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把脉

  •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 关键字:经济学,中国经济
  • 发布时间:2014-06-05 08:59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这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共识。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4%,4月份和5月份,经济表现亦相对低迷。这种形势虽然被普遍认为是正常的,但是,对于习惯了高歌猛进的人们来说,或多或少有些不适应。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中国经济,国内外出现了种种议论和争辩。比如,经济形势究竟如何?要不要刺激?本期杂志出版时,恰值年中,为此,我们组织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系统地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这方面的内容组成了本期的封面专题——“年中经济研判”。

  国研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认为,随着终端需求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短周期见底信号增多,增长“失速”的可能性不大。他建议,应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总基调,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快风险梳理处置,疏通金融体系功能,增强经济活力;尽快出台一批见效快、带动作用强的改革措施,稳定投资增速;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培育增长新动力,构筑经济运行新平台。

  中国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指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中国发展面临三大问题:劳动生产率增速大幅放缓,这是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根本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贫富分化和收入分配差距加剧;过去的高增长已经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中国必须转换思维,改革政经体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是否出台刺激政策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是否触及或穿破底线,二是未来经济下行趋势和风险是否一定会出现。从目前判断,整体经济还未触及底线;从先行指标看,宏观经济趋势则有进一步下行的惯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判断,影响当前经济增长减慢的因素还会继续存在,中国经济仍会延续稳中趋降的态势。把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他建议适当放开房地产限购政策,继续支持自助性和改善性需求,防止房地产价格短期大幅波动。

  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北师大教授张生玲和王诺的建议是,稳定宏观调控政策,不出台大规模刺激性政策,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倒逼市场进行结构性调整;同时加强供给面管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三位外国专家基于各自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他们的政策建议。美国进步中心研究员亚当·赫什给中国的建议是,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不是好东西;中国经济模式过于依赖不稳定的美国市场,这很容易导致自身的不稳定;金融监管对经济稳定和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东京大学教授松田康博认为,要实现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增长,一定要有完整的社会福利政策,所以,扶贫政策、房产税、遗产税等一定要到位。中国必须启动一系列改革以改善社会福利。

  经济学人首席经济学家Simon Baptis认为,如果改进业务流程,改进设备、资源和人才使用效率,中国经济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尤其巨大。2014年,房地产拐点是否显现?几位来自一线市场研究机构的分析师给出了他们的实证分析。

  国际视野是本刊的一大特色。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最近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解答了中国读者疑惑的一些问题——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等?为什么会出现信任缺失?如何衡量地方政府的政绩?这位为许多中国人所熟知的诺奖获得者呼吁,人们必须远离物质主义。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不改变,地球可能负担不了。

  美洲国家对话组织荣誉主席彼得哈基姆是本刊的老作者了,他为本期杂志撰写的《拉美地区的腐败》一文指出,乌拉圭和智利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能否向公众提供达到一定水准的公共服务,是其能否成功遏制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难免不让人联想到正在强力反腐的中国。

  本刊专栏作者党国英在《走出土改僵局》一文中则提出了一个新的农地改革思路——调整大的土地用途管制办法,实行农业保护区制度;在农业保护区内外对村庄占地的管理实行不同政策。

  崔克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