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智能家居的思想碰撞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智能家居,谷歌公司,互联网
  • 发布时间:2014-07-28 14:10

  智能家居”这个词,进入中国普通人的视野少说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个词语被动地与“巨富”联系在一起,太难产生真实感。一说起“智能家居”,最容易联想到的便是国外富豪们的豪宅—汽车刚进入院门,感应器已经把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而房间内的灯光、空调、音响都相应进入预定工作状态。只要在门口略微停顿,指纹监测仪、瞳孔识别器等设备便会完成身份识别,选择应该开门或者是给主人的手机上发送有陌生人来访的短讯……

  与这样的景象相比,那些身边悄然发生的改变显得如此细微易被忽视—曾几何时,洗衣机从半自动过渡到了全自动再进化到智能型、电饭煲的定时功能成为标配、视频门锁更已是小区必备的“硬件”……只是这些改变过于零散,如同千里之行刚刚起步,很难从中窥得智能家居的未来蓝图。

  2014年初,谷歌公司重金收购智能恒温器公司NEST。3月份举办的中国家电博览会上,随即涌现了大量采用智能技术的家电产品。而在6月初的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也推出了“Made for iPhone(MFi)”认证,允许第三方厂商生产可以和iPhone进行交互的智能家居设备……

  如果以这两大互联网巨头的决策作为风向标,不妨可以说,历经了自动化、互联网、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多年发展与普及,智能家居的黄金发展期终于到来。

  我们虽然不能断言2014年的智能家居革命是后无来者的,但至少是前所未有的。而站在2014年的智能家居,正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现实和蓝图的距离,还有多远?

  Part1.

  从自动控制到智能交互

  如果说,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建筑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之上;那么智能家居,就是IT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向传统家居产业渗透发展的必然结果。

  且看最著名的智能家居—比尔﹒盖茨的豪宅,自动控制已成为主流。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一书中以很大篇幅描绘他当时正在华盛顿湖建造的私人豪宅。他描绘他的住宅是“由硅片和软件建成的”,并且要“采纳不断变化的尖端技术”。经过7年的建设,到1997年,比尔﹒盖茨的豪宅终于建成。他的这个豪宅完全按照智能住宅的概念建造,不仅具备高速上网的专线,所有的门窗、灯具、电器都能够通过计算机控制,而且有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器作为管理整个系统的后台。

  在比尔.盖茨建成豪宅的17年后,自动控制早已在各种家电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上班之前可以给电饭煲定时,在你回来之前把饭煮好;对空调器进行定时,在你下班之前把室内的温度调节得舒爽怡人;洗衣机预先设定了不同衣物的洗涤模式,一键搞定便可大幅减轻这项家务的繁琐度;甚至连煲汤、做面包,都已经有全自动的小家电可供使用……

  自动控制是智能家居的第一步,但远远不是智能家居的尽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方向来自网络拟人化技术。何谓网络拟人化?用网上听歌来类比,自动控制就是人工搜索在线MP3,找到哪首听哪首;而智能交互便是虾米、网易等云音乐的玩法,系统会从你的每一次选择中记录你的听歌口味,并且不断丰富、修正,从而越来越“懂得”你的爱好。

  智能家居领域的“交互”追求的也是相似的效果,不再是简单地主人一个口令、系统一个动作,而是具有了“模拟大脑”的部分功能,通过程序设定可以进行资料收集、记忆、做出简单判定,甚至不断修正自己的结果,使得服务越来越贴近主人的癖好和习惯。

  这无疑更有难度,但实现后的人性化感受却又令人向往不已。

  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已出现了“交互”的苗头,集中在智能家电特别是智能电视领域。其一是手势识别,三星、LG、TCL、长虹、创维等国内外品牌商都在其智能电视产品中采用了手势识别,并将之作为卖点。其二是语音识别,科大讯飞为电视专门研制的“讯飞电视语点系统”远远走在前头。

  无论手势识别还是语音识别,看似变了个方式的自动控制,其实质却是由“人类遵从机器的规则”向“机器遵从人类的习惯”转变。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不过是智能交互中最初级的一步—“判定”,要真正享受到智能交互的乐趣与便捷,依然任重道远。

  Part2.

