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一英寸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尼康,三星,奥林巴斯,索尼
  • 发布时间:2014-07-28 15:49

  尼康1 V3&三星NX Mini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感光元件尺寸和类型是决定画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变化,数码相机业界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变革。而这场变革中变化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毫无疑问落在了感光元件之上。

  关于一英寸的可能性

  作为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感光元件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数码相机进化的每一步。从感光元件类型上来看,在家用级数码相机领域,CMOS已经完全替代了曾经的CCD,而背照式CMOS替代传统前照式CMOS也使得DC的画质得到了质的提升,并且能够胜任目前已经是主流的全高清视频拍摄。在感光元件尺寸方面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DC的感光元件都以1/2.3英寸为主,部分高端机型可以达到更大的2/3或1/1.7英寸。尽管感光元件尺寸对相机画质起到决定性的因素,由于感光元件尺寸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机尺寸的大小,所以以卡片机为主流的DC很难再加入更大的感光元件。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用户需求的转变,手机的拍照实力已经可以基本取代以1/2.3英寸感光元件为主的传统DC。因此,日薄西山的DC急需找到另一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除了镜头光学倍数加大之外,相比手机,只有加大感光元件才可以从根本上在画质上拉开与手机的差距,体现相机存在的意义。

  尽管一些追求更高画质的DC采用了APS-C,甚至全画幅感光元件,但在更代表大多人需求的主流市场,消费者追求的还是镜头变焦、画质,以及体积的高度结合。1英寸感光元件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其中,索尼是毫无争议的始作俑者,它的黑卡系列将DC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DC的基本概念不变,但是核心元件的改变却让DC有了新的活力。全新的技术完全可以将如此大的感光元件融入卡片机的机身中,无需担心体积的问题。我们可以预见:1英寸感光元件即将在2014年下半年的集体爆发。

  当然,1英寸感光元件这里灵活的解决方案不仅仅只被应用在DC上,尼康就率先采用这一规格制造了它的1系列微单体系,而三星也以1英寸感光元件打造了全新的时尚微单NX Mini。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肯定会在DC,甚至可换镜头相机领域看到更多以1英寸感光元件打造的产品。在更追求机身体积与易用性的DC领域,1英寸感光元件也将成为毫无争议的新主流。

  来自星星的Mini

  奥林巴斯SP-100EE

  来自韩国的三星在数码影像市场与日系厂商孤身奋战多年。它并不乏镜头、CMOS、影像处理器等核心技术,但在微单领域,三星NX却并没有一个与日系产品有效竞争的差异化。NX Mini的出现却让这个差异化变得明显起来,打开思路后的三星将NX Mini打造成为了一款为自拍而生的时尚影像利器,再加上“都教授”的代言,影像韩流正在开始酝酿。

  韩系偶像派

  NX系列走过专业范儿,也尝试过复古时尚,但惟独这一次的纯偶像系真的让人过目难忘。发布会上,纤薄而多彩的NXmini一登场,不用看参数,只要听听旁边妹子们的尖叫就知道它有多受欢迎了。就像韩剧里帅得不真实的男主角一样,女生们总是抵抗不了外观的诱惑。而即使是男生,看到这样一款设计精巧的相机,也不会吝啬啧啧称赞的目光吧。

  在“自拍神器”泛滥的时代,三星NX Mini不论是从相机体积、外形设计,还是色彩搭配上都让人忍不住要拿起来把玩。尤其是当你取下NX Mini的镜头时,你会发现原来镜头也可以设计得像马卡龙一样的可爱小巧。和NX系列不同,它并没有采用尺寸较大的APS-C画幅CMOS,而是采用了比Micro4/3更小的1英寸、2050万像素CMOS,打造出全新的NXM卡口。所以在体积的控制上,NX Mini几乎与卡片机相差无几。要知道,它可是可以更换镜头的哦。

