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范儿

  初春的首尔街头寒风依然冷冽。东大门设计广场及公园(Dongdaemun Design Plaza & Park,以下简称DDP)的宣传条幅飘扬在几乎所有干道的路灯上,它的设计者是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英国籍伊拉克裔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

  3月18日,工人们还在DDP的角落里做着最后的安装工作。这是在DDP正式对外开放的3天前,开幕典礼“ZahaHadid_360°”在DDP大厅举行。当市政府官员、DDP管理高层以及扎哈事务所的建筑师把祝愿词和项目介绍用英文韩文说了一遍又一遍,场面快要冷却下来的时候,主角扎哈才翩翩而至。例牌的迟到,例牌的一身黑,例牌的女王范儿,这位传说中的建筑界女魔头,也许是最适合DDP这个项目的建筑师。

  扎哈事务所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Patrik Schumacher)的开场白非常坦率:从赢得国际竞赛一直到项目竣工,扎哈的设计——这座耗资4840亿韩元、历经5年建造的“世界最大规模的非标准建筑物”——一直饱受争议和质疑。但是,话锋一转,他认为这座被形容为“来自外太空的宇宙飞船”的建筑最切合东大门这个地方。伴随着一股股“韩流”,东大门成为来自亚洲各个地区的游客和买手们朝拜搜购必到之处。24小时运营的购物商场大厦、沿着曹溪川蔓延数公里的批发市场、川流不息的车流人群构成一幅典型的亚洲城市图景:混乱但充满活力。

  DDP总建筑面积超过8.6万平方米,艺术厅、展览馆、设计实验室、创意市场等15个不同的空间水平延展,与周边的高楼们形成强烈的对比。复杂曲面建筑造型,令建筑学传统意义上的立面消失了,城市周边不同方向、不同标高上的界面顺滑地连接在一起,抹平了建筑室内和室外之间、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壁垒,从而产生建筑所定义的城市空间的多种可能性。

  在建筑幕墙材料上,DDP仅使用了三种主要元素:铝板,清水混凝土和植被。其它构件如采光窗、空调风口和照明灯具都被小心翼翼地隐藏,以保证建筑外观的纯粹性。DDP的复杂曲面几何形态决定了大部分的铝板单元片都是空间弯曲并独一无二的,因此幕墙设计、制作乃至施工的难度非常大。扎哈事务所通过电脑中建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简称BIM),每一片铝板的造型被数字化输出到制作工厂,使用针式支模(PinMould)机床压制。然后在现场再按BIM模型提供的空间定位,指导施工安装形成建筑表面连续不断的顺滑曲面。

  首尔之后,扎哈继续奔赴她的另一艘“飞船”降落之地:香港。位于九龙半岛红磡的香港理工大学在2007年邀请包括扎哈、妹岛和世、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等全明星建筑师团队,参与被命名为“创新楼(Innovation Tower)”的新校舍建筑竞赛。中选的扎哈方案几乎就是香港城市和建筑设计特点的一个标本:在拥堵的城市中见缝插针,挤出狭小且复杂的用地;建筑体量腾挪躲闪,以避让现存的场地元素如树木、保留建筑物等;繁复的功能要求,被高度整合形成一个紧凑的综合体;在寸土尺金的现实下,建筑竖向生长但同时也不忘营造对自然环境的接触可能。

  建筑主体以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清水混凝土塑造的平台容纳了摄影棚、模型制作间、汽车设计制作间以及设备用房等对自然光要求比较少而且噪音大的用房,同时也连接了地面层的体育设施、城市道路以及校园平台层的其他教学楼。平台上一高一矮两座楼则互成角度倚靠在一起,楼之间留下细长的中庭引入一线自然光,天光透过从北方飘来的雾霾,洒落在穿梭中庭的联系各层教学用房的楼梯上。竖向的交通联系,是从竞赛开始就提出并贯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建筑师期望通过建筑设计促进不同学科的学生和老师们在楼梯上往来“偶遇”,互通信息,从中观察到其他学科的动态,以形成创意的“跨界碰撞”。

  连续的亚洲旅行让扎哈病倒了,原定的校内公开讲座由帕特里克代替。当他在滔滔不断地讲述着扎哈的设计理念时,场下的许多听众却在分神玩着手机。也许他们更希望看到明星,而不太关心讲座的具体内容。这或者是为什么扎哈在新兴国家拿到如此多的项目的原因,下半年扎哈事务所在亚洲还有四个项目要竣工开幕——明星光环,通过传说中的“毕尔巴鄂效应”来提升区域内附加值,也许比建筑本身更重要。

  扎哈事务所仍然在风头浪尖,穿Issey Miyake的女魔头还会继续全球飞行。

  文/本刊特约记者 Jay.D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