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

  【摘 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5380)对100例血小板数与直方图不符标本进行计数,对比分析。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和反复混匀次数、采血时间等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计数PLT。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结合血小板的直方图进行判断,必要时进行显微镜计数或重新采血。

  【关键词】血小板;影响因素

  口腔外科施行拔牙术前首先要检测病人血常规特别是血小板是否正常,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等功能密切相关。血小板(PLT)检测是牙齿治疗前最常用做的检查之一,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血小板特别容易发生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故常难以准确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往往不是很稳定。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很多,现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100例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病人血液标本,其中有20位患者是刚抽完血立马检测的,20位患者是抽血放置时间超过6h的,另外20位患者标本混匀少于5次,另外20位患者的标本混匀超过20次,最后20位患者的标本是采血时耗时太长。全部患者都进行血液的重新采集,用于检测。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标本都使用迈瑞5380型细胞分析仪,做进一步的检测,使用EDTA-K2作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静脉血,放置5min-20min后缓慢的摇匀5-15次,对这些标本进行血小板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采取t检验,数据使用正负平方差表示,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位刚抽完血立马检测的患者标本与合格组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对比,两组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0位抽完血放置时间超过6h的患者标本与合格组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对比,两组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置时间过短会导致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偏低,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小板检测偏高,直方图异常[1]。另外20位混匀少于5次的患者标本与合格组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对比,两组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20位混匀超过20次的患者标本与合格组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对比,两组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混匀次数少则血小板未完全聚集,混匀次数过多则血小板和红细胞会发生破坏,均会影响血常规测定结果[2]。最后20位采血耗时太长的患者标本与合格组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对比,两组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为了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检验科必须尽量避免导致结果不准确的因素,对于口腔科,血小板的检查尤为重要,血小板的计数检查,需要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都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这里主要讨论分析前和分析中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首先采血过程要控制操作速度,操作缓慢。压脉带压迫血管时间过长会导致组织液进入血管,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采完血,混匀不及时不充分也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放置时间过短也可导致血小板聚集,导致计数结果偏低,当出现以上情况时,结果很不可靠,需要重新采血,进行检验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容易产生体积较大的血小板,这种大血小板容易与红细胞想混淆,引起血小板计数偏低。此外,全血标本需不断混匀,2h内完成测定。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检测结果偏高。另外,仪器堵孔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血小板的检测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包括血标本抗凝剂的多少,血标本小红细胞的影响,标本溶血,脂血等,在此不做一一讨论了。

  参考文献

  [1]尤晓萍.全血放置时间对血小板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7,(11):44-45.

  [2]袁哲.静脉血抗凝样本颠倒混匀次数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36):505-506.

  王光乐

  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