  对于这样一款从视觉上便能第一时间吸引我们所有眼球的产品,我们似乎不需要过多的纠结它所谓的画质。因为,1英寸感光元件已经足以应付日常的所有拍摄,并且在画质上远超过传统的小感光元件相机,以及最常用来自拍的手机。外观、体积、画质,在NX Mini上的结合已经足够完美。所以,我们更关注的是它的易用性与趣味性。作为一款自拍相机,一个180°翻转屏幕是绝对不可少的。只要翻开NX Mini的屏幕,相机便可以自动进入自拍模式。你可以选择按下快门,或是点击屏幕,然后静等相机为你倒数3s,准备好最美的微笑,让NX Mini为你记录这最美的一刻。当然,对于妹子们来说,自拍相机的美颜效果是她们眼中“画质”最重要的体现。和目前最受欢迎的卡西欧TR相比,三星NX Mini并没有那么夸张的美白和色彩优化,它在处理掉面部瑕疵的同时也保留了画面原有的色彩。在画面细节方面,1英寸感光元件带来的精细程度自然不是TR这类相机可相提并论的。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不得不提的分享。和三星所有相机一样,NX Mini也搭载了无线Wi-Fi功能,通过NFC或者Wi-Fi便可以与手机或平板电脑相连,实现遥控拍摄、照片分享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NX Mini还拥有家庭监控功能,当相机检测到宝宝房间里的哭声时,便会自动报警。对于时尚的辣妈们来说,这一功能真的足够贴心。

  整合1的力量

  尼康1V3

  在刚推出1系列相机的时候,尼康分别为J系列和V系列打上了“时尚”和“专业”的标签来进行定位、推广,J1的简洁却充满设计感的造型和V1的完善配置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作为旗舰机,V系列显然需要承担更多的东西,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人群,因此在V3上,我们看到了时尚范儿与专业操控性的完美融合,配合同期推出的众多颇具巧思的附件,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不禁眼前一亮。

  日系专业范儿

  虽然刚上市,但很显然尼康已将V3当成重点产品进行推广,在国内的活动都连续了好几拨。很显然,尼康在其上倾注了相当多的心力,从看到它的第一眼起我们不自觉地就产生了这种看法。

  在外观上,尼康并未如前两代相机一样面面俱到,直接取消了既定的电子取景器,手柄缩小,但兼顾实用性,配合内置镜头盖的新一代10-30mm F3.5-5.6VR镜头,机身看上去更加小巧紧凑,便携性更佳;而且整体十分注重设计感,横平竖直的外形加上圆形的拨盘跟镜头及质感出众的金属机身,颇为精致,对视觉系的朋友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虽然外形变漂亮了,但V3的操控性却并未向J系列看齐,反倒比V2更加快捷。这得益于V3拥有双指令拨盘和3个功能按钮的设计,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相机使用习惯自定义功能,配合可上下翻转的高分辨率LCD,令拍摄变得简单而自由。

  不过,V3最大的亮点还是它配置了全新的超高速AF自动对焦系统。在官方的宣传页上,我们可以看到V3首次将相位侦测的AF对焦点提升至105个(偏中央区域),对比侦测AF的对焦点也达到了171个,可实现更优秀的跟踪移动对象拍摄性能和更快速的自动对焦性能,几乎占据了整个显示屏。很显然,如此多的对焦点并不是噱头,而是能够实实在在地提升相机的自动对焦速度。我们尝试着以V3夸张的20fps、30fps高速连拍性能来拍摄迎面慢跑过来的宠物狗狗,仅有2~3张照片有轻微的脱焦,可见其自动对焦性能之强悍。即便在变换场景的拍摄中,V3几乎也能做到随按随到,与奥林巴斯微单相机也能相媲美。当然,它的连拍性能是相当强悍的,即便在使用机械快门时,连拍速度也能达到6fps,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悠着点,小心撑爆你的TF卡。

