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视无睹的荒谬

  当我们回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时,会发现哈利. 厄尔(Harley Earl)在上世纪30年代为西方工业生产奠定的一整套“有计划的废止制”,在战后物资匮乏的日本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当人们还不能满足温饱要求时,生搬硬套地以有计划地更新产品的外观设计来促使商品过时老化从而刺激消费的方式有悖常理。而工业洪流的强大推进力瞬间摧枯拉朽地将日本变为当时的世界工厂,资本的涌入看中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在现代商业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日本必然承受此种历史断层强加于民族发展的阵痛。

  经济驱动力与文化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被显化,这些发生在战后日本的一系列变故,正在今日的中国上演。它们在时间上错位对应,而在此时,努力站出来扭转此种畸形发展局面的,正是成长于战后的第一代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是其中的中坚。

  田中一光1930年生于奈良,擅写绘画的他,在孩童时代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电影迷和歌舞伎迷。战后第二年考入当时京都市立美术专科学校图案专业之后,他开始了在京都四年的求学生涯。这四年间,热爱绘画的田中一光系统而严格地接受了日本传统的图案教育,这为他后来在设计工作中精准的创作直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京都的一方水土,从纺织染布、陶瓷漆器到衣食住行,历代传承下来的高级制作技术、优雅风格同民间智慧合理地融合在一起,并广泛运用到市民生活中,成为日本设计的源泉。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并代代相传的审美情趣和日用观念,奠定了田中一光有别于西欧以合乎逻辑的要求来构造文化生活的设计理念。

  作为一个在战后自觉反省民族出路、探究设计本质的远见者和规划者,田中一光饱含深情,血肉丰满。伴随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田中一光不断实践与思考的,是设计在介入生活各个领域,或者说,当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融合时,如何更准确地把握人类自身价值并调整生活观念的远景。比如,在无印良品成立之初的产品设计研发阶段,田中一光在一次偶然的谈论中,延引出对“碎香菇”的思考:在普通厂商和消费者的观念里,只有完整、饱满的香菇才是好的,那些稍微有残损的香菇都被作为次品而无法装袋销售。但是按照平常的烹饪习惯,即使完整的香菇买回家去也是剁碎了当作食材的,那为何不能抛却固有的观念,直接销售、使用风味和作用都与完整香菇并无二致的“碎香菇”呢?也许在某些人看来,这只是个简单的销售“点子”,但就是这些对日常生活的轻微批判与反思,构成了田中一光的设计立场。

  设计是从一个细微的生活体悟出发,寻求问题的关键并努力解决它的过程。人类的生活存在许多熟视无睹的纰漏与荒谬,诘问生活,提炼智慧,正是设计用来扭转问题的关键。“碎香菇”的启发奠定了无印良品后来一以贯之的生活立场,这一立场以商业的形式影响着数以亿计的消费者。虽然我们无法下定论,这就是最好的设计主导的商业模式,但从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通过生活日常去影响人们的观念并促成资源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根植于现代设计中的理想基因被再次唤醒。

  无印良品可以说是田中一光在事业鼎盛时期建立在成熟构想下的产物。从起初自身对“生活应该是这样的”愿景,到与企业合作将理念植入一个全新品牌的运作,他开拓了一条结合日本禅哲学和素简美学,以“无品牌”(NoBrand)的概念来运作生活家居日用品,从而避免了与名牌战线的交锋,保全并发展自有品牌的路线。理念的执行是一以贯之的,从每一年主题广告的制作、传播到产品的材料选择、工序检查、包装简化,其中的任何环节与步骤都存在设计介入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无印良品也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000多种产品,以设计为主导,以自然为宗旨,以朴素为风格的全球生活家居连锁企业。

  在田中一光看来,相对于赋予外型,设计其实更是一个“概念”的表达和执行。正如前文提到的由“碎香菇”所引起的联想,这样的思考拥有持久力和穿透力,它能够伴随企业的成长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下去。拥有极佳的思考能力和出色构思的人,即使不画线不上色,也可以是出色的“设计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