有限,国税地税负担就比较重,再加上给员工购买社保,那就是雪上加霜了。”张扬给《小康》记者算了一笔账,其公司共有员工820人,即使以东莞平均工资2138元为基数来看,企业也要承担2138×14%×820×12=2945308.8元/年。而这仅仅是平均工资,在他的公司里,几乎没有人的月收入低于这个水平的员工。近年来,员工工资每年都在上升,缴纳社保的基数也逐年增大。

  东莞美维电路有限公司是一家电路板生产龙头企业,目前员工3700多人,高峰时期超过4000人,年生产总值十几个亿,利润8000多万。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管兰景新对记者说,每年在员工社保这一块的交纳金额达2000多万,“但目前还可以承受”。

  2008年金融风暴令以外贸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受到重创,在腾笼换鸟的地方政策背景下,这些以加工为主业的中小企业日子过得一日不如一日,如何降低成本,成了他们绞尽脑汁也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员工的工资超出了平均工资,但绝大部分都没有按照实际收入按比例缴纳社保,我就坚持了一点,2138元是最低线。”张扬承认,为了节约成本,有些时候还不得不择手段。在中小企业界,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对于企业主而言,工伤险和医疗保险比养老险和失业险更重要。万一出现重大事故,一单赔偿就可以让一个小企业消失。张扬说,大部分企业主都会主动为员工购买工伤险和医疗保险,因为涉及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养老险和失业险,似乎跟他们关系不大,大部分能不买的都不买。

  东莞市社保局的统计数据也可证实,购买工伤险的远远要大于购买养老保险的人数。截至2012年底,东莞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07.92万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均为616.86万人,工伤保险494.14万人,失业保险312.78万人。

  另一位企业老板则宣称,几乎没有哪家企业是真正100%给员工购买保险的,因为东莞工人流动性非常强,今天一百个工人,明天就可能只有七八十个了。既然有这个特性,当社保局查到没有购买社保的工人时,就称是“新来的”。《小康》记者在某制衣厂随机询问了五个工人,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购买了社保,而其他四人中来该厂上班的时间最长的超过了三年。前述东莞社保系统工作人员说,要想所有企业真正意义给员工100%购买社保,目前来说还是不现实的事情,首先要解决工伤保险,然后是医疗保险,最后再逐步扩展到养老保险。

  兰景新对记者坦言,随着现在员工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媒体对社保的宣传等作用,许多外来工面试时就会问及有没有社保。面对如今年复一年的招工难问题,“给员工购买社保,会让人觉得你这个公司比较正规,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在利润薄、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离开了东莞,有的直接关门。”张扬坦言,这种结果社保负担并非直接原因,但肯定有影响。数据显示,在东莞有12.69万家“中小企业”,占所有企业总数的98%。

  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这些中小企业能做的选择并不多。

  出路何在?

  面对来自参保人及中小企业的种种质疑,东莞市社保局局长梁冰说:“购买社保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一种保障,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善。”

  在2009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东莞市社会保障局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单独设置的社保行政部门得以保留。而当年,东莞市社保局采取的一大改革措施,就是出台社保费率的阶段性下调和困难企业缓缴保费的政策,为东莞企业减负4.75亿元。

  事实上,这一措施一直延续下来,并且不断改进。

  2012年的减负措施更为东莞企业每年“减负”约12亿元。比如原来准备上调社会养老保险单位费率至12%,暂缓执行了两年。一个百分点的减少却为企业减轻了巨大的负担。另如东莞市工伤保险实行费率浮动机制,作为特殊用工的建筑企业,参保缴费采用企业工资总额1.5%的征收政策。但从2012年9月起,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从1.5%调整为1%。除上述两种之外,2013年社保共有7项为企业减负措施。原措施中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率从3%调整为2.5%,下调的0.5个百分点为单位缴费。这一调整原本于2013年7月起恢复。但考虑到目前经济形势仍不明朗,这一措施又延续一年,2014年7月起自动恢复。

  社保部门已经考虑到了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局。梁冰说,在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时,对企业拉一把,企业得以休养生息,员工权益才能更好得到保障。企业给员工购买社保,既为员工切身利益着想,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减免显然是暂时的,东莞市用来填补空缺的是社保基金的盈余。长期来看,随着企业员工权利意识的大涨,中小企业的这一困局只能以企业的转型发展为出路。

  政府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13年底,东莞市政府宣称将每年拿出规模不少于3000万元的资金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其中,申报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需是中小微型工业企业,且上年度实际缴纳税金以及减免税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4%。该类项目最高补助额为100万元。

  在东莞,无数陷入两难的中小企业老板,都期望在政策的春风和市场的机遇中找到出路。春节将至,张扬的企业在年后将有30%的员工不会回来,如何招工人,能否招够工人,是即将面临的下一个难题,坐在记者面前的张扬既期待,又忐忑。

  文/《小康》记者 刘建华 东莞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