  从前端到内容的畅通

  15年前,微软曾经耗资10亿美元在全球推行它的“维纳斯计划”—将互联网技术嵌入顶置盒或VCD机。如果当初微软成功了,那么如今智能电视可以提供的上网、玩游戏、看网络视频等功能,将会提前15年进入我们的生活。

  到了去年,一场名为“客厅争夺战”的战斗悄然打响,以家庭为中心的娱乐互联网电视产业战火重燃。卷土重来的微软与百事通合资,同一片战场上的对手则有创维、长虹、海信、LG、TCL等传统家电企业与乐视、小米等新型互联网企业,它们推出的产品拥有同一个名字“智能电视”。

  电视机作为载体,与内容提供商捆绑在一起,构成了所谓智能电视的基本要件。

  创维与阿里巴巴一起合作开发智能电视,赋予电视机阿里云、支付宝等功能。长虹与华数、百事通等合作,并不排除与其他内容提供商合作,以使电视机承载的资料库内容更广泛。海信与300多家互联网企业合作,其中CNTV和华数是其核心合作伙伴。LG选择与华数传媒合作,TCL则与号称月均覆盖4亿电脑、手机视频用户的爱奇艺联合推出智能电视。

  以手机著称的小米科技选择与CNTV捆绑着眼未来电视,打造小米盒子。而乐视则牵手富士康、夏普、高通、CNTV等推出乐视超级电视。

  不过,智能电视作为有形商品,在相对成熟和发达的欧美市场,并没有如国内一样,出现内容商大规模直接参与制造和销售的情况。在美国,智能电视各种应用的实现,基本上依靠普通电视与网络运营商发售的机顶盒结合实现;而在欧洲,则由主流电视制造商制造的智能电视与当地内容集成平台进行内置合作实现。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国内特定的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011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的通知。根据该通知,我国的智能电视产业被分割为三个部分,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商、互联网电视业务运营商和电视或机顶盒生产商。其中,运营商需要获得牌照,而目前颁发的7张牌照均在广电系之手。内容商则必须将内容集成到运营商的平台上,才能通过终端接触消费者。

  在这一前提下,机顶盒形式的智能电视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只能在上海、杭州和长沙销售。从这个角度考虑,内容商希望通过直接切入智能电视一体机制造的方式,规避监管层对机顶盒销售区域的限制,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创新。

  但实际上,内容商高调进入智能电视制造业的真实目的,可能并非在于进入电视制造领域,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自身与传统电视制造企业的谈判筹码。

  在未来,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来自网络的音视频内容对消费者选择电视产品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电视终端生产商无法再忽视内容商的优势。此前TCL与GooglePlay的合作,也表明生产商已经意识到与内容商合作的重要性。

  业内甚至已有“得内容者得天下”的说法,在智能电视领域的鏖战之中,内容商几乎已经铁定会是获利者。

  Part3.

  从中心化到多元化

  从智能家居的定义被提出开始,“控制中心”便成为焦点问题。因为智能家居的涉及范围之广,超过我们过去所熟悉的任何一类消费电器:从影音娱乐、安防监控、环境监测、能源管理到各种诡异的生活服务(比如智能马桶),还有新生的智能穿戴、智能饰品等不断纳入这个系统之中。

  但同时,满眼都是的智能设备也伴生出一个问题—如何便利地管理?君不见机顶盒普及带来的“看个电视需要两个遥控器”问题已经让不少用户失去耐心,终有那么一天,房子里全是需要“遥控”的智能家电会是什么状况?

