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镇”长成中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音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7-29 10:16
只有乐器、没有音乐的文化产业是缺少灵魂的
清晨6点,宁静的周窝村渐渐醒来。一头银发的张振峰老人把音响从工作室搬到户外,摆上乐谱,试了试琴弦,即兴用小提琴拉了一曲《春节序曲》。
穿着拖鞋、摇着蒲扇的大爷大妈从家中踱步出门,散步到张振峰的工作室外,在马路对面的台阶上席地而坐。
这些朴实的村民堪称张振峰的“知音”,他们中不少人是村里管弦乐队的成员,或者曾亲手在毗邻的金音乐器集团生产过萨克斯、单簧管。即兴用小提琴、萨克斯演奏一曲,对很多农忙时候仍每天扛着锄头的周窝村民来说并不陌生。
64岁的张振峰是个文化人。几年前,他从河北武强县文化馆退休,在周窝村的一个提琴工作室当了一名“提琴体验师”,每天的工作是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演奏、展示提琴,闲暇时,常和村民一起拉琴唱歌。
“当其他村里的人在打麻将、骂大街的时候,我们周窝人在拉小提琴唱歌。”让张振峰津津乐道的周窝,有一个更为文艺的名字:音乐小镇。
音乐,是这里唯一的标志
这是位于河北省武强县的一个普通北方村落。最明显的特点是,周窝的民居均是40多年前统一规划建设的,巷陌井然,马路两旁是一字排开碗口粗的槐树,地面均用红砖铺砌。经过最近几年的整修,这里显得整饬而静谧。
在2011年之前,周窝和大多数中国北方村庄一样籍籍无名,甚至一片残破。如今,这个并不依山傍水的村子在短短几年内有了北方版“周庄”的味道:沿街墙上点缀着各种前卫涂鸦,欧式路灯一字排开,与音乐、乐器相关的符号被点缀在各个角落,也飘荡在每一寸空气里。
音乐是全村最亮眼的符号。村口有用废吉他和小提琴面板拼接成的椅子;村里沿街的一面面墙壁上都是各种音乐主题壁画,不时还能看到列侬等国外音乐人的大幅头像,连路灯、路牌也都设计成了小提琴、吉他等各种乐器的式样。
周窝乃至整个武强与音乐并无渊源,故事是从一个叫陈学孔的武强人开始的。
1989年,只有小学文化的陈学孔“下海”在天津一家乐器厂当钳工。之前,他从未接触过乐器,“根本谈不上喜欢,就是为了生存。”如今已是金音乐器集团总经理的陈学孔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到现在我也不会玩什么乐器,就是比别人多一点了解而已。”
逐渐摸索到生产乐器的门道后,陈学孔回到老家武强和当时做水管生意的周国芳合伙,开了一家通达乐器厂。厂子只有21名工人,几乎清一色是附近村民。
最初,通达乐器厂只能生产萨克斯、单簧管等管弦乐器配件。即便如此,这对陈学孔来说也是天大的挑战。摸了一辈子锄头的村民只能依葫芦画瓢,自己摸索。陈学孔从外地乐器厂家请来技术人员、找来图纸,对村民进行培训。
1995年,陈学孔结识了一位经营乐器生产企业的美籍华人,二人随后的合作为乐器厂带来了12万美元的注资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通达乐器更名为“金音乐器”。24年过去,它已经成为中国乐器行业的“老大”,旗下拥有8家子公司,产品涵盖了木管、铜管、提琴、吉他四大系列100多种规格,成为世界产量第二、中国第一的西管乐器生产企业,年产值达4亿元,产品出口到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
与音乐共生
随着金音乐器的异军突起,武强迅速集聚起数量众多的乐器生产企业。毗邻县城的武强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出“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宣传标语,正着力打造中国乐器生产基地。
2010年,陈学孔牵头,将金音曾经的合作伙伴、欧洲乐器行业领军企业德国盖瓦公司从天津请到了武强。陈学孔说:“它一过来,供应商、物流、销售就全得过来,不来就会被淘汰。”
2010年,大量国内外乐器产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加速聚集,让美国塞西里欧、德国波兰斯勒、浙江三弟、武汉艾力卡等国内外知名乐器生产、分销企业迅速汇集到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武强国际乐器产业园,集产品研发、乐器生产和物流仓储销售为一体的乐器产业链条被打通。
“武强原来主要生产管弦乐器,自从盖瓦公司入驻以后,键盘、钢琴、打击乐的生产都起来了。”武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于少峰向本刊介绍,如今武强仅乐器制造及相关配套企业已发展到50余家,年增加值2.76亿元。
得益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推进和世界乐器行业战略转移的机遇,过去十年被认为是中国乐器行业的高速发展期。
即便已经成为“中国第一”,陈学孔也承认乐器生产并不突出的产业附加值。“2013年,全国乐器行业的产值138亿美元左右,但这大概也就相当于海尔一个车间一年的产值,和人家比,我们的贡献太小了。”
作为中国乐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这也曾是困扰陈学孔多年的问题。在很多人看来,乐器生产行业属于制造业、轻工业,与文化产业不沾边。陈学孔说,中国乐器协会曾向国务院申报文化产业政策项目,商务部、文化部等几个部委召集他们开会时,与会部委领导也对乐器生产是否应归入文化产业有分歧。
陈学孔不以为然:“到底什么东西能代表中国文化?是不是得看琴棋书画?那琴是什么?几千年都承认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开会来讨论?”
