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助力消费 数据提升价值

  整体来讲,2013年我国的经济形势“稳中向好”。一方面,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就业情况良好;另一方面,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信息产业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我国的消费环境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多年持续快速的发展,我们在资源方面的优势已不再那么明显,甚至在某些行业资源已经成为我们的劣势。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也要发生较大改变,投资和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随着中国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中国在消费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信息技术和消费领域的各种商业模式相融合形成了信息消费,它对推动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和拉动内需正在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IT市场:IT服务占比持续攀升

  多年来,我国的IT市场基本上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在国内众多行业当中,特别是有规模的行业中,IT的发展速度一直名列前茅。2013年,我国软件和IT服务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速度达到18.7%和20.7%。由于硬件产品的普及率已经比较高,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7%,相对来讲增长速度比较慢,未来的发展趋势仍然是如此。IT服务在整个市场当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抬升。预计到2016年,IT服务将在IT市场中占到31%的份额。

  2013年中国硬件IT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传统PC市场严重下滑,下降幅度达到了14.4%。,它的市场普及已经基本完成,以后的市场更多依赖于产品的更新换代。这和软硬件的升级特别是操作系统的升级有很大关系,但我们看到2013年Winows 8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拉动作用。 二是硬件产品进入微利时代。未来几年,OA外设产品的销售主要依赖于B2B市场的增长,打印机会成为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厂商推出基于打印机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我觉得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三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逐步落地,推动了服务器存储设备的增长。从应用上来看智能电视、智能电网、移动商务、数字医疗,这些新的概念开始快速普及,这对硬件市场扩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13年中国软件市场规模达到了1903亿元,应用软件占比达到76.4%,仍然是市场主体。比较几大类产品的增长速度可发现,信息安全市场的增长速度最快。安全产品是信息化快速、持续普及和发展的最基础的保障。该领域更加吸引业界的关注,未来这个领域也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再看IT服务市场,2013年市场规模超过了3000亿元,与2012年相比保持了20.65%的增长速度。IT服务市场未来仍然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行业服务不断细化,IT支持和维护也会以外包的形式体现在市场当中。

  整体来看,中国IT市场未来几年仍然会保持比较健康、快速的增长态势。

  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引爆点

  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的市场规模达到了近2万亿元。从产品结构来看,信息服务占了50.1%,信息产品占了47.9%,信息内容只占2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主要领域中,智能手机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40%,达到3900亿元,通信市场规模达到7700亿元。信息内容所占的比重稍小,但这个市场其实非常繁荣,只是我们是按照产品的销售收入来统计的。这说明在信息内容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息消费是我国新一轮扩大内需策略的重要引燃点,也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工具。

  我们对信息消费有个明确的定义,是指以个人消费者为主体,对信息产品、信息内容、信息服务进行购买所形成的市场,数据来源为各消费对象的销售规模。其中信息产品既包括电脑、手机、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硬件产品,也包括游戏、移动App等软件产品;信息服务既包括通信、广电、网络等基础服务,也包括存储、增值类的应用服务;信息内容则包括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书籍等。信息消费产业指与信息消费相关联的各类企业主体的集合,其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设施层、设备层、平台及应用层,数据来源为相关产业各细分领域企业生产产值(或业务收入)。

  信息技术完全具备推动消费增长的能力和潜力,为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力量。信息消费市场引领创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包括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慧城市、游戏娱乐、远程教育等。第二,商业模式持续创新,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服务化、传统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专业化这几个方面。现在大家都越来越习惯在网上买衣服,但显然,真正赚钱的不是服装企业,而可能是开网店的人。这样的价值链分布很有意思,也就是说真正的价值集中在了IT和互联网领域,而不是集中在最前端的生产制造领域。第三,产业融合不断出现,包括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传感技术、生物技术等都开始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我们的手机上实现了。我觉得,信息消费正在改变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它对刺激消费乃至改变整个社会生活,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提升产业价值的后起之秀

  大数据的概念虽然比物联网、云计算要晚,但目前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焦点。2013年大数据的市场规模为34.3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100%,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增长速度会持续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态势,到2016年预计能达到269.8亿元的规模。过去几年,各地兴建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也为大数据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大数据市场可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和数据应用层,从设备上涵盖存储、运算、一体机、基础软件、IT服务等各个领域,是个涉及面非常广的领域。

  产业与技术变革的“一二三四”

  展望新一轮的产业和技术变革,未来将往哪个方向走?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一”是一个跨界,互联网和各个产业会产生渗透和融合。“二”是两大生产力,除了工业生产力以外,信息也将成为一种生产力,在生产生活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三”是新材料、信息资源和新能源三种资源,信息现在已经以一种资源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四”是四大平台,即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平台。

  现在企业都在讲互联网思维,因为互联网在供应、需求、竞争、主体等四个方面对商业生态进行了重塑。

  总结来说,IT已经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未来几年中国IT市场仍然会保持非常好的活力,很多创新产品和技术会在这个行业中涌现,它也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李树翀表示,信息消费市场引领创新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包括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智慧城市、游戏娱乐、远程教育等。第二,商业模式持续创新,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服务化、传统服务网络化、信息服务专业化这几个方面。第三,产业融合不断出现,包括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树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