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剑指公平问题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教育改革,公平问题,均衡发展
  • 发布时间:2014-03-06 09:37

  百姓声音

  大三学生程城:上大学了,花钱挺多的,学的也不是什么热门专业,万一找不到工作,对不起家人呀。

  四川通江某“陪读”家长:村里学校学生越来越少,老师也很不稳定,教学质量更难以保证,我就带着娃儿来县城读书了,租房等生活花费挺高的。

  改革路径

  2013年1月26日

  全面部署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

  2013年2月4日

  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专业标准发布。

  2013年5月30日

  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2013年8月15日

  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

  2013年8月30日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3年9月10日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3年11月16日

  首次核准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等学校章程,切实推进高校依章程自主办学。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十八届三中全会亦要求,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以此破解择校难题。

  继2013年公众反映强烈的异地中高考方案相继出台后,2014年教育改革再次剑指公平问题。

  为实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2012年底,教育部启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这一年,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开始配置接收和播放设备,让孩子们尽快告别缺师少教、闭塞单调的生活。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一年以来,各地通过结对帮扶、教师交流、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将优质教学资源输送到边远和农村地区。

  除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硬件建设外,教育部对“软件”的完善和加强也未放松。国家层面对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费补助政策的连片特困地区给予综合性奖补,促进乡村教师留岗、爱岗。

  此外,教育部先后制定《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等一系列针对教师的规章制度,其中,“以德为先”的要求和“一票否决”的严厉措施,破除了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加强了对教师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

  2014年春节刚过,教育部网站就公布了“基本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要求”的293个县(市、区)的名单。一周后,关于“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两个“意见”也相继出台。

  2014年2月18日,教育部出台《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其目的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督导条例》的要求,通过强化国家教育督导、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而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督导评估工作将健全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约谈及问责制度,还将增加“一票否决”内容,计划争取完成500个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

  通过督导评估,深化教育改革、经费使用、师资均衡、教师轮岗、异地求学等方面都将找到抓手,惠及更多学生。

  本刊记者 崔银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