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课程表上的大乱斗

  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旅游、假期安排,几乎都离不开一样东西—课程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课程表由最初的纸张变成了现今手机上的应用,并深受学生用户群体的青睐。这一现象促使了众多公司如决堤洪水般涌入课程表应用市场,这一小小的应用领域一时间掀起一场无烟战争。

  风云涌动,花样天地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电子产品的兴起,很多网络公司相继推出了众多移动应用,例如前不久微软公司推出了iPad版Office。不过移动应用并不只是局限办公,从音乐、视频,到游戏、股市;从居家、旅行,到购物、打车,可以说它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强势来袭,课表新世界

  2012年,有一款专门瞄准大学生的移动应用横空出世。它先是在北大内测,之后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在仅仅依靠口碑营销的情况下上线,十天后安装量就达到十万,接着更是顺势荣登App Store首页推荐,在距离应用正式上线还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应用下载量已达50万,日活跃用户10万。除此之外,它还是第52期豌豆荚设计奖的得主,并入围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这就是《课程格子》。

  《课程格子》是一款基于手机的校园社交应用,覆盖iOS和Android两个平台。它曾是苹果App Store官方2012年度精选应用,并被预装在苹果中国所有专卖店的iPhone、iPod touch中演示。依托前100万大学生用户的输入,《课程格子》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学课程信息数据库,完整收录了中国超过3000所大专院校课程信息,拥有近1000万课程数据。除了课程提醒和考试提醒等功能外,用户还可以在《课程格子》里与同学搭讪、分享笔记以及根据课程评价选课。

  《课程格子》的强势来袭,引起了不少应用开发者的注意。一时间,它既是被冲击的对象,也是被效仿的先行者。之后,有不少相关应用工作者对《课程格子》有了“觊觎”之心,想将它赶出这个市场。不过,《课程格子》的开发团队并没有畏惧,反而越战越勇,不断地对《课程格子》进行完善、更新,以稳固地位。

  2013年8月16号,《课程格子》在iOS和Android两个系统发布了一个全面改版的3.0版本。3.0版本采用了最新的扁平化设计,全面革新交互方式,增加了手绘地图、复杂课程安排和时间模式等新功能。在AppStore上架后,同月23号它获得了App Store的首页新品推荐。今年2月12号,《课程格子》又在iOS和Android两个系统发布了4.0版本,通过明确主题、更新板块,使《课程格子》更贴近大学生活。“大学生的社团活动、自习时间、找工作等方面还有很多需求可以挖掘,希望《课程格子》可以一一去探索和满足。”《课程格子》创始人李天放曾如此说道。

  自《课程格子》推出以来,就以一种势不可挡的气魄席卷各大高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一现象好像让《课程格子》地位不可撼动,那么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次发力,与时俱进

  就在几年前,国内已经上线了不少类似于《课程格子》的应用,不过都没得到重视。而在《课程格子》的影响下,已经有众多开发商看到了课程表这块市场。

  早在《课程格子》上市之前,《365日历》也曾推出过相应的应用—《365课程表》。不过由于《365日历》只是将它当做旗下的附属产品,所以没有给予重视。但在《课程格子》的搅动下,《365日历》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将《365课程表》摆上正席。去年,《365日历》对其课程表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进。到目前为止,由于《365日历》在“日期”上的造诣比较突出,所以《365课程表》已然成为一款对时间把控更精准和完善的课程应用,得到了不少新旧用户的肯定。

  《365课程表》是《365日历》为在校大学生开发的一款课程提醒应用,不同于常规课表的繁杂,《365课程表》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精确、自主、精致的记录工具和共享平台,可通过人人网账号登录,时刻与同学分享课程,不错过每一节精彩的课程。

  《365课程表》有着简便的课程表添加方式(按周填加),符合高校课程设置,手机应用上的课程表也方便携带,能随时随地查看课程。

  紧跟其后,瓜分蛋糕

  无独有偶,在《365日历》着手打造课程表的同时,另一家公司也在做相同的工作—它就是校旁网。

  校旁网是武汉弘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其宗旨是为全国高校师生提供详尽、优质的全方位立体式校园生活,所以在它旗下有不少类似课程表的应用。不过同《365日历》一样,最开始这种小应用也没得到校旁网的重视。而在《课程格子》和《365课程表》的带动下,校旁网也开始有意主攻此类应用。

