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受锻炼 群众得实惠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干部,锻炼,群众,实惠
  • 发布时间:2014-08-10 12:29

  包头市干部驻村注重精准扶贫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在全区率先启动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以来,始终坚持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工程的先导性、关键性工作,及时建立健全干部选派、组织领导、监督约束、履职规范等工作机制,有力地保障了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扶,驻村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赢得了被帮联旗县区、嘎查村及群众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人员制度全配齐

  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包头市建立健全了干部选派机制,在选派条件上力求“优”。坚持把选优配强驻村干部作为保障“三到村到户”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严格把关、合理配备、优中选优,为实施工程的重点旗县区选强配齐了驻村干部队伍。明确了驻村干部的4个基本条件,即政治素质好、宗旨意识强、吃苦耐劳,热爱农村牧区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机关事业单位副县级后备干部或科级干部,年龄在45周岁以下,从源头上保障选派的驻村干部作风良好、素质过硬。

  在选派力量上力求“精”。包头市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指导员、嘎查村挂职干部、社会扶贫工作团(队)等帮扶资源进行整合,选定275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结对帮扶110个贫困嘎查村,由帮扶单位和被帮扶旗县区向每个贫困村各选派1名干部,由市委组织部向每个贫困村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全脱产驻村干部总数达到330人。同时,从帮扶单位选派2000名县级、科级干部采取“一对多”的形式不脱产帮扶贫困户,从农牧、科技、卫生、教育、文化等部门抽调200名专业干部、技术干部,通过“三下乡”活动等形式定期深入贫困村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全市参与帮扶干部总数达到3000人。

  在选派时间上力求“活”。按照工程实施总体进度要求,包头市的驻村工作从今年1月始,至2017年12月止,期限为三年完成,一年巩固。工程实施期内,对全脱产驻村干部进行轮岗,原则上满一年轮换一次,一年后,如本人自愿、派出单位和驻村党组织同意,驻村干部继续留任。

  在健全履职尽责机制方面,确保驻村干部“工作抓得准”。包头市坚持以解决驻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为切入点,着眼总体目标,倒排工作责任,编制《驻村干部工作手册》,为驻村干部有效落实帮扶任务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明确驻村干部的7项工作职责为:督促帮扶单位根据贫困户数量,采取“一对多”的形式结对包扶贫困户;建立贫困村及贫困人口基本情况档案,分析贫困原因并制定脱贫规划、脱贫计划,协调帮扶单位、企业及社会力量做好帮扶工作;撰写驻村工作民情日记;帮助贫困村实现“十个全覆盖”;帮助贫困村培育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加强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协助贫困村排查调处矛盾纠纷。

  另一方面,明确驻村干部的11项工作流程为: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编制贫困村扶贫发展规划;摸清贫困户基本情况;分类识别贫困户;对贫困户进行公示公告;填写贫困户帮扶记录卡;编制贫困户脱贫计划;录入电脑监测管理;协调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填报月季年报表的程序。

  在确保驻村干部“进村能坚守”方面,包头市建立健全了监督管理机制。

  第一,强化驻村干部管理约束。坚持以培养和激励干部自觉履职、倾力担当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切实引导形成了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帮实扶的工作格局。在实施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的4个旗县区、23个乡镇、110个村,自上而下分别成立扶贫工作团、工作队、工作组,加强对驻村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驻村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保障激励等制度,建立驻村干部档案。制定驻村干部定期汇报工作制度,相关旗县区委组织部、扶贫办每季度组织1次驻村干部座谈会,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和意见建议。明确驻村干部“五不准”工作纪律,即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不准收受驻点嘎查村群众的任何财物,不准接受基层单位的宴请,不准在驻点嘎查村报销应由个人或者帮扶单位支付的任何费用,不准挪用帮扶资金,以铁的纪律约束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第二,强化驻村干部待遇保障。明确市直部门选派的驻村干部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旗县区选派的驻村干部是党员的任嘎查村党组织副书记,不是党员的任嘎查村委会主任助理。同时,驻村干部任职期,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工作期间,在原单位的有关待遇不变;驻村工作发生的住宿、交通等费用,由原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销,努力为干部成长、有效履职创造条件。

  第三,强化驻村干部监督考核。制定《精准扶贫“三到村到户”攻坚工程驻村干部管理和考核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纪委、市扶贫办等部门和有关旗县组成考核评价组,对驻村干部实行周考勤、月考核、季通报,要求驻村干部全年驻村时间不少于160天,将工作开展情况以民情日记形式进行记录并作为考核依据,同时明确驻村干部考勤记录由所驻村“两委”负责,确保驻村干部真正脱产驻村。

  在日常工作中,包头市要求驻村干部不仅要熟悉所驻村区域位置、自然环境、人口数量、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情况,更要通过认真调研和详细论证,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积极协调帮扶单位、企业及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推动技术、智力、政策、信息等要素向贫困村流动,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培养基层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特色产业和增收项目,使贫困村实现经济、民生新突破,使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在基层建设中,包头市要求驻村干部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和所驻村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党建指导员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村“两委”班子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帮助村“两委”摈弃陈旧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提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着力解决嘎查村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嘎查村党组织真正实现巩固先进、推动一般、转化后进的目标,增强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

  日常工作中,他们针对部分软弱涣散嘎查村存在的党组织设置不适应形势任务发展要求,“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不能正常履行职责,“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素质低、能力弱、责任心不强、群众反响特别差等突出问题,及时配合上级部门帮助整改转化。目前,全市19个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已经全部完成转化,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职能的建立完善。

  开展两月显成效

  包头市的“三到村到户”工程启动实施两个月以来,广大驻村干部已全部进驻到贫困村,扎实推进摸底调查、规划计划编制、项目资金争取等工作。目前,他们已与村“两委”召开会议1000余次,完成调研644次,入户调查21079户,撰写民情日记2200余篇,编制完成94个贫困村扶贫规划和2450户贫困家庭脱贫计划,落实到位各类帮扶资金193万元。

  市政法委下派驻村干部高鹏飞,在深入驻点达茂旗乌克忽洞镇乌兰村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扶贫资金意向400余万元,清理囤积20余年的村内垃圾,硬化村内道路1公里,明确了在村内建设汽车自驾游营地、改造农村危旧房、建设生态宜居村等发展计划,提出了“领农民看、带农民干、帮农民销”的脱贫致富思路,迅速打开了驻村帮扶工作局面。

  市政务服务中心下派驻村干部韦磊,面对驻点土右旗将军尧镇善旦尧村计划实施1公里通村水泥路、2500平方米文化广场工程,却因资金缺乏无法启动时,第一时间协调争取到帮扶单位和中信银行工程资金10万元,确保了工程如期实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与信赖,形成了上下一心抓脱贫、谋致富的良好氛围。

  这些驻村干部在与贫困群众心贴心的交流中,切实感受到群众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他们通过实打实的工作,接到了地气、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意志,增强了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制定规划,驻村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基层和群众工作的认知,基层工作能力逐步增强,真正做到了贫困群众期待什么,就研究和落实什么,实现了与群众愿望的同频共振,实现了工作作风的有效转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信赖。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扶贫办)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