  无低通滤镜设计的1839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也是一个全新的配置,配合新开发的EXPEED 4A数码图像处理器,V3的画质也有不俗的表现。在ISO 800及以下,都非常优秀,在ISO 1600时,细节处因降噪处理的缘故有所缺失,ISO 3200大约是可以接受画质的最高感光度。另外,V3还加入了虚拟水平显示,可检测倾斜度;内置Wi-Fi功能让V3能够与时俱进,无论遥控拍摄还是分享都变得简单起来。如果你经常为宝宝或者家中的宠物拍摄动画,那么V3也不会让你失望,1920×1080/60p全高清规格和快速自动对焦性能都能让你得心应手。

  影子捕手

  索尼A77 Ⅱ数码单电相机

  尽管2013年索尼曾推出过A58这款入门级单电相机,但事实上,无论是重点产品的开始还是市场推广,索尼在过去的1年多时间之内都没有什么作为,让很多人一度认为单电相机已经成为了弃儿。不过,当年收购柯尼卡美能达的ɑ数码单反相机产品线,就注定索尼会在专业影像道路上走下去,无论是如今风头正劲的微单还是有些没落的单电,索尼都不会放弃。A77 Ⅱ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坚持并非无的放矢,不仅可以媲美同级的其他品牌APS-C画幅中端单反,在运动对象的拍摄方面更要胜过一筹,堪称“影子捕手”。

  机身与前作一致,仅微调功能布局

  作为一台中端专业相机,A77 Ⅱ的机身设计是相当成熟的,无论是覆盖了大面积蒙皮、握持手感舒适、符合人机工学的手柄,还是操控方便的完善功能布局,都自成一体,无疑使同类产品中的典范。因此,对于A77 Ⅱ并没有什么变化的镁合金框架机身,我们完全没必要吹毛求疵,而应该坦然接受,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拍摄上。

  更快的AF性能,是其最核心的变革

  如果你是视觉系,相信A77 Ⅱ颇具流线型的设计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有追求新潮、支持变革的人士,A77 Ⅱ强化内涵的做法相信也符合你挑剔的目光。

  从功能上来说,A77 Ⅱ几乎已经做到了中端专业相机的极致—1/8000s最高快门速度、1/250s快门同步速度、12张/s高速连拍、15万次快门寿命、CMOS防尘设计、1920×1080@50p(28Mbps平均码流)AVCHD动态影像记录、3个自定义拍摄模式、可机内合成的HDR与手持夜景模式及众多极具特色的特殊效果模式、高分辨的三向可翻转LCD和XGA OLED电子取景器……无不彰显出其针对专业用户开发产品的用心。

  但如果仅仅描述这些,我们的评测显然还停留在前作上。事实上,特别在今年的中国P&E展会上高调宣布单电相机的回归,A77 Ⅱ的出场显然是增长了些真本事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图像传感器,二是自动对焦系统。

  与A77相比,新产品的传感器虽然分辨率相同,但实际上它采用了与A7R相同的无隙芯片设计和镜片位置匹配技术,将感光性能提升至ISO 25600。配合BIONZ X影像处理器,令得到的图像细节和层次更加丰富。从我们测试的情况来看,ISO 1600下的画质相当不错,ISO 3200时的暗部絮状情况较前作有明显改进,色彩没有明显的降低,但噪点有明显增加,画质还有很高的可用性,但ISO 6400就是极限了,建议少用。

  A77 Ⅱ的新自动对焦系统是最大的亮点。在之前的产品体验中,我们曾对运动物体连拍过程中的跟焦性能对索尼有所建议,这次在A77 Ⅱ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自动对焦点的大幅度增加为扩展自由点对焦模式提供了更大的面积,与AF-C连续对焦模式结合,在打鸟、宠物跟拍方面有了更优秀的表现。为保证跟拍对象不致跟丢,我们可以再连续自动对焦情况下选择“锁定AF:扩展自由点”对焦区域模式,建议大家在菜单中调整AF驱动速度为“高速”。如果被摄主体的背景相对较干净,且运动方向易判断,可将“AF跟踪持续时间”设置为较低的1或2,此时即便有突然进入画面的物体,也不易影响跟焦;如果是宠物打斗中这种不易判断的场景,则可以设置为较高的4或5,以提升自动对焦响应的敏感度。