不过,他也清楚,如果仅是乐器生产离文化产业确实还很远。
好在随着金音过去20多年的辐射带动,武强浓郁的音乐氛围逐渐兴起。不少在金音集团上班的工人,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了吹小号、拉提琴。夏天的傍晚,从工厂下工后,他们还会自发聚在一起练习。据武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恺兵介绍,武强全县已有7支农民西洋乐队,每支乐队成员多达60余名。
不能只有乐器,没有音乐
只有乐器、没有音乐的文化产业是缺少灵魂的。这是周窝音乐小镇运营方、北京璐德文化公司衡水项目负责人董玉戈的看法。
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武强县跃跃欲试。2010年,由于和金音集团的多年合作,陈学孔牵头请董玉戈供职的北京璐德文化公司为武强做产业规划。
璐德公司是中国音协吉他学会旗下一家专注于在全国举办音乐节和音乐培训学校的文化公司。2011年,董玉戈到武强开办璐德国际艺术学校,定位于培养高端音乐人才和师资力量。
董玉戈也是来了武强以后才听说周窝的。“一开始金音找我们来,只是想助推企业发展。”他说,乐器产业的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必须依靠玩乐器、爱音乐的人来体现。璐德公司建议将周窝村打造成手工乐器批发、零售和旅游体验集散地,把音乐人和消费者吸引过来。
2011年,武强县政府和璐德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周窝委托给璐德公司运营,开始对周窝村进行规划建设和整体开发,打造“音乐家创作创意、爱好者享受参与、旅游者休闲购物,具有国际水准、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小镇”。
如今,3年过去,周窝已累计完成投资8000多万元,在保持既有格局的前提下,硬化路面,整修供排水、供暖等设施,将民居改造成音乐会馆、乐器工作坊、音乐家纪念馆,以及客栈、茶餐厅、咖啡馆等特色院落。
据董玉戈介绍,音乐小镇的整体包装和运营完全按市场模式操作,武强县所在的河北衡水市也给予了强力支持,指令全市每个县市在小镇认领改造农家小院。
迄今为止,依托音乐小镇已成功举行了武强县麦田音乐节、中韩国际乡村艺术节、每年一届的中国吉他文化节等音乐节会,努力为“周窝音乐小镇”积聚人气。
音乐家还未常驻
根据董玉戈的规划,周窝音乐小镇应该向画家村宋庄的模式靠拢:首先搭建起比较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硬件、平台,再把音乐人、艺术家和消费者甚至各种商业投资吸引过来。
钢琴老师韩强也许能算作是第一批被吸引来的人之一。今年40多岁的韩强,本是距离周窝村四五里地的董庄村人,曾学习钢琴,1995年跟着河北保定的歌舞团一路北上,来到鸭绿江畔的丹东,辗转于各个夜总会,为演出伴奏。多年后,夜总会不再红火,酒吧兴盛,韩强又和乐队一起去了天津的酒吧。
2010年,一生都在“走穴”的韩强回到老家武强。他这样有音乐基础的本地人正是璐德公司希望物色的人才,双方签订合同,韩强获得了一间周窝音乐小镇展销乐器的门市,负责为前来参观游玩的顾客演奏、推销乐器。
游客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韩强招收几个本地学生,教授钢琴、吉他等乐器。每个月,他能从璐德领到2000多元工资,赶上附近的红白喜事,还经常和村里的乐队应邀演出。
与韩强不同,四川人彭科飞是常驻周窝音乐小镇的外来户。20多年前,彭科飞在广州学做吉他。2006年,他曾应邀来过武强为金音集团研发新产品。在武强开始打造音乐小镇后,当陈学孔在一次乐器展销会上遇到彭科飞时,便向他发出了邀约。
2012年,彭科飞来到武强,开办了一家手工吉他作坊,为吉他爱好者提供个性化吉他定制服务,如今已在圈内小有名气。他对自己的手艺很有信心,“专业吉他玩家对吉他的手感、材料和声音都有自己的要求,这都是一般琴行里卖的琴没法满足的。”
在周窝音乐小镇,类似的乐器工作坊、体验馆、创作馆很多,但显然还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艺术家、音乐家常驻的态势。”董玉戈承认,目前周窝音乐小镇的基础设施仍很不完善,环境和氛围的打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和近年乌镇因举办“乌镇戏剧节”而迅速成为国内知名的戏剧艺术聚集地不同,周窝远不具备乌镇的自然条件。如何吸引国内知名音乐人在周窝落户,是摆在武强地方政府、陈学孔、董玉戈等人面前的巨大难题。
“丽江、平遥都经历过了超过20年的培育期,周窝没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只能靠人来带动。”据董玉戈介绍,武强已规划更高接待能力的度假村项目,以及即将揭幕的军歌博物馆等大型工程,希冀通过提供和北京水平相当但使用成本更低的录音棚、演播厅的方式吸引国内音乐人入驻。
今年8月,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举办的中国吉他音乐节将在周窝音乐小镇开幕,这个音乐节每年均为周窝带来数千人流。只是,音乐节闭幕后,更多时间音乐小镇仅是周窝村民们自娱自乐的天堂。
上午10点,张振峰送走学琴的小男孩,拎着提琴又来到提琴馆门口,和朋友合奏了一曲《茉莉花》。悠扬的乐声在这个寻常的夏日上午萦绕在村头巷尾,一位骑着三轮车路过的村妇停了下来,和一旁依然坐在台阶上摇着蒲扇的白发老人认真地听着,一曲终了,没人散去。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 特约撰稿周小丹/河北武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