  在比尔﹒盖茨的豪宅中,设置了一个高性能的中心服务器作为统御一切的后台。当苹果并不涉足智能家居产品,而是推出了MFi认证,不玩产品玩标准,不难看出它想借第三方产品的势、把iPhone拱上控制中心之位的野心。

  这就是智能家居总是爱提“某某中心”的原因,不管有多少智能家居产品,控制的大权必须有序地集成在一起,这样才不会对人们的使用造成困扰甚至反感。那么,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兵法有云“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哪个厂家愿意心甘情愿把自家产品的控制权拱手让人?“只有一个控制中心”的想法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

  微软研究院在开发HomeOS,想让PC成为所有智能家居产品的控制中心;一般的传统家电商想的是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的产品我控制;有点志向的传统家电商比如海尔,就打造一个操作平台,不但自家产品互联互通,还吸纳其他品牌的也接入进来;移动终端以及智能手表、谷歌眼镜之类的智能穿戴设备,则因为有APP加成、可以不用硬件投入便实现控制,也成为了控制中心的强有力竞争者……。各家各户的标准、各行其是的玩法、互不相让的现状,让智能家居的控制权之争呈现出群雄割据的态势。

  在中心化的思维之外,也不乏“去中心化”的提倡者和实践者。例如获得了京东和360千万美元投资的智能家居公司BroadLink,其产品之一BroadLinkDNA的核心就是通过Wi-Fi和传感器模块,让外围智能家居厂商进到一个智能家居的游戏桌子上来。然后通过一个统一的协议,能够相互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最后,一起把产品卖出去。

  也许,比起一决雌雄、N败俱伤的情况,在相对均衡的规则下一致对外确实可能成为一种更加靠谱的方向。毕竟时至今日,智能家居的多元化已经是相当明显的趋势。

  智能家居多元化的另一个例证则是私有云。

  如果说智能家居最初的构想立足于全球网络的资源信息共享,那么私有云的做法恰恰是反过来的。私有云硬件不需要和互联网连接,纯粹做一个分享的储存空间。目前专攻私有云硬件的公司,要么就是扎根海外,要么就是国内公司却以海外作为首要市场。可能是因为棱镜门事件,海外用户对网络安全这块比较重视。海外的私有云服务比较成熟,但是将自己的所有资讯放在网上让很多人感到不安。

  而国内的情况大不一样,大部分用户并不是很在意数据(隐私),对云存储服务还处在数据不丢即可的低要求。所以不联网的私有云硬件对于国内用户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国内就没有发展私有云,只是大部分的厂家将之集成到了一种叫做“智能路由器”的产品上而已。

  在智能电视大批出现之后,用电视观看网络视频的需求开始变多。然而电视不同于PC,数据传送既不方便、大屏高清的播放要求导致数据量会很大,私有云的快速、大吞吐量和稳定性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无论是从PC、移动上分享内容给电视,或者是私有云上内置的离线下载都很实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云背景的厂商都在做智能路由器,华为的荣耀立方、小米路由、迅雷的智能路由器都具有扩充容量:他们也可以当做私有云使用。路由器占据了家庭入口,则等于占据了网络底层;而私有云肯定会变成未来家庭的数据中心。

  Part4.

  从家电延伸到3C

  如果要说先天与计算机技术的亲缘,智能家居最容易实现的载体似乎应该是3C。然而与之相比,家电却有“接地气”的优势。传统家电企业最大的特点是产品线全面,例如三星,不仅拥有电视机垂直整合产业链资源,冰箱、洗衣机、空调、吸尘器、净化器等产品线也一应俱全。这种在产品线上先天的优势,给他们进入智能家居领域提供了莫大的便利。

  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几乎能被大家叫得出名字的家电品牌都宣布了自己的智能化或者互联网化战略,有的先是喊出了概念,有的则推出了实实在在的产品,有的股价还涨了不少。

