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费理财红包还是陷阱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话费,红包,网贷,联网金融
  • 发布时间:2014-07-28 13:54

  在2014年4月30日,“信誉财富”网站开始禁止提现,400客服电话无人接听。三天后,该网站再也无法打开。当投资者们冲到深圳岗头发展大厦时,事实如当头棒喝:经营P2P网贷的“信誉财富”并不存在于它声称的808室,其积聚的至少七百余万资金也早已人间蒸发。

  这样的场景也许对于传统金融客户来说只是听老人讲过在过去百年间每逢动荡年代发生的故事。但在当下的作为互联网金融方向之一的网贷领域已经屡见不鲜。除了“信誉财富”,“网金宝网站”被客户发现无法访问,被认为是发生在北京的首个P2P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案件。该平台累计成交金额超过2.6亿……

  谁动了谁的奶酪

  联网金融进入中国时间并不长,但发展之迅猛创新之活跃,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和刺激之大都让人瞠目结舌。当前金融行业利润率远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利率双轨制和金融管制等造成了金融超额垄断利润。加上普通老百姓理财通道缺乏,在通货膨胀的作用下,居民存款长期处于“贬值”状态。正因为如此,今年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由于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的理财需求而备受追捧。它们不仅能获得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而且使得理财更加平民化、便捷化。尽管还有不甘奶酪被动的金融业御用笔杆子在微博上贫嘴“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不算是创新”,并列举了种种把戏都是传统金融吃剩下的套路等等。但实事不会因为谁嘴硬而改变。如果作出了如此大颠覆的互联网金融较之传统金融还不算创新,那么按照这个逻辑,乔布斯当年发布的改变世界的iPhone1代也不算是创新,因为一切都是既有元素的组合。

  互联网金融根植于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本质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传统的金融无法满足社会金融需求导致的。笔者在充分认识金融行业以前,也和大家一样抱怨,认为银行千般不对。但随着陆续为几个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这几年,我渐渐发现,他们也没办法。除了招商、民生等新兴银行对中农工建交在传统服务质量上的冲击,并最终导致整个行业提升这种小修小补之外,要想改善传统金融行业的这些弊端,靠他们的自我改良基本没戏,了解了内幕之后,你甚至觉得遭受责怪的他们饱含冤屈……按照马云先生的说法,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行业服务了20%的客户,赚了80%的钱,但仔细想来,居然怪不到银行头上。那么那些80%没有被服务的、该被服务好的潜在客户,没有得到服务和回报,就是应该的么?如果不应该,又不怪银行,那么该怪谁?于是,传统金融体系外的新技术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一时间,各种资本跨界而至,就连在传统概念里风马牛不相及的电信行业,也推出了类似“沃百富”这样的理财产品,主要瞄准用户购机、预存话费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资金,投资方式包括“理财送机”、“话费理财”、“专享理财”等三种……

  尽管银行业对这种外行领导的创新颇为不忿,但事实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态度而改变,理财、借贷、支付,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服务内容被互联网思维重新包装后推出,备受市场追捧。

  这样一来,原来被忽视的客户得到了应有的服务和回报,总量巨大的零散存款获得了远高于以往的回报惠及金主,而这笔万家闲钱又被整合成协议存款重新存入银行获得拆借利息,切掉了传统金融行业一块巨大的蛋糕,当然,银行躺着数钞票的日子也被顺带终结了。

  网络有风险,付款需谨慎

  然而在创新红利下不容忽视的是:实际上互联网金融蕴藏着比传统金融行业更大的风险。

  金融和互联网两个原本即蕴藏了较高风险的行业碰撞产生的叠加效应让分属两个行业的固有风险被迅速扩散,波及之广,无远弗届。其实,前文提到的那些银行眼红蛋糕被切的御用文人们,与其腆着脸去否认世人皆知的创新性,还不如加入探讨互联网金融风险性的队伍中来,凭借其对行业的了解尽快揭示出互联网金融的更多风险所在。

  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财资金与专业门槛低是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增长的重要原因。然而近年来,如引言所述的那种网络借贷平台“卷款跑路”的现象频现,有的公司利用互联网非法吸收存款或非法集资,损害投资者利益。撇开有的变相吸收存款的犯罪行为之外,一些贷款业务也存在着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比如实施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对金融机构贷款等资产业务的约束措施,但一些P2P机构虽承担信用风险,却不受类似的制约,也没有计提拨备的要求。目前P2P行业中一些知名机构的资本金仅为1~2亿元,普遍缺乏风险吸收能力。一旦发生问题,势必引发严重后果。事实上,类似这样无法提现、限制提现或逾期还款的P2P网贷跑路案,在2013年达到小高潮。据媒体公开报道,2013年全年共有75家P2P平台出现逾期还款、限制提现等问题,有些P2P平台甚至因此倒闭。而在2014年头六个月,已有35家跑路……

  在投资理财类互联网金融业务中,风险也没有被“余额宝”的风光所掩盖,制度层面缺乏对有关产品严禁变相吸收存款的规定和对其资金来源及应用的严格要求及监督办法,此外对其在宣传中必须充分揭示风险的监管规定也不明确,也没有针对其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手段。支付领域虽然受灾不像P2P网贷那样严重,但交易流程缺少认证,沉淀资金缺少监管,使得消费者在享受支付结算快捷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交易欺诈、资金被盗、信息隐私流失的风险。

  一时间,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货币基金类理财、网贷、众筹等等这些风光无限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性备受媒体和广大网民的质疑。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

  面对种种风险被爆出,笔者认为首先要厘清风险和创新的关系。一系列因噎废食要求取缔或者变相取缔互联网金融的主张和观点显然是不可取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银行,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和建立存款保险机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显然是符合决定精神的积极创新,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展开和到位,互联网金融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必将会从现在的异军突起回归到金融发展的主流,增速也会趋于正常。因此,开倒车的现象不会也一定不被允许发生。

  其次,互联网金融中由于普遍存在跨业经营,很多非传统金融行业进入到金融领域,对金融风险和管控认识不足,这是加剧风险的一大主因。因此,降低风险的关键还在于创新监管模式,破除信息孤岛、建立信息共享的监管模式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关键。对此,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法制办这些传统的行业主管和社会服务部门应该通过跨部门合作或者在国务院统一安排下通过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形式破除部门间与区域间的信息孤岛,推动监管部门跨部门信息共享,加大对风险的管控和此外,我们更要意识到,其实哪怕只从风险角度考量,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来说并非都是负面的。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定位功能等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凭借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等积累的用户群体及其交易数据,互联网企业可以较高效地了解用户在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偏好,这在创新、整合和定制化服务方面是极大的优势,同时对风险防控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视野。比方说,阿里凭借支付宝业务积累了客户数以亿计的宝贵信用信息,凭借这些资料来做小额网贷的贷前审查就会比传统银行做小额贷款精准而高效得多。类似工作效率提高,不良率降低,这样批量化、专业化、工厂化的模式才是充分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有效方式。这些大银行曾经瞧不上的小业务,也正在因为技术革命包裹下的互联网金融而变得极为有利可图。大洋彼岸的美国的富国银行就靠10万美金左右的专业小贷服务做到今天做到美国第一大银行并且保持盈利。

  因此,我们非但不能因噎废食,更不应该助长不思进取的传统金融从业人员通过御用文人夸大风险影响对互联网金融创新性的认识。因为风险永远存在,我们必须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风险,但永远不要忘记,金融对于广大老百姓的目的是解决好生活问题和商业贸易问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