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电子书厂商都清楚内容对于电子书的意义,没有内容,再出色的硬件设备也只是一张电子化的白纸,索尼的电子阅读器当年就是败于内容资源匮乏,而Kindle的成功也离不开亚马逊丰富内容资源的支持。有此前车之鉴,因此几乎所有的终端厂商都毫无例外表示了他们对于内容资源的重视,不过这种“重视”的背后恰恰却包含了设备商对于内容的另一种“轻慢”。
不止一家电子书终端厂商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了他们对于出版业现状的不满:产业格局过于分散,缺乏规模和标准。他们不断使用“整合”、“兼并”这样的词来表达他们对于出版业的想法,简单地说,他们希望出版业能够成为电子书产业链上采用工业化运转方式的一环,标准化,规模化,像零部件厂商一样稳定地提供内容输送。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可是,美国出版家贾森. 爱泼斯坦(Jason Epstein)在他所著的《图书业》(BookBusiness)一书中指出,图书出版业生来就属于家庭作坊式行业,难以避免分散、随意、个人色彩浓厚,这是因为书籍的生产和销售充满变数,收益往往只能靠直觉来判断,比如,你如何为诺曼. 梅勒(NormanMailer)的下一步小说做预算,又如何计算威廉. 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这样的作家的现金价值?
上个世纪后期兴起的出版集团式的管理方式改变了图书出版业吗?爱泼斯坦认为,出版集团也无法改变书籍创作的规律,只是通过规模的叠加抵消了一些总体不确定性,同时,出版集团将书籍当成快速消费品来运作的经营方式反而增加了这个行业的系统风险,书成了一种保鲜期介于鲜奶和酸奶之间的商品,大型超市用商品周转率、单位面积销售额这样的指标来考核书籍销售,出版业不得不建立一套对畅销书成瘾的销售体制,即使是最老道的编辑也难以把握畅销书的规律,下一个热点总是在视野之外的地方出现。
所有那些希望将建立在创意上的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的想法都隐含着一种重视量过于质的倾向,当电子书厂商用若干本打包的书籍作为产品卖点向消费者宣传时,他们有意或无意间忽视了,书是一种内容至上的产品,不管有多少本书,可是如果没有你想要的那一本书,它就等于零。
这让拥有出版资源的内容提供商长期来说必将成为电子书产业链上拥有话语权的一环。前不久,美国五大书商之一的麦克米兰(Macmillan)向亚马逊提出了将原本的批发零售模式改为代理商模式,也就是图书厂商对电子图书拥有定价权,随后,新闻集团旗下的哈伯科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集团和法国出版巨头桦榭(Hachette) 也加入“造反”行列,起初选择镇压的亚马逊最终不得不妥协。
而在国内,盛大文学、番薯网这样的新兴在线阅读网站和辽宁出版集团这样的传统出版社都已经推出自己的电子书,甚至搜索引擎百度也有推出电子书的打算。从内容的竞争性上来看,最值得关注的仍然是盛大旗下的盛大文学。
盛大文学旗下共有五家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的内容侧重玄幻类;晋江原创网和红袖添香的内容则侧重女性,其中晋江文学城读者年龄偏小,红袖添香的读者年龄群相对偏大;小说阅读网则更侧重青春校园类文学;榕树下内容主要侧重现实类。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09年12月垂直文学网站行业数据显示,起点中文网排名第一,晋江原创网排名第三,小说阅读网排名第五,红袖添香则排名第七,唯有创办历史最久的榕树下没有进入前列。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认为,网络阅读的主流应当是轻阅读,即满足娱乐、消遣和趣味的需要,极富想象力、情节曲折紧张、能给读者脑力激荡或是以身代入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于是,玄幻、架空、穿越、耽美..不论从文学品位上如何评价,这些对于传统出版者来说十分陌生的分类品种已经形成了新的内容品类,培养了一批忠诚度和黏度都相当高的年轻读者群,并且从规模上迅速主流化。
乔布斯对于Kindle另外一句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姑且不说这玩意怎么样,关键是人们已经不读书了。”如果他所说的读书是指人们对于经典书籍的阅读,或者那种正襟危坐式的阅读,那么的确,人们的总体阅读习惯在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来自于代际的转换,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减少了经典意义上的“读书”,如果他们真的成为“文化基因突变”的一代,那么无论是书还是电子书都前途堪忧。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年轻人在网络上各种碎片式阅读加起来的总量也未必比以前少,这让电子书势必成为更适合移动阅读的载体。电子书的命运不仅系于产品本身,它同样系于年轻人阅读习惯是否能延续,并且进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