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限购“松绑”论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限购,楼市,房地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4-22 08:32
城市舆情报告
通过对舆论观点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对于“多省市酝酿楼市松绑”的传闻,虽然媒体多不看好,但相当一部分普通民众则表示欢迎
始于2010年的楼市“限购令”出台迄今,已有数十个城市实施了相关政策。近日,媒体曝出多个城市的限购政策在2014年出现了松动迹象,引起舆论关注。
在舆论场上,温州一直是楼市限购“松绑”的话题中心。另外,长沙、杭州等多个城市相继召开的房企沟通会上透露出的信息也被媒体广泛传播。
“多省市酝酿楼市松绑”的新闻于4月1日开始出现,经过一天的发酵,新闻报道量开始激增,舆情传播在4月3日达到峰值,出现了650篇相关报道。清明节期间,舆情传播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4月8日上班后,新闻报道量再次激增至近四百条,可见媒体及网民对相关事件保持了持续关注。
媒体对相关事件的报道较系统,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是否应该“松绑”,哪些地区应该“松绑”上。除报道外,近日也出现了大量围绕“限购令松绑”的评论文章。《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和讯网等媒体均出现了相关的评论文章。
自媒体方面,通过对新浪、腾讯的微博平台进行监测并对微信抽样调查后发现,本次事件自媒体参与度较低,相关新闻及评论较少,大多以转发传闻媒体的报道为主。
且舆论关注点也较为分散。
通过对舆论观点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对于“多省市酝酿楼市松绑”的传闻,虽然媒体多不看好,但相当一部分普通民众则表示欢迎。还有相当一部分声音认为,无论是否“松绑”,行政手段介入房地产市场时应慎重,不能一刀切。
“‘限购令’是从‘需求侧’入手的调控政策,意在压抑购房需求拉低房价,其实是伤害市场机制的做法,偶尔、临时用用未尝不可,长期不变确有不妥,与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相悖。作为政府有形的手,调控房地产更要在‘供给侧’下功夫,做政府应该做的事---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各类保障房供给力度,建成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来自东方网的时评《楼市“限购令”该松绑了》认为限购政策伤害了市场机制,这类声音在近日的时评中很具代表性。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各地政府对楼市的“松绑”迹象持消极看法,有看衰楼市的声音认为,“松绑”无法救市,意义不大。新浪微博中有财经评论员认为,“越松绑可能投资者越不敢买”。
还有评论认为,不能简单把一些城市的“满足首套住房贷款需求”的做法简单理解成给楼市调控“松绑”。华声在线的评论分析:“(满足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是楼市调控政策的‘定向宽松’。这意味着,今年的楼市调控政策总体上依然从紧,在信贷政策的具体执行上,不是‘一刀切’而是有紧有松,差别化对待。这种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让人们把房子买来当作居住的商品而不是投资品或投机品。”
网民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经历来对楼市“松绑”一事留言评论。比如,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中表示:“楼市的限购是把双刃剑,的确抑制了购房需求,但出租房子的需求大增,在限购令下需要租房的人多了,现在房租涨得太厉害。我上个月去租房,愣是被价格给吓回来了,我就属于被误伤到的人。”
也有网民认为只有将房地产的供需交给市场,房地产价格才会趋于合理:“有人天天呼吁限购,目光太短浅了!只有放开限购,让房地产商多盖房,房地产价格才会逐渐合理。你先不管人家有钱人买多少套在哪里炒,你想啊,房子多了,房子还值钱吗?相反,限购政策看似可爱,但供给没有增加,政府又不允许私搭乱建,房价怎么会不涨呢?”
(本文由城市中国网与本刊独家合作)
文 | 蒋阿简 刘初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