  《课程精灵》是由校旁网全新推出的一款目前国内最完善的校园课程表应用。该应用与高校教务系统相对接,可以一键自动录入课程表到手机,同时也支持用户自定义“我的课程”。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款校园必备“神器”。《课程精灵》支持教务部系统导入课表,摆脱人工录入的烦恼。此外,它还有PC版本,可以在PC上快捷编辑、修改自己的课表。另外,《课程精灵》可以在使用校旁网通行证情况下和其他校园其他应用无缝对接。

  披荆斩棘,立足苍穹

  就在《课程格子》、《365课程表》和《课程精灵》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超级课程表》,这是广州周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款针对大学生的实用校园应用。它通过对接高校教务系统,快速录入课表到手机,收录千万节课程信息,可以实现校内跨院系任意蹭课。

  看准市场,对症下药

  当人人网远离大学市场后,一个新的名字已经在悄然布局大学市场。它的名字就是《超级课程表》,余佳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锁定了大学生的课程表需求,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概念,快速吸引B轮融资。

  在创建《超级课程表》时,余佳文还是一名在校学生,看到课程表的市场后,他立即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开始打造课程应用。余佳文说:“我要做全国最好用的课程表应用!”为此,他几乎二十四小时都和团队成员们在工作室里“浴血奋战”,最终推出了现已声名大噪的《超级课程表》。最新版本加入了上课时间,而不是以节次显示。顺应诸多用户的要求,提醒功能也进入了调试阶段,后期还将添加警报机制,一旦临时更换教室,大家也可以发通知共享。可以说,目前《超级课程表》属于一款非常“贴心”的课程应用。也正是因此,它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用户,并吸引多个投资者融资。

  据媒体报道,截止2013年6月,《超级课程表》应用已获得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3轮融资:2012年8月,获得第一笔天使投资;2012年12月,拿到了第二笔天使投资;2013年6月,获得千万元级别的A轮投资。

  就目前形势来看,《超级课程表》是必然上市的节奏,大学市场都开始了2000万用户的争夺,未来的大学市场会形成三家并存的局面,分别是人人网、超级课程表和联创社。《超级课程表》上市后,90后创业小伙余佳文身价不可估量,也为90后创业者注射了一针强有力的兴奋剂。

  在产品不断升级的同时,推广显然对于需要迅速积累用户数量的初创公司更为重要。最开始,余佳文发现很多人在百度贴吧里讨论这款应用,所以就想到是否能和百度进行合作,借助百度实现快速推广。对于推广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应用,百度显然不太可能推辞,这不仅能拉结一个实力派新秀,也能为自己打打广告。

  之后余佳文和百度开放云平台技术经理朴智元针对产品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百度工程师拿到APP交互图并确定没有问题之后,百度为余佳文的团队提供了负责技术的相关专家与《超级课程表》进行对接,提供技术支持。

  时代浪尖,老牌对新秀

  就应用本身而言,目前最被认可的课程表无疑是《课程格子》和《超级课程表》。这两款应用都非常的不错,不过由于《课程格子》推出得比较早,所以在各方面都比较完善,全新的UI设计、丰富的皮肤选择,让一个简单的课表应用也能玩出花样来,再加上SNS社交功能,不仅可以让用户任意的分享,还可以帮助他们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目前为止,《课程格子》收录和整理了全国3000多所高等院校的信息,而《超级课程表》同样收录了3000余所高校,虽然两款应用在收录数量上不相上下,但是在创建信息的时候还是略有不同的。

  老牌有老牌的优势,新秀有新秀的特色,不论是《课程格子》还是《超级课程表》,它们都是“课程”领域的佼佼者。

  写在最后

  “无非就是个小小的电子课程表,再美再贴心,最终又能做成什么呢?”曾有人如此轻视课程表这类应用。但回过头来看,小小的一个应用,却蕴藏了前途无量的商机。在《超级课程表》的“鲶鱼效应”下,从曾经不被重视的小应用,到现在商家眼中的肥肉,课程表必然会开辟移动应用的另一个战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