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海:教育扶贫探行者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李永海,教育,扶贫
  • 发布时间:2014-08-10 13:14

  他,深切关注革命老区建设事业,曾先后四次致信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他,从2004年结缘会昌,就锁定会昌珠兰乡,历时10年,开创教育扶贫新路;他,年过七旬却依然执着,为了选点兴建一所示范学校,深入全国13个省区、50多个县、50多个乡镇、150多个村,看了上百所小学……

  他就是全国九届、十届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书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李永海。由他牵头创建的江西革命老区会昌珠兰示范学校实行农、科、教相结合,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改革方向,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实施“小村庄,大教育”的办学模式,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深入老区走访调研

  这些年,李永海先后74次从北京到会昌调研。2005年11月中旬,他用几天的时间,跑遍了会昌县13个扶贫重点乡镇和珠兰乡13个行政村的学校、屋场、贫困家庭,走遍了珠兰的每一个村,调查了每一所村小。车不通他就步行,一路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更亲眼看到了农村的贫困落后状况:孩子们在四面通风的危房教室里上课,“三九”天仅盖一条薄被睡在光板床上,一瓶咸菜就是一周的下饭菜,六、七岁的孩子寒冬里要跑十几里山路赶到学校上课。不少家庭因贫困不让孩子上学,有的孩子十几岁就辍学在家或是早早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初中三年的巩固率不到70%。

  教育落后是根本之落后,教育扶贫是根本之扶贫。看到了会昌县的贫困现状,李永海决定筹建一所适合农村人才培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学校,随后,在他与县乡干部、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学生和家长、市县有关专家和村民致富带头人等开了几百次座谈会之后,江西革命老区会昌珠兰示范学校应运而生。

  珠兰示范学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以教学、科技和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三教统筹为办学模式的农村特色学校,具体做法是:实行村、校联合,村、校互聘,村、校资源共享,在郑屋、垇垴两个自然村建立学校科教扶贫点,坚定不移地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实现以农养教和以教促农,提高科技兴农意识;推行九年一贯制教育,凭借学校种养基地的发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

  以校为媒凝聚社会力量

  为筹建珠兰示范学校,李永海四处奔波,在他的爱心感召下,全国有近40个单位和200多名爱心人士为学校捐资捐物5000余万元。历经10个年头,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分三期建设,建成了一所集成幼教部、小学部、初中部、职高部、成教部于一体,能容纳60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160名教职工的环保、节能、生态的为农利农新型学校,并率先让贫困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还在全国首创了“以校为媒”的方式,引进项目,唤醒和激发大众支持老区教育,促进老区发展。

  以校为媒,智力支持强“造血”。在李永海的带动下,有近20名博士、近百名硕士和企业家先后来到会昌,为会昌的发展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中国国药集团携手福建海东药业,在珠兰乡杉坑村与示范学校一起,建设了万亩积壳中药材基地;国家沼气研究所的专家专程到会昌讲授沼气的应用和推广,并利用国家补贴的100万元,在示范学校建起了一个300立方的大型桔杆沼气池;北京万国经典书城向示范学校捐赠价值1000万元、共15万多册的图书,使学校的图书册数达到县图书馆的3倍多,还建立了“科学知识书屋”,并组织党员老师每星期为挂点村农户上一堂扫盲课。

  以校为媒,绿色银行惠民生。学校建起了100亩“红土娃”绿色脐橙园、年出栏700头商品猪和存栏50头母猪的养猪场以及8亩现代农业大棚等基地,并努力使其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农民的示范基地、学校的创收基地。在珠兰乡珠兰村郑屋垇脑村小组,李永海的爱心团队筹资为他们修好了进村3公里的水泥路,为每一户挖好了五亩的脐橙种植基地,为每户赠送一台自流式抽水机,让村民建设山上的“绿色银行”。

  以校为媒,还带动了市、县、乡政府和单位对这所学校的关注,在资金、人才、组织宣传等方面都给予支持和帮助。更重要的是,会昌县尊师重教的风气正愈发浓厚,2013年还被评为“省级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

  温家宝在给李永海关于老区发展的回信中作出重要批示:“江西会昌珠兰示范学校的办学经验值得重视。为了探索农村教育改革的路子,永海同志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呕心沥血,奋斗八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事迹是感人的,他对农村教育改革的思考是深刻的。”

  十年来,在李永海锲而不舍的爱心鼓舞下,珠兰乡的农村教育改革探索已初见成效。全乡二万多亩脐橙挂满枝头,一片金黄,圩镇面积扩大了二倍;在珠兰示范学校,首届76名职高生已经毕业,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180名幼儿将走进崭新的幼儿园,初中三年巩固率由过去的56.7%上升为88%,职高巩固率达96%,素质的提高对乡村的脱贫致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上照村,几千亩农地整理一新,道路和水利灌溉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大棚蔬菜和苗木呈现一派现代农业的景象。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扶贫和移民办)

  □王祖琪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