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中纪委握拳打“虎”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反腐倡廉,中纪委,违纪违法
  • 发布时间:2014-03-06 09:22

  马年春节刚过,中纪委的“马上反腐”便让两名御马背上的省部级官员“马上下马”。2月18日晚,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12小时后,中纪委再发力,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祝作利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

  消息甫一公布,无论是坊间舆论还是业内普遍共识,均期待马年还会有更多的“老虎”被伏,亦猜想中纪委不排除对“打虎”行动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事实上,鉴于当下腐败仍然多发的严峻态势,十八大后的反腐败形成了一场较以前更为猛烈的风暴。由中纪委担纲的反腐先锋,频频重拳出击,至今已扫落22名省部级官员。

  细心梳理这些官员的履历不难发现,其涉及体量巨大的基础行业领域、执掌国家和人民“刀把子”的政法系统以及坐拥一方的地方大员等。其影响所及,自然也少不了政商勾结、利益输送之下的商人群体。

  实际上,政治清明是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政治愿望,党中央对于腐败现状的判断已经很清楚:“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对于这一判断,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时时处处将其彰显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中:从“打铁还须自身硬”到制定八项规定,再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一年多来,不仅让众高官连同他们手中的权力一道被关进了笼子里,而且让甚嚣尘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了遏制。

  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实现着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转变。

  众多学者认为,全面改革和反腐败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为显著的两个施政特色,而反腐败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器,是客观形势使然。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制度”一词被放在了突出位置,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并明确了制度建设的方向,即“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反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纪委“打虎”行动的每一个指向,均决定此轮反腐风暴的走势。舆论普遍寄希望于此轮“打虎”的胜果,是为了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老虎”。

  百姓声音

  《民生周刊》读者周兴文:反腐败需要多元化监督约束体系,要拓展老百姓监督政府的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反腐败中的积极作用。

  律师刘英杰:中央应进一步研究论证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统领的法规制度体系,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

  改革路径

  2012年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八项规定”。

  2013年1月

  第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召开,提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订《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并抓好落实。

  2013年5月

  中央2013年第一轮巡视工作启动。

  2013年6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召开,严查“四风”。

  2013年10月

  中纪委等印发《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材料汇总综合办法》,规范干部报告个人事项汇总工作。

  2014年1月

  第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强调全党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任务部署上来。

  □本刊记者 郑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