  海尔的步子迈得最大,展示了自家的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全系列跨品牌家电的互联互通。还同时组建了一个叫做AllSeen联盟,纳入松下、高通、TP-Link等26家厂商,打造出一个开放的标准协议,意在将更多的家电品牌接入U+操作系统平台。

  另一家白电巨头美的几乎在同时宣布了自己的开放平台计划,并且拉来了阿里巴巴和华为分别负责软件和硬件支持。美的的想法和海尔差不多,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平台,用一套操作系统,让用户拿着智能终端来操控家里不同品牌的空调、冰箱、洗衣机或者电视。美的方面声称未来5年内要花150亿来干这件事。

  除了上述两家白电巨头,作为国内彩电行业一哥,即将在今年随着海尔、美的步伐跨入“家电企业千亿俱乐部”的海信,更是显现出拥抱智能的急迫。海信用家电行业惯用的大斧大锤的霸气做法,与优酷土豆、搜狐视频等国内11家视频网站结成联盟,将台面上的互联网视频全部收入囊中,当天海信电器股价应声涨停。董事长周厚健说,对于大体量的企业来说,转型的窗口期不会很久,海信要用智能电视抹平家电与互联网、硬件和服务之间的界限。

  去年10月份,长虹推出智能家电子品牌CHiQ(启客)。据称,CHiQ中的“CH”是长虹的首字母,“iQ”则是智慧。随后,代表着“长虹智商”的启客电视、启客冰箱、启客空调相继出炉,股价上涨应声而来。

  这个蝴蝶效应还在继续。TCL将会和360合作一款智能空气净化器,同时TCL还要做游戏机,铺大自己智能产品的盘子;康佳说以后不做传统的电视机了;方太、老板、九阳、苏泊尔等厨卫小家电品牌也在尽力往智能互联身上靠;连许久未露面、骨灰级的家电老品牌春兰、小天鹅、奥克斯等也喊起了“全面智能化”。而传统家电巨头在智能家电产品上站稳之后,甚至会回过头来争夺互联网公司的势力范围。这些企业盯上的已经不再是某一款单一的产品,而是一个相对完善、全面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Part5.

  从私人订制到消费聚合

  任何一款产品只要投入市场,就必定会面临着用户接受度的问题。如果只是生产者单方面的热情,那归根结底也不过是自嗨而已。

  智能家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同于其它的普通产品,就目前智能家居行业的现状来看,智能家居还是普遍集中在高端领域,对于普通家庭用户而言,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购买能力;其次,作为高科技领域的代表,智能家居的复杂性导致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安装。用户购买一套智能家居产品,从安装到使用整个过程是相当繁琐的。

  正因为这些原因,在我国,智能家居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私人定制”的状态,以“土豪”级消费群体作为主力。

  不少普通消费者认为,自己目前对智能家居还没有刚性需求;即便对其有需求,也不知道该从什么渠道购买:“假设我买的房子总价才100万元,而引进一套智能家居就要花四五十万元,这个性价比让我无法接受。此外,目前的智能家居全部是进口产品,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将是个难题,费用也不会低。所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智能家居不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能使用的,只有少数人才会去‘尝鲜’。”

  然而智能家居行业要谋求发展,不可能只靠无线开关、安防报警、背景音乐、一卡通这一类相对独立的“小件”打江山,价格和安装门槛都更高的成套智能家居产品必须进入市场。去年9月,苏宁推出“苏宁私享家”品牌,为中高端家庭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家庭解决方案,可以看作是家电从业者为将智能家居推向市场作出的一大努力。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智能家居产业存在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智能家居产业国家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很多中小企业各自为政,相互间的产品不具兼容性;第二,由于技术人员没有做深入的市场调查,开发出的产品虽然技术上具有先进性,但实用性差,操作复杂,与市场需求脱节;第三,由于技术上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持续创新,更难形成规模生产,造成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要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形成从私人定制到聚合消费的良性转变,的确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