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与改革

  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力度显著加大,“苍蝇老虎一起打”,落马官员的数量、级别,前所未有。对“裸官”的治理,也逐步深入。加之“群众路线教育”和“八项规定”的渐次落实,官场生态正在出现新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官员认识到了“为官不易”。

  当前的高压反腐得到公众舆论的高度赞同,但是一些议论也随之出现。有人认为,持续的高压反腐态势影响了经济发展。有人提出,应当给干事的、改革的官员,创造宽松的环境,对于以往的腐败行为,实行有条件赦免。

  “反腐影响经济”、“反腐阻碍改革”的论调,可以说一直存在,有一段时间甚至成为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被有的经济学家包装成“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

  这些议论当然无法撼动反腐的正义与正当,但其流露的情绪、观点,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人们的认识。因此,厘清反腐与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在当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目前的反腐恰逢经济下滑之时,反腐影响了经济增速,很自然会被拿来“说事”。4月初,美林银行的一份报告就测算,反腐至少导致中国今年经济增长减少0.6至1.5个百分点,因经济活动减少带来的损失可能会达1350亿美元,接近孟加拉的经济规模。而高端餐饮业、酒店业的凋敝直接缘于反腐,在公共舆论中更是成为共识。

  在现象层面,这些看法有其合理逻辑。但需要明确的是,所谓因反腐而受到影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因腐败创造出来的繁荣,不是恰恰反证了一味追求速度的弊病和伴随腐败而来的繁荣中的泡沫?这些绝不是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所应有的东西,也无法被其他社会成员认同,最终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同时,短期的经济下滑以及某些行业低迷,也并不能证明反腐不当。

  腐败绝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反腐实际上是主动改革的一种方式。因为,反腐有助于改善经济结构和完善市场体制,为下一步改革发展铺路。

  改革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其必然会遭遇以权力阶层为主体的既得利益集团的竭力阻挠,反腐也一样。因此,有人从社会稳定和创造宽松改革环境的角度,主张对某些“腐败呆坏账”就此划断、实行特赦,以换取这些既得利益者对于改革的支持。这样的观点当然也有其道理,但就中国的现实而言,一个无法绕过的必要前提是,必须由“权力反腐”过渡到“制度反腐”,把反腐纳入制度轨道,让反腐成为改革的有机组成,由此“特赦”才会获得正当性,才会达成社会谅解。否则,仅仅依靠权力反对权力腐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制度建设,目的在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而不是把官员关进笼子里,不腐败的官员,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和自由。担心因为反腐,改革没人推动了,事情没人干了,是“官本位”的陈腐思想在作怪。一旦做了官,连腐败也是有理的,把自己腐败的原因归结为制度和环境,说这样做是为了改革,这种糊涂思想,危害极大。说什么为了改革,请问,这样的改革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吗?这不是为了改革,而是糟蹋改革!

  固然,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看着他因腐败而沦为阶下囚,感到痛心,是人之常情,但是,因此无原则地提出什么“赦免”,则是皇权专制时代意识形态的残余,与现代法治国家的观念,相距何其遥远!

  检视中国当前的反腐,决策层的重视和决心固然重要,但仅靠这一点显然不够,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上下大工夫。需要继续坚定地推动全面改革,通过改革建立起他律机制。

  在此,不得不强调的是,在短期,高压反腐,便于打开改革局面;但是,就长期而言,要打造“常青廉政”,则必须依靠法治反腐、制度反腐,扩大公共参与,健全民主监督机制,这才是针对腐败等政治顽症的治本之道。也只有通过法治反腐和民主反腐,官员和民众的合法权利才能获得平等一体的保护。

  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对其所遭遇的阻挠和干扰无需惊讶。而在更深层次上,反腐其实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需求日益迫切。如果政治体制不改,也就意味着利益分配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得不到有效制约。请想一想,一个能源局正处级副司长的家中,居然搜出上亿元的现金,说明了什么?还不是权力太大造成的?如果不能把他手中掌握的审批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就会有更多官员被关进笼子。因此说,辅以制度建设的反腐败,本身就是改革,就是对改革负责。

  当前的高压反腐,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切不可把两者割裂开来,不应就反腐谈反腐,就改革谈改革。深化改革一定要反腐败,反腐败就是深化改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