  有了如此强大的进步,在使用A77 Ⅱ的时候,就能更自如从容地获得想拍的画面了。

  与时俱进,加入Wi-Fi及NFC无线功能

  并不是谁都会喜欢专业相机中加入这些无线功能,但它们却是产业发展普及的必然,也非常有用。其中,NFC一触分享功能可快速传输影像,而Wi-Fi无线功能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无线遥控相机了—面对一些易惊扰或不便打扰的拍摄对象,较远距离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遥控相机可大大提高拍摄成功率,甚至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画面,事实上很多纪录片早就在采用这种方式了。

  “1”镜走天下

  奥林巴斯STYLUS 1

  对于家用数码相机来说,目前呈现了几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感光元件尺寸加大、光学变焦倍数持续增加,并且恒定光圈大变焦相机产品也逐渐成为一大亮点。当然,除了画质的不断提升和拍摄性能的升级之外,独特的外形设计也成为了相机在与手机竞争中一个重要的差异化优势。

  全新“镜”界

  作为一款拥有10.7倍光学变焦的大变焦机型来说,奥林巴斯STYLUS 1的优势并不在于它的体积,而是全程F2.8恒定光圈的加入。恒定大光圈的优势自然无需太多的强调,通光量的增加让弱光拍摄更加得心应手。当然,长焦端与微距端的虚化效果更是摄友们所梦寐以求的。从5cm微距到300mm长焦,无论远近,奥林巴斯STYLUS 1的这颗镜头在F2.8最大光圈设置下,都拥有着非常不错的画质表现。画面细节刻画相当锐利,并且在高光处并不会出现恼人的紫边现象。此外,STYLUS 1对于镜头畸变的控制也相当到位,广角端有轻微的桶形畸变,而长焦端的畸变则很难发现。

  除了在画质方面的优异表现,作为长焦相机的STYLUS 1在镜头反应速度上也值得称道。一方面,相机采用了镜头自动开合装置,启动相机后,镜头便会迅速伸出,进入拍摄状态,无需受到镜头盖的束缚;另一方面,STYLUS 1的对焦速度也很快,尤其在长焦端,镜头可以毫不犹豫地锁定目标,这也成为了STYLUS 1受到如此好评的重要原因。

  OM-D的血统

  之前说到,除了在镜头规格上更突显优势之外,相机的外形也是吸引用户的重要因素。尽管只是DC,奥林巴斯STYLUS 1显然是沿袭了OM-D微单相机的外形,大走复古风格。从外观上看,它几乎就是E-M10的翻版。

  以OM-D为蓝本的外形不仅仅是为了以复古风格博人眼球,更重要的是它操控方式的专业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100%取景范围的144万像素EVF、镜头环,以及自定义快捷设置。高像素的EVF使用时几乎不回感到任何的拖影,和光学取景无异,并且可以实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一直颇受好评的镜头环设置可以让用户在小型DC上也获得和单反一样的光圈调节体验;分别设置在相机背面和镜头旁边的两个自定义按键可以让操控更加符合个人的拍摄习惯,前方的Fn2按键上还集成了一个功能拨杆,可以快速地在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等模式间转换。

  简而言之,奥林巴斯STYLUS 1并不是一款以传统DC为基准的中高端长焦相机。但这同样为STYLUS 1带来了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毕竟,对于购买这类机型的用户来说,体积也是相当重要的。而STYLUS 1的体积几乎和一些小型微单相机相当,这或许会成为用户选择这款机器的一大障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